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互联网医疗步入3.0阶段,慢病管理推动分级诊疗

字号+ 作者: 雷公 来源:健识局 2021-10-15 我要评论

随着民众健康需求不断提升,慢病管理已逐渐成为互联网医疗行业的主流方向。

随着民众健康需求不断提升,慢病管理已逐渐成为互联网医疗行业的主流方向。

 

据艾瑞《2020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艾瑞报告”)显示,2019年在线医疗市场规模271.7亿元,同比增长42.6%,并有超过80%的用户表示对未来使用或购买互联网+医疗产品非常感兴趣。

 

另一组更值得关注的数据是:已有超过1/3的人认为,对小病、慢性病、病后监测以及康复这些,互联网方式更合适。特别是此次新冠疫情,也让更多患者体验到了在线诊疗、网络购药、病情回访、线上报销等多个环节的便利。

 

显然,伴随互联网医疗行业多年来市场教育和技术的发展,用户看病就医的习惯正逐渐改变。

 

图/视觉中国

 

当前,互联网医疗产业已步入3.0阶段,从最开始的在线问诊模式,逐步演变成囊括在线问诊、远程治疗、处方外流、送药到家等一整套闭环,成为我国公立医疗资源的有效补充。

 

从中长期来看,若想提升整个行业的服务质量,互联网医疗必须与实体医院进行合作。“艾瑞报告”认为,各家公司要培养高等级、适应互联网节奏的医生,同时要探索在各环节增加用户留存、增强就医服务质量的差异化经营模式。

 

互联网进入产业扩张阶段
慢病管理推动分级诊疗格局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球卫生领域每年花费7.1万亿美元,其中20%—40%被浪费在性价比不高或不必要的技术手段中。在中国的现行医疗体制中,某些公立医院为了达到盈利目标,往往在药物、医疗器械以及辅助检查上“做文章”。

 

事实上,严打医疗腐败是本轮医改的重点,而分级诊疗正是改革关键。为此,互联网+配合线下医疗机构合理调配,才能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2018年,国务院印发《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医疗机构要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服务,推进“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推动构建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

 

具体包括,各级各类医院逐步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检验检查结果的共享,以及在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间的授权使用。

 

这样的利好也让中国互联网健康产业从最初的流量争夺迈进产业扩张阶段。时至今日,互联网医疗公司主要分为在线问诊平台、B2C医药电商平台、慢病管理平台等模式。

 

 

发展时间线上,在线问诊曾是早期各互联网医疗公司的主营业务;经过历年的市场洗礼,提供医患互动、患者管理、云药房等服务的慢病管理平台成为迭代后的主流模式。

 

 

“艾瑞报告”数据显示,当前各大互联网医疗公司业务涵盖互联网医院、AI+医疗、医药电商、患者服务等8项类别。其中,在线医疗和专科服务分别占比29.7%、29.9%,位居前二,占据绝对优势。

 

 

特别是,2019年8月,国家医保局发文,首次将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支付体系,不少企业也开始向互联网医院模式进行深度结合。

 

其中,小病、慢病更适合互联网医疗场景的观点,已在业界达成了共识。艾瑞调研显示,用户对精神压力、失眠、高血压、消化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关注度会更高,占比约在四成以上。

 

以国内领先的慢病管理平台医联为例,该平台通过“医带患”的模式,构建了强医患关系链。2017年底,医联开始试水肝病互联网医院业务。经过两年多的摸索,医联在肝病领域打通了从疾病筛查、医生教育、患者管理随访、电子处方、DTP配送到患者支付等诸多环节。

 

目前,该平台在全国约有超过6000名抗感染临床专科医生,服务8万余名乙肝患者。肝病管理初见成效之际,医联今年陆续开设糖尿病、呼吸哮喘、心血管、儿科、精神心理、慢性肾病、肿瘤等多个慢病专科。

 

 

今后,慢病防控将成为中国医药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互联网平台正是重构医患双方服务的关键角色。

 

后疫情时代用户改变就医习惯

互联网巨头探索健康产业新模式

 

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促使患者转变看病就医的习惯,也让互联网医疗产业得到长足的进步。“艾瑞报告”显示,在疫情期间,原本不受重视的家庭健康指标监测跃升至第三位,运动健康咨询功能也提高了一个优先级。

 

 

据健识局的不完全统计,疫情期间,至少有10多家互联网平台推出了在线问诊专属页面,调动医生10万余名,线上咨询共计超过400万人次。

 

同时,在线问诊的变现能力还有待提高。“艾瑞报告”认为,在线问诊并未触及医疗服务的核心,用户付费意愿低,可替代性强。

 

反观慢病管理市场,目前,国内约有2.7亿高血压患者,1.18亿糖尿病患者,错误用药、未按医嘱用药都会让慢病患者产生严重的并发症。

 

而互联网平台可通过用药提醒、不良习惯排查、线上复诊等方式,帮助慢病患者增强用药依从性,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已有平安好医生、京东健康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慢病管理业务,推出家庭医生的“管家式”服务,旨在管理旗下数千万用户的健康信息。

 

相比之下,医联提供的则是另一种更加精细化的慢病管理服务——利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划定慢病专科,然后让专科医生和平台上的医助+健康管理师共同为慢病患者提供长期规范的诊疗服务,包括建立个人电子档案、定制化方案分级、病情管理、指标反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方案调整、定期评估治疗效果等。

 

这种线上线下联动模式,可推进公立医院的分级诊疗,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有效地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行业现状。

 

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

打造慢性管理体系的服务闭环

 

健识局梳理发现,2020上半年,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等互联网医疗公司的营收均有大幅上涨。

 

长期以来,互联网医疗行业一直面临“叫好不叫座”的窘境。随着互联网医疗被纳入医保,曾经的盈利难题也迎刃而解。

 

截止目前,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四川等地的相关政策均已落地,在这些地区,符合国家标准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能够获得医保收入。

 

这也让众多互联网医疗公司看到了曙光。疫情期间,微医互联网总医院被武汉市医保局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医联也在成都市医保局的指导下打通全市医保个人账户支付通道,平安好医生在湖北、东莞和银川的项目也已打通当地医保支付系统。

 

图/视觉中国

 

在医药产业改革的大背景下,线下三甲医院原本的物理局限被打破,在药企营销必须转型的当下,互联网医疗平台给它们提供了新的选择。制药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就必须全程参与到医患的互动交流之中,对医患展开更有针对性的疾病科普教育——这正是互联网医疗平台深耕多年、数据累积的优势所在。

 

在大的政策方向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了健康领域中长期战略规划。依据《纲要》的目标,到2030年,中国要基本实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干预全覆盖;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

 

目前看来,这些提供慢病管理的互联网医疗平台,正在沿着《纲要》的要求行进,为医、患、药企、医院四方提供连续服务,进而促进整个产业上下游多方共赢的局面。

 

《中国互联网慢病管理行业蓝皮书》预估,到2024年,国内慢病管理的市场规模将增长至3000亿元。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3.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4.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cccrea_service@wotaotao.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文章
  • 互联网医疗的变革之道

    互联网医疗的变革之道

  • 互联网医疗,未来可期!

    互联网医疗,未来可期!

  • 互联网医疗:不陌生,多期待

    互联网医疗:不陌生,多期待

  • 互联网医疗能否突围

    互联网医疗能否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