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合作热线: 15658179397 客服热线: 400-996-2682
健康社区

疫情下健康社区空间弹性营建探析

字号+ 作者: 唐晓璇 来源:南粤规划 2021-10-25 我要评论

本文梳理了健康体育的社区空间营建相关研究进展,从弹性营建视角形成对日常服务、应急供给、交往共治多层次叠合的高品质健康社区空间再认识。

 

摘要:COVID-19疫情使我们重新认识弹性营建健康社区空间的迫切需求,健康的社区不仅要有卫生、安全的绿色开敞空间供给以解决居民户外活动的需求,还需有应急避难管理、应急服务供给的弹性储备空间,同时应通过空间营建落实国家预防为主方针、促进居民进行多元的运动健身活动,创造社区共治共建共享的空间纽带。社区体育公园的规划建设恰可成为高效营建兼顾应急与预防的健康社区空间良策、迅速推广。由此,基于国家实施健康中国政策背景与上述需求,本文梳理了健康体育的社区空间营建相关研究进展,从弹性营建视角形成对日常服务、应急供给、交往共治多层次叠合的高品质健康社区空间再认识;结合广东省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实践,探索应用平灾结合的弹性化设计策略,以社区体育公园为代表的绿色空间营建为切入点,为适应新经济形态的规划实践提供体现“绣花功夫”的更新改造、多元共治的创新方向,以营建健康社区空间为基本、保障人与城市的长效健康。

 

关键词:健康社区,社区开敞空间,社区体育公园,弹性,社区营建,疫情

 

01

今日城市对健康社区空间的弹性需求

 

1.1 疫情之下健康社区空间的弹性需求

 

2020年开春的COVID-19疫情为城市社区的应急能力、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对社区空间的“弹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避免人员聚集引发交叉感染,人们需减少公共场所的活动,连大型公园也成为不被建议去的场所,但人们去绿色开敞空间活动的需求不可能禁绝、也不必要禁绝;社区开敞空间,便成为我们的最大户外活动空间。同时,社区成为防控病疫的“前沿阵地”: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广东省物业管理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试行)》,要求广东省物业管理区域“实施封闭管理”,“限制非本小区业主或使用人及车辆进入物业管理区域”“快递公司、外卖等所配送的物品应送至指定存放区域进行临时存放,由客户自行领取”,且“各出入口应设置防控卡点,防控卡点实行24小时人员值班制度”“无门卫值守的出入口暂时关闭”等——社区是否有应急管理空间的储备,极大影响了其应急水平。

 

一方面,城市社区若能保证卫生、安全的绿色开敞空间的供给,便能解决部分人适度地去开敞空间运动的需求、同时规避居民长距离流动的风险;另一方面,弹性的社区开敞空间可成为应急避难管理、应急服务供给的首选储备空间。

 

图1 疫情严重期间寂静的广州城与社区旁河涌独自运动的老人

 

1.2 “预防为主”方针下健康社区空间的弹性需求

 

2019年7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提出了“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为主要任务之一,而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国家正加快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动员全社会落实预防为主方针。COVID-19疫情同样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加强运动健身、提高身体免疫力方为降低突发疫情之损害的治本之策。

 

通过空间营建落实国家预防为主方针、促进居民进行多元的运动健身活动,帮助人们培养健康生活习惯,营建兼顾应急与预防的弹性空间,创造社区共治共建共享的空间纽带,方能真正助力社区治理。

 

图2 体育运动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热力图,从红色到绿色死亡风险递减;该图根据一份基于过百万样本的研究数据绘制。①

 

 

02

结合健康体育的社区空间营建相关研究发展

 

基于国家实施健康中国的政策背景,从上述健康社区空间弹性营建需求出发,本文意图探索健康社区空间营建的创造性方法。由此,本文梳理了结合健康体育的社区空间营建相关研究进展,概览国内外健康体育政策、社区体育空间发展等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再认识弹性营建视角下的健康社区空间、探究其实践方法提供基础。

 

2.1 国内外健康体育政策发展——从群众体育到社会公共服务范畴的深化

 

