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社区

基于儿童友好的健康社区规划

字号+ 作者: 袁媛 来源:规划中国 2021-10-16 我要评论

打造一个健康宜居的儿童社区生活圈,面向儿童的健康社区~

 

演讲者 丨 袁媛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城市化研究院副院长

 

 

背 景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是对人民健康生活的大考,也引发社会对健康的重视。截止到2020年11月17日全球的确诊人数累计 5000多万人。在全球疫情确诊前八位的国家,社会分化的程度都比较高,人居环境欠佳的社区可能就是引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风险区。社区是与居民最密切相关的场所,是实现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居民健康的重要一环。社区活动和儿童息息相关,尤其是低龄儿童,大部分的生活环境都在社区;即使6—12岁上小学的孩子,在规划里小学的布局也是以步行范围为主的。所以对孩子们来说社区生活更重要。我们更应关注与儿童友好的健康社区。

 

1

从健康社区谈起

“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里提到,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社区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抓手,是健康城市建设的细胞工程,也是逐渐落实国家健康目标的基本单元。2017年《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中提到,将健康城市建设直接落到社区、单位和家庭。上海和广州的“健康2030规划”都提到了要广泛开展健康社区建设,制定健康社区、学校、单位的健康细胞工程规范和评价指标。

 

健康社区的概念经历了三个方面的发展。一是多维健康,早期更关注的是人的个体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水平,慢慢关注到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及健康和谐的环境。二是整体健康,即关注主体从个人拓展至社区整体。三是协作治理,除硬环境规划设计外,健康社区的营造更加注重社区内外部行动者协同治理。现代健康观下的健康社区建设,是通过社区中的所有组织和个人共同促进社区达到整体健康状态,包括个体和社会环境的健康,以及两者的良性互动,涵盖了规划、建设和治理全过程。    

 

对于健康社区的理念,一些专家、学者或者英美先行的研究者也作了界定。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教授提出,健康社区理念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有益身心健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社区的成员具有健康素养、社区里人人享有基本的适宜的健康服务;美国“健康城区”框架原则提到,重视全民健康、重视场所环境、重视多方合作、重视性能表现。英国的健康社区营造强调全面的社区参与,即保证所有群体都充分表达需求,尤其是老人和孩子。

 

2

健康社区与儿童友好

目前儿童友好社区内涵和理念,与健康社区、可持续住区等较为契合,因而“儿童友好”可作为健康社区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和目标之一。其发展理念包括空间、服务和文化三个维度。

 

 

正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友好型城市规划手册》提到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的十项儿童权利、五大目标,在空间维度,最基本的是给儿童提供干净的饮水、卫生等生活环境,再高一点的需求可能是行走、玩耍的空间。而服务上,更多的是教育、医疗、庇护和娱乐的服务。文化上,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环境,让儿童有权参与到与自身相关的社区建设里面。

 

健康社区中的“儿童友好”目标还可以从关注人、空间、服务三个角度出发。人就是关注儿童群体的健康需求,尊重儿童的发展权利;空间,为儿童创造健康、安全、舒适、活力的社区公共活动空间;服务,配置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多元化社区服务,保障儿童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健康。

 

国内外健康社区建设对儿童等特定人群的健康保障也有了更明确的指引。比如说WHO《Integrating health in urban and territorial planning:A sourcebook》提到,赋予所有妇女和儿童权力,充分利用其对社区建设的贡献;就健康公平提出12项建议,包括在城市、社区和建筑尺度上制定有利于儿童的空间政策;提出将健康融入规划的切入点和实施路径,均包括儿童友好倡议的内容。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在今年3月21日发布了《健康社区评价标准》,沿用健康系列标准的“六大健康要素”,下设19个二级指标,于今年9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健身、人文和服务三大要素里面都提到了跟儿童相关的内容。比如,在儿童的游乐场地设施里,就年龄段的分区、日照标准、设施种类、场地舒适性、看护座椅配套、设施材料配件等都有详细的规定。在适老适幼指标中强调母婴设施,建议配套纸尿裤、婴儿湿纸巾等耗材、儿童休息床或座椅、儿童玩具等。鼓励定期举办亲子活动,包括户外亲子体验主题活动、家庭游戏等等,促进儿童的社交,以及他们对社区参与的认同感。

 

关于儿童友好型健康社区的建设,国外有很多案例。比如荷兰海牙Rivierenbuurt社区活动广场,制定了迎合全年龄段儿童的空间设计,为了配合促进儿童健康,针对低龄儿童设计有倾听自然的游戏空间。针对高龄儿童,则有多种类型的活动场地,旨在儿童能够亲近自然,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

 

 

荷兰代尔夫特市“儿童安全计划”里面,鼓励儿童参与线路规划,在社区层面上可以询问儿童的意见,用不同颜色的线来表现生活范围里常去的目的地、喜欢的路径、认为的危险地点等等,参考居民的访谈,规划人员可以收集儿童习惯性的行走路线,从而指导未来的路径规划等等。

 

