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人招募: 18858102946 客服热线: 400-996-2682
健康资讯

​总觉得自己快“阳”了,出现「幻阳症」怎么办?

字号+ 作者: 生命时报 来源: 生命时报 2022-12-27 我要评论

过度焦虑反而加剧感染风险。

 
 
很多人看到亲友“阳了”后,开始担心自己是否也已经中招:
 
总觉得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参照感染症状反复比对自身状况;忍不住测体温和抗原;家里明明有药还继续囤更多……
 

 

 
网友们把这种症状称为“幻阳症”。
 
 
 
其实,这是人们自我防御的现象,属于正常反应,是由于人对自身所处环境产生了未知、不可控的感觉,从而产生了焦虑。
 
 

受访专家

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三科主任、主任医师 李献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主任医师 季建林
 

出现焦虑是正常现象

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面对疫情而焦虑,也是正常现象。
 
一项针对全球超过200万人进行分析的研究显示,在新冠病毒流行期间,焦虑的发生率为35.1%。其中约有十分之一的人属于重度焦虑,四分之一的参与者出现轻度至中度焦虑。
 
 
 

年龄较小、女性、职业和收入因疫情波动较大、患基础疾病、浏览过多疫情相关的新闻和资讯、获得社会心理支持较少等人群,更易在疫情期间感到焦虑。

 

 

其实,从心理学专业来说,并不存在“幻阳症”这一说法。“幻阳”的出现,反映的是人在面对短期内疫情发展迅速变化,心理上出现的不适应状态。

 

在调侃“幻阳”的背后,是大家对感染后未知情况的焦虑:比如,青少年担心影响学业,中年人担心工作、收入以及家中老人孩子是否会感染,老年人担忧对身体状况的危害等等。
 

怎么判断是否过度焦虑

三年抗疫过程中,大家都先后经历过各种“不确定性”。面对未知的情况,担忧、焦虑的情绪都是正常的反应,就算经历过再多,也仍然可能会出现。
 
 
如果缺乏对情绪的正确处理,可能就会从身体上产生替代反应:
 
  • 长期焦虑会以一种慢性、持续的刺激来影响和降低机体的免疫力,从而增加病毒感染几率以及多种疾病的发生。
 
  • 焦虑可能造成失眠,这种失眠不会是一两晚,严重者可能会造成长达6个月甚至更久的失眠。
 
  • 当焦虑感来袭,体内应激激素就会增加,脉搏和血压水平随之上升,对心脑血管会产生负面影响。
 
  • 睡眠质量差、思虑过多,从而出现白发、皮肤弹性差、皱纹早生等早衰表现。
 
  • 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工作、生活以及和他人相处的能力都会严重下降。
 

怎么判断自己是否过度焦虑了?

 

美国杜克大学编制了一份焦虑自评量表(SAS),可以帮你初步判断焦虑的轻重程度。

 
阅读以下20个问题,根据你最近一个星期的实际感觉,选择符合的答案。
 
 
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标准差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注:仅供自评提示,不能作为诊断依据,有必要请前往医生处咨询。

 

 

如何摆脱幻阳症的困扰

因为害怕感染而带来的过度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会降低人的抵抗力,给病毒可乘之机。生活中做好以下几件事,帮你从容应对:
 

接纳自己的情绪

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三科主任、主任医师李献云表示,要接纳自己的情绪,理解自己因为当下环境影响而产生正常的焦虑反应。
 
 
如果情绪上有一些小波动是正常的,不要小题大做,让自己陷入更加糟糕的状态。
 
负面情绪会影响食欲、睡眠,进而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甚至是延缓康复。不管是是否感染,都应该尽量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关注权威信息

寻找正规渠道的科普知识以及信息,学会独立思考,辨别虛假信息,减少不安全感。
 
相信科学,也要相信检查结果,不需要反复测核酸或抗原,减少不必要的囤积、哄抢。
 

重建生活秩序

无力感、低落、颓废,可能是源于无法改变目前状况而产生的。我们可以先把自己的生活规划好,来增加可控感。
 
比如,保持规律作息,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给自己准备营养均衡的三餐,通过运动健身来管理身体等等。
 

 

尝试冥想放松

试着通过冥想稳定自身情绪。找一个安静的环境,闭上眼睛,放空自己,让自己进入放松状态。还可以做些有氧运动,促进多巴胺的分泌,有助产生愉悦感。
 

和亲友多沟通

积极的沟通,能帮助自己获得支持感的心理能量。
 
对于独居者来说,可能需要独自面对感染之后的各种症状,难免会产生孤独感。可以和家人或朋友打个电话,诉说自己的感受,来缓解负面情绪。
 
照顾好身体的同时尝试自我安慰,告诉自己“扛过这几天就会好”,或者想想康复之后去做一直想做的事等等,都有利于缓解特殊时期的情绪。
 
需要提醒的是,千万不要因为“幻阳”而盲目滥用药物。
如果通过以上方法都无法缓解目前的焦虑、紧张、不安等情绪,或发现“幻阳”无法通过自行调节缓解,建议及时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求助。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3.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4.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ts@jingzhikang.org.cn),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文章
  • 吃饭总「咬腮帮子」,可能和很多种病有关

    吃饭总「咬腮帮子」,可能和很多种病有关

  • 眼前总有“小飞虫”的人,告诉你1个好消息和1个坏消息

    眼前总有“小飞虫”的人,告诉你1个好消息和1个坏

  • ​听力、视力不好的人,大脑可能更易受伤害,易得痴呆症

    ​听力、视力不好的人,大脑可能更易受伤害,易得

  • 大腿内侧的肉,为什么总是「松」的?

    大腿内侧的肉,为什么总是「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