从1995年国务院颁布并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到2016 年中共中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将健康中国作为国家战略实施,再到2019年7月《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的发布,国家对国民健康、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视有增无减(表1)。纵览我国健康体育政策发展的重要节点,经历了1997年提出全民健身发展理念、2001年提出体育公共服务思路、2007年全民健身与北京奥运同行、2015年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系列深化发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体育作为健康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体育服务已成为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其意义已超越群众体育的发展范畴——健康中国背景下全民健身已成为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工程。

 

表1 健康体育相关主要国家政策汇

 

发达国家的健康体育政策体系更早建立、因而有更成熟深入的发展。美国建立了完善的国家健康战略体系,通过《全民健身计划》(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Plan,NPAP,2016)、《美国国民健身指导》(第二版,2018)等系列国民指南实施运动健康服务;强化卫生和体育两大实施健康服务主体部门的协作,打造“医体结合”的运动健康促进指导服务平台。日本颁布了《体育振兴基本计划》、《关于普及振兴体育运动的基本计划》等长效的国家健康体育发展规划。英国立法先行,并制定了《体育供给计划》、《未来十年体育规划》等长远发展政策,更通过Sport England等机构和开放平台为规划设计师和其他国民提供促进群众体育发展的“Active Design”指南。德国制定了时间跨度为30年共三期的“黄金计划”、“人人受益计划”及“东部黄金计划”等,确保体育服务有章可循。其他如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也相当重视公共体育的发展,颁布了相关的政策支撑国家与地区体育组织与发展。国外健康体育政策与相关体系的发展体现从“全民健康”向“全民健身”的深刻趋势,同样体现群众体育服务作为基础性公共服务不可或缺的地位。

 

表2 健康体育相关国外代表性政策/战略举措汇总

 

图3 《美国国民健身指导》(2018)指出,为保持健康,成年人需定期参与运动健身活动组合,包括至少每周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与一周两次的较高强度的肌肉强化活动,或每周75分钟较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如跑步。②

 

图4 Sport England为英国各社区与规划设计师提供的“Active Design”指南指出,规划日常必去场所于社区步行距离内,将促进人们通过采用步行、骑行等结合运动的出行方式,且规划应考虑人们运动出行的路径畅通性与安全性。③

 

国内外健康体育政策的发展体现从群众体育到社会公共服务范畴的深化,国家政策的落实终归要落到居民基本服务单元层面、也即社区体育空间的营建与治理上。

 

2.2 社区体育空间的发展——多元治理、标准化管理的趋势

 

我国对社区体育及其空间的研究起步较晚,开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但至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社区体育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领域,其相关成果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涉及对城市社区体育组织框架、城市社区体育管理以及城市社区居民体育需求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以及对城市社区体育政策、城市社区体育服务模式等发展研究。

 

表3 我国政策法规中社区体育空间营建相关内容汇总

 

纵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区体育发展的现状,公共体育空间、“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科学健身指导及信息宣传服务系统的社区体育制度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的治理格局雏形初现;呈现出多元治理、标准化管理的趋势。

 

国外社区体育空间相关研究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包括对发展历程与趋势的研究、对先进地区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空间建设的案例研究等,集中在英国、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各国基本上都在体育管理的体制中自上而下地设立了专门的行政管理机构,大多颁布了关于资金、体育俱乐部、学校教育等的政策推动社区体育发展,重视社区体育文化的塑造,通过多元治理、标准化管理促进弹性社区体育空间建设与社区发展。

 

2.3 社区体育公园的发展——弹性微空间的创造性品质提升

 

社区体育公园可被看作是更专类化的、大多经过专门规划设计建成的社区体育空间。根据《广东省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指引(第二版)》,社区体育公园指通过改造城市边角地、插花地、街头绿地及其它未利用地而建成的,以绿化为本底,以体育锻炼和休闲健身为主要功能,兼有社区公园一般功能,且具有一定环境品质并向居民免费开放的公益性公共空间。近年来社区体育公园的推广与发展,体现今日城市居民对社区中弹性微空间提质和健康体育需求的叠合。

 

