健康社区

“健康中国”战略下的健康社区营造

字号+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2-01-13 我要评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健康中国”提升为国家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健康中国”提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出台了具体的行动纲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主题下,健康社区建设是全方位推动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对于健康社区的关注主要从产业和医疗系统的角度出发。例如,把社区作为健康产业的终极市场,寻求合适的商业模式把健康服务和产品引入社区;或者,把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作为打造健康社区的关键,引入家庭医生为社区提供健康管理等。这些固然都是健康社区的重要建设内容,但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健康社区的建设还应关注社区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居民健康的邻里效应,通过优化社区微环境、合理布局公共服务和培育社会资本等方式营造健康社区,使之成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抓手。

 良好的邻里环境可促进居民身心健康

社区是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空间。20世纪90年代新公共健康学兴起,基于邻里效应(neighborhood effect)的概念更加关注社区环境对个人健康造成的影响。相关研究认为,社区的空间、环境和制度会对社区中的疾病传染、慢性病、肥胖、酗酒、吸烟等产生作用,从而显著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态度行为和健康水平。良好的社区邻里环境可以通过营造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和促进积极健康的邻里交往,引导健康的理念和行为,减少精神压力,促进居民身心健康。

一方面,良好的社区物质环境有助于促进居民健康。社区的物质环境包括空气、水、绿地等自然环境和建筑、道路、公共服务设施(医疗卫生、休闲娱乐、公共交通、商业网点等)等建成环境,通过影响人们的锻炼行为、生活便利度等,对居民的健康产生影响。例如,高速公路附近社区的居民可能会因受到噪音污染而产生睡眠问题,合理布局公园绿地、体育休闲设施则有助于居民开展体育活动。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提倡将有利于健康的邻里环境设计作为关键战略。

另一方面,积极的社会环境对于居民健康也有明显的正向作用。社区的社会环境包括社区内部的社会文化特征和外部的社区声誉,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为居民提供积极的人际支持,规范社区行为,舒缓心理压力,从而有利于居民健康。以社会资本为例,已有研究表明,在社会资本较高的社区,犯罪率较低,抽烟、酗酒等不良行为少发,社区能够更有效地维护绿地和公共设施,监督垃圾回收和环境污染问题,对老年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更多帮助,有助于健康社区的形成。

不同社区和居民面临的健康风险不同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不仅带来城市数量和规模的扩张,也引发了城市空间的分异,过去以单位大院为代表的复合型总体性空间正在向单体均质而整体异质的马赛克式碎片空间转型。别墅区、高档住宅区、普通商品房小区、保障房社区、单位房改房社区、回迁安置社区、城中村等,构成了多样化的城市社区图景。许多研究表明,多层次、等级化的邻里环境也带来了健康的社会分层。

首先,不同社区面临的健康风险不同。从负面的角度来看,不同社区存在不同的污染隐患,因而面临不同的健康风险。例如,社区内或社区周边是否有工业污染、交通噪音污染、垃圾焚烧厂等。从正面的角度来看,社区内有利于健康的空间形态设计和设施的数量与可及性也会在促进健康生活方式方面发挥不同的作用,包括建筑密度、绿地面积、公共空间、体育设施等。一些社区远离污染源,环境安全舒适,周边的医疗卫生服务、体育休闲设施等配套完善,其居民健康遭受损害的可能性较低,而且有助于形成和保持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一些社区长期暴露在环境风险中,且与健康相关的公共设施和服务匮乏,其居民不仅身体健康可能遭受损害,还会面临更大的精神压力。

其次,不同社区居民应对健康风险的能力不同。以国家和单位为主导的住房分配体系退出历史舞台后,个人的收入水平成为决定其居住选择的主要因素,居住分化的背后也体现了不同阶层群体的空间分化。譬如,关于流动人口的居住研究发现,由于流动人口被限制在主流的住房分配体制之外,户籍限制和收入水平的双重“屏蔽”使他们难以在城市购房或租住在条件较好的社区,因此大多居住在违章建筑多、公共设施不足的城中村等社区。这些社区一般周边缺乏绿色开放空间,却可能面临较多的污染源,易对居民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这些面临不利邻里环境的居民通常是弱势群体,他们缺乏政治影响力和资源动员力去改变社区的这种不利状态。

