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人招募: 18858102946 客服热线: 400-996-2682
一周快讯

老有所为、健康养老、社区养老...

字号+ 作者:老龄大数据 来源:老龄大数据 2022-03-12 我要评论

十八大以来,我国建立起世界上覆盖老龄人口最多的养老保障安全网,老年人口更好地分享了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袁雯委员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视频会议上建议:践行积极老龄观 促进老有所为

袁雯委员3月7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视频会议上发言时说,人口老龄化将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全过程,要践行积极老龄观,促进老有所为,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袁雯说,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老龄事业发展成效显著,建立起世界上覆盖老龄人口最多的养老保障安全网,老年人口更好地分享了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然而,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尚未形成系统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合力,在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安全保障就业服务岗位等方面缺乏顶层设计。
为此,袁雯提出三点建议:
——政府带头,凝聚共识。有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将积极老龄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的深刻内涵,将理念落实到与老有所为相关的部门规划和工作中,带动全社会充分认识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为老有所为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破解可能影响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障碍。梳理现行政策法规中不利于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内容,对不合理的应予以修改。完善老年人社会保险体系,为老年人社会参与提供安全保障。科学开发低龄老年人力资源。
——支持和激励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纳老年人就近参与社区服务。完善“时间银行”制度,用政府公信力让这一制度获得老年人信任。将老有所学与老有所为结合起来,把老年大学建设成为老年人融入时代、服务社会的“加油站”。对在服务社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老年人进行表彰,彰显老年人作为新时代奋斗者的长者新风范。

代表委员热议健康老龄化议题:加大健康养老服务供给力度
健康是老年人的刚性需求,健康老龄化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共同要求。
记者注意到,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聚焦加大健康养老服务供给力度,落实健康老龄化,提出了诸多有益建议。
强化老年医养服务供给
当前,我国老年医养服务供给能力与庞大的老年医疗康复需求不相适应。据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黄改荣介绍,我国从事老年医学的医务人员人数不足6000人,且大多没有受过老年医学的专业培训。为此,她提出,应当在医学院校教育中尽快设立老年医学系,在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中尽快将老年医学科纳入必选科室,建立老年医学职称晋升通道;鼓励二级医院以及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转型做好医养结合。
“设立公立老年友善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的三级学科,逐步形成完备的老年专业医疗体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潘碧灵表示,老年友善医院可与高校合作培养老年医学学科人才,承接高校老年医学对口的临床教学等工作,还可开设老年护理、护工培训职业学科。
全国政协委员、西昌学院院长贺盛瑜呼吁,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整合优化基层医疗卫生和养老资源,提供医疗救治、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等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温秀玲则提出,扩大医联体提供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居家医疗服务的范围,明确可按规定报销相关医疗费用,并按成本收取上门服务费。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中医院原党委委员、副院长李延萍从中医药促进健康养老服务的角度提出了建议。她认为,应扩大“家庭照护床位”试点,对社区居家养老机构提供“家庭照护床位”服务给予补贴,落实将养老机构内设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管理这一政策。
提升老年健康管理意识
健康问题与人口快速老龄化相伴而来。“老年人平均有8年多的时间带病生存,患有一种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慢性病严重威胁居民健康,制约健康预期寿命提高。”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院长张国刚表示,成熟的健康管理能为逐步走向老龄化的社会提供有益有效的前、中、后各个阶段的服务。因此他建议,社区和基层医疗机构联合,调动个人和家庭参与健康管理,形成全生命周期和重点人群(特别是老年人群)防治康养全链条健康管理医学服务,从而减轻老龄化带来的慢性病负担。
关口前移、预防先行,是老年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准则。“要强化社区医院、全科医生以及老年人群体的疾病预防意识,老年人自身要做到‘主动健康’。这不仅能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还可以节省医疗资源,降低家庭医疗成本支出。”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主任王建业说。在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吴浩看来,基层医疗机构和全科医生应该发挥“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切实加强老年人疾病预防的意识,提高中老年群体的疫苗接种率。
针对失智老年人数量逐年增多的趋势,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委员花亚伟建议对我国老年人群开展大规模的痴呆风险筛查, “在每年的免费常规体检内容中增加脑健康评估,建立社区痴呆及轻度认知障碍综合防控体系,从源头上减少老年人失智情况的发生。”全国政协委员、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也提出,应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认知功能、抑郁、脑肿瘤早筛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主动就诊率,及时检出并重点服务认知障碍高风险人群。
“探索建立老年健康管理先行试验区,将健康管理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民盟重庆市委副主委刘文贤表示,这可以有效提升老年人主动健康管理的意识。
深化智能技术推广应用
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老年健康服务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代表委员也给予了关注。
“一些可穿戴设备和健康产品在功能集成、数据精确、多应用场景和复杂病况精准识别、隐私安全保护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就此,全国人大代表、国药集团国药控股董事长于清明建议相关部门出台指导政策,鼓励家用可穿戴医疗器械创新,建立相关技术标准,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质量水平和服务支持。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也建议,针对养老护理人员短缺现状,加快推进康养机器人成果转化,在康复训练和安全监护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政府应加大投入,研发性能可靠的5G无感穿戴设备。”黄改荣也建议对老年健康智慧管理加大投入。她认为,该设备可以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指标实时传送到5G网络平台上,同时传送给患者、监护人以及社区签约医生,便于医生快速做出诊断,实时指导、调整老人的生活方式和治疗方案,开展急危重症的救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云南省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云勇建议,推动数字技术网络化、平台化、智能化优势与养老应用场景的融合创新,以医疗、健康、护理为切入点,进行异常行为监测、跌倒防护、一键呼救、实时健康监测等场景化应用。“将此作为一项普惠服务纳入养老政策中,通过适当的引导或财政补助,让大多数老年人都能享受到网络和数字化带来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

