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社区

建设健康社区,助力健康中国

字号+ 作者:任海平 孟雷 来源:看瞭望 2021-10-17 我要评论

深入学习贯彻“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丰富内容,对于全面推进健康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纲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出发,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期健康服务。这个纲要文件为我国未来五年乃至十五年的健康事业发展确立了明确方向。深入学习贯彻“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丰富内容,对于全面推进健康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纲要明确,要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职能。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改善疾控基础条件,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加强实验室检测网络建设,健全医疗救治、科技支撑、物资保障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立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救治网络,建立健全统一的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大型公共建筑预设平疫结合改造接口。

纲要提出,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健全支持婴幼儿照护服务和早期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强对家庭照护和社区服务的支持指导。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普惠托育服务。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发展,提高保育保教质量和水平。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强化对失能、部分失能特困老年人的兜底保障,积极发展农村互助幸福院等互助性养老。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完善公建民营管理机制,支持培训疗养资源转型发展养老,加强对护理型民办养老机构的政策扶持,开展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加强老年健康服务,深入推进医养康养结合。扩大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供给。完善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和特殊困难失能留守老年人探访关爱制度。发展银发经济,开发适老化技术和产品,培育智慧养老等新业态。

纲要还提出,丰富爱国卫生工作内涵,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公共卫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强化病媒生物防制。深入推进卫生城镇创建。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知识普及,树立良好饮食风尚,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开展控烟限酒行动,坚决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等陋习,推广分餐公筷、垃圾分类投放等生活习惯。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民族复兴、增进人民福祉的高度,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刻论述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工作方针、重点任务。这是全党全社会建设健康中国的行动指南,更是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实践号令。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又指出,“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是我们党为人民奋斗的重要目标。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坚持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是根本。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这既是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经验总结,也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方针。建设健康中国,需要立足国情、把脉实际,把握好一些重大问题。在实践中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不动摇,坚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松劲,坚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做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政府有所为、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市场有活力。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是目标。从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到维护少年儿童健康,从重视妇幼、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健康,到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做好心理健康服务,都要求我们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才能使健康服务贯穿全程、惠及全民。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营造健康环境是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本前提。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重点抓好空气、土壤、水污染防治,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才能建设健康、宜居、美丽家园。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努力减少公共安全事件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胁,才能为健康中国提供有力安全保障。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改革是动力。医改是世界性难题,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一方面要着力推进制度建设,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另一方面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建设健康社区在健康中国的伟大事业中具有基础性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当前重中之重是引导社区居民群众持续增强公共卫生法治意识,真正把公共卫生法治理念融化为居民群众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把公共卫生法治贯穿于健康社区建设的全过程、各环节。

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作为处在防疫第一线且面广量大的城乡社区功不可没。如何乘胜追击、乘势而上,推进后防疫时代健康社区建设成为既具前瞻性又具紧迫性的重要课题,需要社会各界去面对、深思并给出答案。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社区公共卫生问题,要全力查漏洞、强弱项,补短板、锻长板。积极顺应国家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寻求推进基层健康社区建设的结合点、着力点、创新点,进而把健康社区这一基础性工程夯得实而又实、抓得牢而又牢。

在推进健康社区建设过程中,要注重面向全体居民、立足全员参与,通过新媒体、自媒体,以及微电影、小视频、漫画、戏曲、谚语、猜迷、公益广告、健康沙龙等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真正让健康卫生意识入脑入心、润物无声。针对社区特殊人群,采取医生、律师、社工、志愿者上门访谈等形式,提供个性化咨询答疑疏导等暖心服务。同时,要注重政府主导、搭建平台、整合资源,组建以医护人员、法律工作者等为主体的健康法治教育宣讲团,组织巡回宣讲、公益讲座、在线答疑、网络交流,以不拘一格的形式和内容,顺应、满足居民群众对掌握健康知识技能、公共卫生政策法规等多元化的需求。

建设健康社区,需要抓紧用好后防疫时代法律供需与服务的“窗口期”。结合普法活动,有效宣传《城乡社区居民健康宣传教育条例》,以及《突发事件应对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夯实依法防疫、应急管理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与此同时,强化社区干部、社区工作者卫生法治意识,提高健康社区建设本领,增强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带头做严格执行公共卫生法律法规的表率。

建设健康中国,是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和重大民心工程。当前,健康中国战略下的社会力量正在勃兴发展,未来十几年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大有作为的关键时期,是大力发展健康产业体系、大幅提升健康服务能力的黄金期。发展中国特色的大健康产业体系,推动健康事业与健康产业有机衔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增进全民健康福祉,未来前景可期!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健康社区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问题导向,抓紧补齐短板,不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3.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4.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cccrea_service@wotaotao.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文章
  • 健康社区建设的研究进展与关键维度探索

    健康社区建设的研究进展与关键维度探索

  • 基于儿童友好的健康社区规划

    基于儿童友好的健康社区规划

  • “银发浪潮”下,如何打造健康社区新模式?

    “银发浪潮”下,如何打造健康社区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