美国纽约在儿童友好社区建设中,特别致力于改善儿童健康的问题。纽约2020绿色公平规划里就专门倡导每个社区种植可降低儿童敏感度的树种,并建立衡量标准,通过绿化环境的改善建立健康的环境。细化到社区,建设屋顶花园,为孩子们提供多样化的户外娱乐场地;建设屋顶的菜园、果园,为儿童提供都市农家体验;建立室外健康设施,为孩子们提供更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等。

 

参考国外的案例,可总结出以下几点基于儿童友好的健康社区规划路径。

 

1、结合儿童年龄特点规划设计公共活动空间,实现全年龄段儿童的健康发展;

 

2、重点关注安全性设计要素,结合色彩、卡通元素的安全健康的社区活动空间;

 

3、规划儿童出行路径,增强儿童日常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的可达性;

 

4、引导儿童参与户外体力活动,利用趣味性设计和主题活动;

 

5、加强儿童参与规划的制度保障,通过引导参与和宣传教育增强社区儿童的参与意识。

 

3

广州儿童友好型城市&社区实践

广州实践是一个高儿童人口和比例背景下的儿童友好型城市探索。除了户籍人口之外,广州还有比较多的流动人口,儿童友好的实践既针对于户籍儿童,也针对于流动人口儿童,体现了广州的包容性。

 

 

2019年1月开始,人大代表提出了要创建儿童友好的建议,将其纳入城市规划的重要环节。在2019年4月广州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规划导则开始招标,将儿童的根本需求纳入城市规划之中,也把这个列入了议事日程。2020年10月,《导则》正式编制完成,建设框架和战略也基本形成。可见2019年以来,广州市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逐步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其制度化和规范化工作也得到快速推进,并取得初步成果——儿童友好型城市规划导则。

 

 

编制期间,广州市践行了扎实的前期研究工作。第一步是基础调研和现状分析,在现状分析里采取了三种空间层次,包括后面的导则编制中间也是三种空间层次,第一个是在城市层面,第二个是在街区层面,第三个是在社区层面。这三个层面目前都有不足,城市层面缺乏特色的儿童空间,街区层面空间配置能力不足,社区层面品质是有待提升的。

 

在前期的研究之后,对儿童进行了空间活动需求满意度的分析,进而制定总体的战略和规划的导则。在这个过程中非常重视公众参与和儿童真实的需求,举行了一系列的线上线下活动采集儿童的意愿,有街头的采访、问卷、访谈,也组织了儿童友好城市沙龙,还组织了“童筑羊城”的儿童参与活动。从2019年7月一直到2020年,一边编制一边征询儿童的参与和意见,甚至在今年的7-10月间根据前期研究的需求又补充了调研、问卷和访谈。

 

基于前期工作明确规划目标和工作框,广州的目标是建设健康、安全、公平、活力,具有岭南特色、美丽宜居的广州市儿童友好型城市,让所有儿童享有自身权利、享受童年时光。具体包括三大内容:一是规划标准,明确儿童友好型城市的规划标准;二是指导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有序实施;三个是完善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保障机制。

 

 

广州市将从城市规划和城市治理两个方面同步开展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空间环境规划方面,有战略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相关的标准和实施的建议。社会环境治理方面,体现了广州岭南特色。广州作为儿童友好城市特色在哪儿?岭南特色不仅是在潮湿多雨的背景下为儿童建设什么样的物质空间,而是在人口构成既有户籍人口,又有大量的外来流动儿童这样的背景之下怎么为儿童营建一个社会环境。

 

广州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三级、四类、两型”儿童友好型城市空间体系。三级:城市级、街区级和社区级;四类:服务空间、公共空间、出行空间和社区交往空间;两型:既有儿童专享型空间,也有儿童和成人共享型空间,培育亲子和社区整体认同的共享型空间。其中,社区级儿童好友空间以构建5分钟生活圈为目标,面向具体居住社区建设、提质的详细设计要求,提出构建儿童友好的要素配置和建设标准。在过程的实施保障中强化法规政策制度,更重要的是构建一个多元的协同机制,包括健全相关的制度保障等,配合行动指引的工作。

 

以社区为抓手营建面向儿童的健康社区,包括优质的服务、活力的空间、安全的出行和共享的社区四方面的内容。优质的服务是保障儿童享受优质的服务空间。在5分钟社交生活圈里面,体育、文化等等设施怎么样布局,怎么结合安全和趣味性设计儿童的活动场地;在活力空间里面,保障儿童享受游戏和娱乐的公共空间里面,怎么在社区层面安全、包容、亲近自然的空间,满足多年龄段儿童需求的,以及场地社区兼具娱乐性;在安全出行里面,如何保障儿童在安全的环境中出行、上学,特别是针对儿童集中活动和学校路段的站点加强步行系统和无障碍骑行的衔接,设计中小学服务半径道路密度、活动器材使用率等社区级规划设计的指标,保障儿童通学出行的安全;在共享社区方面,保障儿童可以与家人、朋友一起休闲活动,要完善儿童服务设施配套,满足全龄段儿童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游戏学习的需求,为外来务工子女的留守儿童提供幼托、教育、服务的综合性服务。最终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健康宜居的儿童社区生活圈,面向儿童的健康社区。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3.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4.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cccrea_service@wotaotao.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