代表委员建言献策:从最基本问题入手破解农村养老难题
连日来,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如何建设农村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让农村老年人晚年生活有保障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钱学明认为,当前,补齐我国农村养老短板,要重点关照农村留守和空巢老人,建立关爱服务体系。
“对于生活能自理的农村老年人,最基本的需求是解决好一日三餐。”钱学明建议各地探索以自然村或行政村为单位建设公共食堂,为老人们提供优惠、方便、营养的就餐服务。各地宜将农村公共食堂建设作为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措施,通过政府补一点、社会捐一点等方式给予支持。
“建议以乡镇为单位推进医养融合,解决失能、患病老人养老难题。”钱学明认为,就近、便宜看病就医,是这些老人的迫切需要。
“农村养老服务存在服务机构少、服务提供碎片化、服务资源欠整合、智慧养老起步晚、社会力量介入少等问题,导致多种养老风险的发现、处理不高效。”这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联国际部一级巡视员费薇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她提出,依据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地方政府可统筹民政和卫健等部门的资源,依托智慧平台、健康监测与预警类智慧产品,提升乡村卫生室医养结合功能,整合村、乡镇养老服务资源,先期可以独居、失能、高龄、大病术后、经济困难等老年人为主开展服务,再逐步推广,推动建立乡村养老健康守护智慧体系,打造新型乡村养老服务综合体。
费薇建议,农村养老服务要突出托底保障功能,在此基础上普惠推进;继续实施农村家庭适老化设施改造;探索提供农村家庭可负担的养老产品与服务。
对于进城务工人员未来的养老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金李建议,“回村养老”和“在农村发展康养产业”是较好的解决方法。
金李分析,做大乡村养老产业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吸引部分农村年轻人回乡务工。“这既可解决年轻人的就业问题,又能使回村养老的人在农村享有较高水平的养老生活。”
金李还建议,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农村田园康养、旅游度假康养等项目。可推出康养地产项目用地的优惠政策,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委书记黄炳锋认为,提高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首先要提高村民参保档次,提升养老金的发放标准。同时,科学谋划乡村产业,搭建乡村就业平台,让更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就业与照顾老人的双赢。研究出台规划建设、购买服务、土地供应、税收优惠等系列配套政策,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服务发展,为农村居家老人提供优质的上门服务。
农村老人的权益保障也是很多代表委员关心的话题。“农村老人普遍文化程度低,主动维权意识差,网络诈骗、假冒伪劣商品等让农村老人防不胜防。”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党支部书记裴春亮说,这需要各级司法部门送法律到基层、到农村,从家庭赡养、社会保障、社会服务、宜居环境等方面释法说理,用法治手段保障农村老人的各项权益。
“要通过农村法治宣传营造良好的敬老爱老氛围,强化全社会的敬老意识和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治意识。”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宝丰县赵庄镇大黄村党支部书记马豹子建议,建立优先为老年人提供及时、便利、高效的法律服务制度,对一些行动不便、高龄的老年人要主动上门服务。
台盟中央建议:进一步解决计生特殊困难家庭养老问题
独生子女离世后,其父母在年老后往往面临较多养老方面的困难。针对这种现实情况,台盟中央在提案中建议,进一步解决计生特殊困难家庭养老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动态调整扶助金并设立针对计生特殊困难家庭的专项帮扶基金,用于补助这类家庭养老及医疗方面的花费,缓解其生活压力。二是构建计生特殊困难家庭多元化养老模式。针对无法自理的老人,由所在社区提供助餐、助洁等上门服务。社区还可与水电气公司建立合作,实时掌握这类家庭水电气使用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门处理,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率。探索推行“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项目,招募志愿者与计生特殊困难家庭结对,开展定期上门服务。参加该项目的志愿者将获得“时间积分”,积分可兑换相应的回馈服务。三是加强心理救助。对计生特殊困难家庭老人开展心理救助及人文关怀,以社区为单位引入专业社工定期开展心理讲座、一对一心理疏导,借助社会组织来帮助这类家庭,给予他们精神慰藉,引导他们迈入新生活。
全国人大代表孙维:强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解决好亿万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迫在眉睫。”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广播电视台播音部主任孙维如是说。
