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人招募: 18858102946 客服热线: 400-996-2682
一周快讯

「斑块」长在哪里最危险?医生直接点名3个位置

字号+ 作者: 生命时报 来源: 生命时报 2022-08-08 我要评论

斑块,就像身体里的“不定时炸弹”,可能形成血栓,造成血管堵塞,甚至引发心梗或脑梗等严重心脑血管事件,还可能引起猝死。

斑块,就像身体里的“不定时炸弹”,可能形成血栓,造成血管堵塞,甚至引发心梗或脑梗等严重心脑血管事件,还可能引起猝死。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发表论文称,我国中老年人普遍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不止一处;约四成人存在某一处动脉血管狭窄程度达到50%或以上。
 
 

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医师 许 杰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坛神经影像研究中心副主任 荆 京 □ 副研究员 潘岳松

 

本文作者 | 生命时报记者 田雨汀 

本文编辑 | 张芳

 

主动脉、髂股动脉最易长斑块

 

这项题为《中国东南部社区居民多发性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和血管分布》的重磅研究,纳入浙江省丽水市3067名中老年人,收集了他们的脑血管壁磁共振成像和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数据。

 
 

研究人员根据8个血管部位(颅内动脉、颅外动脉、冠状动脉、锁骨下动脉、主动脉、肾脏动脉、髂股动脉和外周动脉)存在的受累情况,评估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并将存在2个及以上受累部位者,定义为多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研究第一作者、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潘岳松介绍说,超过90%的研究参与者至少存在一个血管区域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82.8%的参与者观察到多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近一半的人体内存在影响4个或更多血管区域的斑块。

 
若按照血管区域划分,斑块的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主动脉79.6%、髂股动脉75.8%、锁骨下动脉49.8%、冠状动脉44.9%、颅外动脉(包括颈动脉)36.4%、肾动脉28.7%、颅内动脉17.7%。也就是说,最容易长斑块的血管是主动脉。

 

另一项由北京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及哈佛大学共同参与、发表在2020年《柳叶刀》子刊上的研究指出,我国约有2.7亿人患有颈动脉粥样硬化,2亿人存在颈动脉斑块。此外也有研究发现,65岁以上人群中,约7%患有肾动脉硬化性狭窄。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医师许杰介绍,血管斑块是种自然老化现象,就像长期使用的水管中沉积的水垢。
 

 
正常情况下,人体动脉血管内部是平滑的,血流通畅;随着年龄增长或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血管内皮出现损伤,血液中的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管壁沉积,久之就会隆起形成斑块。
 

通常,人在30岁左右会出现颈动脉斑块,40岁时开始明显增大、增多。

 

斑块的危险程度与其性状有关:

当斑块发生明显钙化变硬时,称为“硬斑”,小的、硬的斑块相对稳定,一般没有症状,危险性较低;

 

当斑块的主要成分为脂类物质,则为“软斑”,若未及时有效干预,不仅会逐渐增大至完全阻塞血管,还可能发生破裂、出血、侵袭等,诱发急性血栓形成,引发严重的心血管事件等,带来致命风险,堪称“不定时炸弹”。

 

冠脉及颅内、颈动脉的最危险

 

“从既往研究来看,动脉血管发生50%狭窄是一个坎,血液流通量显著减少,致使身体出现缺血症状。”同为研究第一作者的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坛神经影像研究中心副主任荆京表示,不稳定的斑块破裂后可能造成血管堵塞,引发多种问题,严重时可致猝死。
 

 

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威胁可见于全身。比如,过去研究发现,亚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钙化,会增加血管事件的风险;肾动脉硬化性狭窄,可能导致顽固性高血压和缺血性肾病。但许杰说,身体各部位的斑块中,以冠状动脉、颈动脉和颅内动脉处最为凶险。

 

冠状动脉斑块致狭窄程度超过50%后,心脏供血不足,患者会在病发时感到心前区闷痛不适、心绞痛;冠脉狭窄程度超过70%,可能需要安装支架进行扩张,以保证血流畅通;若斑块破裂、脂质内核脱出,凝血细胞会在血管中聚集,并在试图修复破损的过程中引发血栓,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

