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报告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内心体验

字号+ 作者: 人卫健康 来源: 人卫健康 2021-11-29 我要评论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内心体验,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能和社会功能。

哈佛大学精神病学教授C•麦克菲•坎贝尔博士的一段话可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心理卫生的广泛内容,从而对理解和执行心理健康的标准有所帮助。这段话的译文是这样的:

 

“心理卫生不仅涉及那些严重的需要在州立医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它也涵盖其他的精神不正常者,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必须把这个人与社会隔开。只要疾病的根源在精神方面,那么就是精神疾病。如果一个人因为令人不愉快的事情而头痛,那么这类疼痛也是一种精神疾病。如果一个人由于灰心丧气而背部持续疼痛,有不确定的感觉,并希望从患病中得到好处,而不想发奋工作,那么他同样是患了一种精神疾病。”
 
以上这段内容的意思,是否可以理解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内心体验,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能和社会功能等内容,其内涵十分宽广而精深,故要制定一个统一标准是困难的。
 
由于时代在发展,人们对健康内涵的理解逐步深化,因此,对心理健康的标准也将日臻完善。现将收集并筛选的一些中外标准,分述如下,供参考。
 

 

古人虽未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但提出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黄帝内经》中的《素问•移精变气论》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灵枢•邪客篇》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张介宾在《类经》中指出:“心为脏腑之主,而总统魂魄,并主意志,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又说:“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
 
历代医家多有阐述的“养心”、“养生”理论,均可视为古人的心理健康标准。比如,聂世茂在研究《内经》后总结出9条标准,即:
 
  • 经常保持乐观心境,“心恬愉为务”,“和喜怒而安居处”。

     

  • 不为物欲所累,“志闲而少欲”,“不惧于物”。

 
  • 不妄想妄为,“淫邪不能惑其心”,“不妄作”。

 
  • 意志坚强,循理而行,“意志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

 
  • 身心有劳有逸,有规律生活,“御神有时”,“起居有常”。

 
  • 心神宁静,“恬淡虚无”,“居处安静”,“静则神藏”。

 
  • 热爱生活,人际关系好,“乐其俗”,“好利人”。

 
  • 善于适应环境变化,“宛然从物,或与不争,与时变化”。

 
  • 涵养性格、陶冶气质,克服自己的缺点,“节阴阳而调刚柔”。

 
 
我国精神卫生学者汤宜朗将心理健康标准概括为6个方面:
 
  • 智力活动在常态范围,即虽然不一定很智慧,但至少不在弱智范围。

 
  • 情绪反应在常态范围,即个人的喜怒哀乐与周围环境协调,与自己的认知活动和内心体验协调。

 
  • 意志品质比较健全,在行为上有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的体验。

 
  • 行为反应协调、适度,即个人的行为与周围环境协调,思维合乎逻辑,说话条理清晰,行动有条不紊,对外界刺激物的反应适当而适度。

     

  • 人际关系协调,能够妥善、合理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 心理活动的特点与其生理年龄基本相当。

 
总之,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内心体验,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能和社会功能。
 
 
 
我淘健康打造健康社区服务体系
 
京智康聚焦未来健康管理建设
 
我淘健康推动京智康健康服务新模式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3.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4.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cccrea_service@wotaotao.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文章
  • 健康场景是新的爆发点|我淘健康健康社区

    健康场景是新的爆发点|我淘健康健康社区

  • 对心理健康而言,游戏到底是好是坏?|京东健康京智康

    对心理健康而言,游戏到底是好是坏?|京东健康京

  • 心理健康素养| 我淘健康健康小屋

    心理健康素养| 我淘健康健康小屋

  • 心理健康小常识

    心理健康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