当前,我国大部分老人选择居家社区养老,但居家社区养老存在优质普惠服务供给不足、专业人才特别是护理人员短缺、科技创新和产品支撑有待加强等问题。对此,孙维在调研中有深刻感触。以养老服务标准为例,主要集中于机构养老服务,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标准相对较少,不利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养老服务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服务人员。”孙维说,从实践中看,现有养老护理员远不能满足2亿多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一方面,老年人群体在日常生活照顾、紧急救助、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部分养老服务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难以为老年人提供所需的康复护理服务,更谈不上心理慰藉等服务。“城乡社区养老机构护理员工资偏低、工作压力大,导致机构招聘难度大、流失率高。致使养老机构不得不降低招聘标准,护理员素质难以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得不到提高,形成恶性循环。”孙维说。
孙维在社区调研时发现,社区养老机构盈利能力偏弱,缺乏自我造血功能,难以长久发展。部分社区养老机构经费及基础设施建设费用难以筹集,成为大多数欠发达城市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瓶颈。此外,缺乏专业对口的管理人才,难以从整体运营、人员培训等方面发力,制约了社区养老机构发展。
“养老服务是实现老有所养的重要支撑,应当通过立法为老年人获得养老公共服务提供法律保障。”孙维说,当前,我国养老服务政策已经成熟,多个省市出台了多部地方性养老服务法规。后续应当加强顶层设计,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快构建社区居家养老制度体系。通过立法来明确政府职责、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服务和长期护理保险等规范和要求,并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内容进行量化,理顺各相关部门的职责,最大限度地整合社区养老服务资源。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快养老服务领域标准的制修订,研究制定一批与国际接轨、体现中国特色、适应服务管理需要的养老服务标准。对此,孙维建议加快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开展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评估,进一步规范社区养老服务,不断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监管措施。
关于优化服务供给,孙维有两方面的建议:一方面,加强居家社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加大补贴力度,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尤其是吸引大专院校养老专业毕业生进入养老领域工作;另一方面,加大老年医学、心理学、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养老护理员能力水平,进而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为提高养老服务效率,孙维建议以养老需求为导向,逐步健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老年人个人信息和居家社区养老需求信息库。“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以‘老人点单、机构接单’等方式为居家老人提供助急、助医、助洁、助餐以及心理关怀等规范化、多样性养老服务。”孙维说。
如今,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孙维觉得,这些社会力量可适当下沉到居家社区养老领域,展现更大作为。各地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通过资源整合、置换、租赁等方式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加以建设或改造,切实降低社会资本进入居家社区养老领域的经营成本。此外,各地政府还可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扶持社会组织运营养老服务项目,发挥其独特优势,更好地满足居民社区养老服务需求。
 
 
 
我淘健康打造健康社区生态闭环 
 
我淘健康京智康打造海悦花园健康社区新样板
 
京智康助推“健康社区+健康小屋”数字化建设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3.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4.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cccrea_service@wotaotao.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文章
  • 4亿用户完成12亿次健康咨询后,互联网医疗还能怎么玩?

    4亿用户完成12亿次健康咨询后,互联网医疗还能怎么

  • 广东发布30家“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医院

    广东发布30家“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医院

  • 海口丰富“互联网+医疗健康”场景应用

    海口丰富“互联网+医疗健康”场景应用

  • “互联网+健康医疗”=智慧医疗

    “互联网+健康医疗”=智慧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