 

“别看颅内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只有17.7%,排在最后,但中国人颅内动脉狭窄发病率非常高,危险性相当大。”许杰说,颅内或颈动脉存在斑块,都可能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患者会出现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等一系列症状,也就是俗称的脑梗,即使是最轻微的脑梗,反复发作也可能导致老痴等严重后果。

 

预防早诊三步走

 

危险斑块其实可以“早知道”。许杰说,想降低斑块困扰,最基本且有效的方法是从以下几步做起。

 

第一步

了解危险因素

今年3月,美国预防心脏病学会发布临床实践声明指出,全球90%的心血管疾病,都可归因于9个可改变的风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腹型肥胖、血脂异常、蔬果摄入不足、饮酒、缺乏身体活动、吸烟和社会心理因素。

 

这些风险因素不仅会对血管内皮产生损害、为脂质沉积创造条件,还会刺激已形成的斑块,诱其破裂。有上述问题者均需警惕血管斑块。

 

 

若已发生过心血管事件,或家族有男性小于45岁、女性小于55岁的早发心脑血管疾病者,也属高危人群。

 

此外,由于雌激素对血管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女性绝经后斑块发生率会迅速上升,必须引起重视。
 

第二步

调整生活方式

依据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调整生活方式,即便已出现斑块,有时也可逆转,使其缩小或减少。
 

饮食

少吃红肉及加工肉类、高盐食物、高脂食物、油炸食品、精制碳水化合物等,适当增加鱼类、豆类、水果、蔬菜、坚果等的摄入,地中海饮食、得舒饮食、江南饮食等都是较成熟的防心血管疾病饮食方案。

运动

坚持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避免久坐,可以帮助控制体重,降低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或延缓疾病进展。

 

 

第三步

体检做好筛查

很多中老年人觉得体检麻烦、白花钱,由此给了斑块威胁健康的可乘之机。

 

荆京指出,中老年人及存在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等)的人群须重视颅内外及心脏动脉粥样硬化筛查。检查可按照不同部位选择不同方式:

 

  • 颅内、外动脉初步筛查一般以超声检查为主,颅内动脉可选择经颅多普勒(TCD),颅外动脉选择颈动脉超声检查。

 

  • 冠状动脉由于有心跳和呼吸的影响,一般选择CT血管造影(CTA)检查,必要时需做血管造影(DSA)检查,但由于需注射造影剂并接受少量X线照射,可根据自身情况与医生商议。
 
“多数情况下,检查首选超声,费用低、可及性强,但最终仍应听从医嘱,按个体情况选择。”荆京补充说,筛查可从30岁开始,建议5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TCD和颈动脉超声,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使用他汀类等降脂药物治疗,具体方案应当遵医嘱。
 
通常,已有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中度以上、坏胆固醇高于3.4毫摩尔/升或存在多重危险因素者,须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控制危险因素,防止斑块进一步增大、破裂。
 
阿司匹林作为二级预防方法,可在斑块破裂时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动脉血栓形成,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的风险。

 

  //  

要提醒的是,某些情况下,过重、不正确的颈部按摩可能导致斑块脱落,造成生命危险,应尽量避免。

 
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时,即使斑块不足以堵塞血管,只要具有多种危险因素,就应综合临床情况评估风险,决定是否需要进行针对性治疗。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3.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4.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ts@wotaotao.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文章
  • 3种迹象表明该去妇科了!附不同检查的「最佳时间」

    3种迹象表明该去妇科了!附不同检查的「最佳时间

  • 睡前多久摄入「咖啡因」不失眠?

    睡前多久摄入「咖啡因」不失眠?

  • 夏天的胃「吃软不吃硬」,这样的早餐才能安抚它

    夏天的胃「吃软不吃硬」,这样的早餐才能安抚它

  • 除了发炎,「扁桃体」还能干什么?

    除了发炎,「扁桃体」还能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