最后,社区和群体的健康差异效用会相互强化。社区层面的健康社会分层还可能与居民的社会经济地位以及社区的社会资本相互作用,对居民的健康分层产生强化影响。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居民自身获取资源的能力不足,对于健康设施的获取更加依赖于社区环境。而经济社会地位较高的居民,即使社区环境和资源有所欠缺,也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和闲暇时间在邻里环境之外的更大范围中去进行体育锻炼等健康行为。同时,在社会资本存量较多的社区,居民可以通过自发组织体育活动,甚至游说政府增加健身场地和设施等方式,改善社区健康设施和服务不足的问题,营造良好的健康社区氛围。而对于缺乏凝聚力和集体效能的社区而言,居民很难组织起来主动解决社区问题,反而面临进一步的邻里衰退。

多举措营造健康社区

基于社区邻里环境对居民健康发挥的重要影响,以及不同社区和群体之间存在的健康分层现象,健康社区的营造应当在以下方面予以推进。

第一,优化社区微环境的规划和利用,引导健康生活方式。在社区空间总体规划已经形成的背景下,着眼于建成环境中的微环境空间规划和利用的优化。例如,增加绿化隔离带、种植吸尘能力较强的植物,以改善街道附近区域的空气污染问题;增加骑行道,引导居民健康出行,减少污染物排放;修建健身步道、优化步行系统,鼓励居民的步行行为等。尤其对于资源较为匮乏的社区,由于居民自身获取资源的能力较弱,对邻里环境的依赖度更高,政府在社区健康环境优化方面应当有所倾斜,以解决不同社区之间的健康资源不均问题。

第二,注意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布局,提供便捷健康服务。“健康中国”的建设内容中强调了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而在社区层面,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布局不仅包括医疗卫生服务,还应包括在公共交通系统纳入适宜的慢行系统和步行道,引导居民采取骑行、步行等健康出行方式;合理布局体育休闲、文化娱乐等公共设施,以提供休闲、锻炼的空间。同时,这些与健康相关的资源还需注意可达性、便捷性和舒适度,从而为提高体育锻炼水平、促进社会交往、改善健康发挥切实作用。

第三,加强社区社会资本建设,提升抵御健康风险的能力。由于充分沟通、互信互助的社区关系有助于提高社区的社会资本,进而对居民的身心健康带来积极影响。因此,培养积极的邻里关系,提高居民的社区参与,搭建体育活动平台,促进各种居民健康自组织的形成,使社区自身能够形成一个持续的互动系统,有助于提升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增加对个体的社会支持。这样既能引导居民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形成,又可以减少居民心理问题的发生。

城市常常面临交通拥堵、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生态脆弱等“城市病”,而城市生活又具有节奏快、压力大、人际关系疏离等特点,这些都对城市居民的健康构成挑战。社区既是健康产业链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终端,也是对健康具有重要影响的微观环境,因此营造健康社区是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物质环境的优化和社会环境的赋能推进健康社区建设,对弱势社区适度资源倾斜,充分发挥社区的集体效能,有助于缩小社区间健康差距,提升居民健康水平。
 

 
 

 

 
我淘健康打造家门口的“会客厅”
 
京智康+健康社区引领家庭医疗生态
 
我淘健康构建“互联网+健康社区”服务新生态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3.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4.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cccrea_service@wotaotao.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文章
  • “健康社区行”走进洪山镇社区养老照料中心

    “健康社区行”走进洪山镇社区养老照料中心

  • 打造全民健康的健康社区

    打造全民健康的健康社区

  • 清华同衡人探索“健康社区”实践|健康社区

    清华同衡人探索“健康社区”实践|健康社区

  • 创新服务模式多方协作解决社区健康“最后100米”

    创新服务模式多方协作解决社区健康“最后1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