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史美褀: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继续开疆拓土

字号+ 作者: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2-01-15 我要评论

江苏省肿瘤医院史美祺教授解析此次舒格利单抗获批的背景与意义。

基于GEMSTONE-302研究结果,2021年12月20日,舒格利单抗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联合化疗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阴性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阴性的转移性鳞状/非鳞状(SQ/NSQ)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肿瘤资讯】有幸邀请到江苏省肿瘤医院史美祺教授解析此次舒格利单抗获批的背景与意义。

               
史美褀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肿瘤内科肺癌亚专业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和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内科学组成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部肿瘤分会委员
泛长三角胸部肿瘤联盟专业委员会副主席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业委员会肺小结节分子标志物协作组常务委员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肺结节与肺癌MDT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学组副组长江苏省医学会肿瘤化疗与生物治疗分会 肺癌学组成员江苏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成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南京医学会结核与呼吸系疾病专科分会委员东西部肺癌协作组织(E-WEST LC)科学委员国际肺癌协会会员、ASCO会员

舒格利单抗优势显著、

GEMSTONE-302研究结果惊艳

舒格利单抗是一款全人源全长抗PD-L1单克隆抗体,主要有两方面的特点:第一,其选择性地与PD-L1分子进行结合,从而阻断PD-L1/PD-1通路。与目前市面上已获批的PD-1/PD-L1单抗不同的是,市面上大多是PD-1抗体,常常需要去除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吞噬作用(ADCP作用),而舒格利单抗独特地保留了ADCP作用(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吞噬作用)弥补了PD-L1在疗效上的天然劣势,通过其全长的Fc段与巨噬细胞(Mφ)的FcγR结合,介导巨噬细胞直接杀伤肿瘤(PD-L1主要表达在肿瘤细胞表面),并进一步增强抗原递呈效应,刺激免疫系统从而达到长期疗效;第二,舒格利单抗具有全人源的特性,诱导抗药物抗体可能性相对较小,药物的中和反应减少,在降低发热、输液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同时,保障了药物浓度,可降低患者体内产生的免疫原性和潜在的毒性风险。

GEMSTONE-302研究是一项针对晚期SQ/NSQ NSCLC患者的Ⅲ期临床研究,试验组为舒格利单抗联合化疗,对照组为安慰剂联合化疗。研究结果显示,舒格利单抗联合化疗组和安慰剂联合化疗组中位PS分别是9.0个月和4.9个月(HR值为0.48,95%CI 0.39~0.60,p<0.0001);在SQ NSCLC患者中,两组的中位PFS分别为8.3个月和4.8个月(HR值为0.34,95%CI 0.24~0.48),数据惊艳。此外,两组间研究者评估的ORR分别为61.4%和39.2%,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分别是9.69个月和3.68个月,两组相差2.6倍,提示获益主要来自于舒格利单抗;且不论PD-L1的表达水平如何,舒格利单抗联合化疗组均展现出PFS获益趋势。两组≥3级治疗期不良事件(TEAE)发生率分别为64.1%和61.6%,且≥3级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仅4.1%,≥3级免疫相关肺炎发生率仅0.6%,舒格利单抗联合化疗的安全性令人满意。

晚期SQ/NSQ NSCLC治疗又添新选项

免疫治疗时代,局部晚期NSCLC患者迎来了崭新的局面,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改善了生活质量。基于GEMSTONE-302研究结果,2021年12月20日,舒格利单抗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联合化疗用于EGFR/ALK阴性转移性SQ/NSQ 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为国内驱动基因阴性转移性SQ/NSQ NSCLC患者迫切的临床需求提供了有利选择,而且,鉴于其独特的双重机制,其在SQ NSCLC治疗中具有显著优异表现。同时,舒格利单抗作为全人源全长的PD-L1,免疫原性低,安全性好,可以成为患者更佳的治疗选择。

NSCLC免疫治疗尚需继续探索

近年来,免疫治疗发展迅速,特别是在NSCLC中表现突出,取得的重大成果主要包括:其一,从晚期NSCLC的二线治疗走向一线治疗,并扩展到局部晚期NSCLC的巩固治疗、早中期NSCLC的新辅助治疗和辅助治疗;其二,从全人群覆盖过渡到精准人群选择;其三,从单药治疗扩展到联合治疗。尽管如此,尚存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目前虽然已经进入到精准医疗时代,靶向药物通过基因检测,确定相关靶点,采用相应的靶向药物,疗效相对较佳,但是目前免疫治疗尚未达到绝对精准,即使是PD-L1阳性患者,使用单药治疗,也仅有30%~40%患者受益,虽然通过联合治疗其疗效有所提高,但是造成部分患者不可获益的主要原因仍未可知。因此,生物标志物的挖掘、免疫优势人群的筛选仍是使更多患者获益的重要步骤;另外,针对免疫耐药患者,对其耐药的机制探索、如何克服耐药、如何延缓耐药,只有解决以上问题,才能让患者从免疫治疗中真正长期获益。目前PD-1/PD-L1药物发展已达瓶颈期,希望未来更多的免疫联合、更优的免疫药物能够开发出来,打破目前免疫治疗瓶颈,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真正为更多患者服务。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3.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4.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cccrea_service@wotaotao.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文章
  • 王云:左心室功能损害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王云:左心室功能损害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

  • 肌张力障碍的分类与治疗(下)|我淘健康

    肌张力障碍的分类与治疗(下)|我淘健康

  • 胡毅: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耐药后线治疗决策|我淘健康

    胡毅: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耐药后线治疗决策|我

  • 汪步海:小细胞肺癌治疗任重道远|我淘健康健康社区

    汪步海:小细胞肺癌治疗任重道远|我淘健康健康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