从社区体育公园的建设规划来看,其逐渐发展为城市品质提升建设规划。通过“微空间、微改造”——对城市零星地块、闲置地块和小微空间的品质提升与功能塑造,由政府搭建平台,多方参与、多元共治的“上下结合”的更新模式,协调使用者健身需求与公共体育设施供给之间的关系,实现对优质服务资源集聚和基础资源的均等化布局的引导,满足城市居民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从社区体育公园的内部设计来看,研究反映,地区社会经济水平、政府政策、用地可行性、运营管理等供给方面的差异,与源于年龄差异、性别差异、职业差异、收入差异等的主体需求差异,众多因子影响着社区体育公园的使用体验;而通过与其他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配置、弹性设计公园节点空间等协同手段,方能更经济而高效地提升社区公园品质。以日本社区空间营建经验为例,将社区体育公园与中小学进行一体化配置,因一所中小学的服务半径通常覆盖一个社区组团、可成为社区防灾应急的中心据点,应急时打开学校和公园通道、可共享设施资源,为高效提升社区微空间品质提供了良策。

 

节点弹性利用、资源协同配置逐渐成为提升社区体育公园质量的关键,是弹性营建健康社区空间的重要切入手段。

 

图5 日本小学校和社区公园一体配置图④

 

 

03

弹性营建视角下对健康社区空间的再认识

 

基于上述结合健康体育的社区空间营建研究进展和相关理论认知,从弹性营建视角形成对日常服务、应急供给、交往共治多层次叠合的高品质健康社区空间再认识。

 

图6 多层次叠合的高品质健康社区空间营建

 

3.1 空间基础之一——日常服务空间

 

首先,应以营建符合居民健康需求的日常服务空间为基础。

一方面,从满足公共卫生要求与居民生活需求出发,优化社区服务设施规划与相应的空间设计,包括环卫设施与物资供给设施等,尤其是结合全国逐步推广的垃圾分类行动,优化环卫设施相关空间设计、保障社区清洁防护到位。

 

另一方面,应追求促进居民运动健身的健康社区设计,落实预防为主方针,推动全民健身行动的实施,在社区生活圈范围内提供丰富的室内外体育运动场所,满足居民多元的运动健身活动需求。并注意社区健身设施布局应拉开间距,保障脆弱群体、易感群体下楼即可开展基础性的康健活动;同时,通过改善社区设施乃至城市地区层面的设施布局规划,为居民规划运动出行的路线与怡人空间等,从多元角度挖掘推动居民健身的空间规划设计。

 

3.2 空间基础之二——应急供给空间

 

其次,应加紧新老社区中结合病疫防控体系的应急空间配置,考虑保留“冗余”空间以满足疫情之下隔离分区需求,保障社区的紧急物资储备供给空间,搭建符合人文关怀的服务人员应急场所,包括因疫情防控要求,社区进行封闭化管理时,快递公司、外卖等所配送物品的应急存放设施等,从接轨互联网时代需求与社会发展趋势出发,创造性预想应对突发事件的设施空间。如在社区封闭管理情况下,外卖快递不能进入小区,这时可在小区大门外结合门岗设置集中存放点,既方便监控又满足使用。同时考虑在社区更新与新小区设计中布局类似的门岗应急空间。

 

3.3 空间纽带——交往共治空间

 

最后,更要创造社区共治共建共享的空间纽带,在新社区规划设计与既有社区更新设计中融入促进居民们共同培养健康生活习惯的交往活动场所,并组织匹配相应的集体体育活动,真正形成活跃设计,并优化不同形式的社区共治工作场所的配置与设计,以优质空间辅助社区共治队伍与志愿者培养,促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氛围创造。如英国伦敦的“Our Parks”活动,通过在社区附近公园举办免费体育课程,带动居民参与户外运动健身的同时,促进社区居民的交往交流,使得许多原本无相互交集的居民或较少运动的居民因此改变了生活习惯,活跃社区由此建立。

 

通过巧妙的活动事件设计可以营建出真正健康、高品质的社区公共空间;而通过有效的居民自组织与当地社区文化培养,才能为社区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做好准备。

 

满足公共卫生要求与居民活动需求的社区服务设施规划设计、促进居民运动健身的健康社区设计,融入病疫防控体系的应急空间配置、应对隔离分区需求的“冗余”空间,组成社区持续健康的空间基础,融入促进共同培养健康生活习惯的社区交往场所、社区共治队伍与志愿者培养空间构成的社区空间纽带,叠合形成有弹性的高品质健康社区空间。

 

 

04

社区健康空间弹性营建——从社区体育公园出发

 

结合多层次需求的健康社区营建,可从打造结合健身场地的社区绿色空间切入。可开展健身活动的社区绿色空间,包括小区花园、社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社区足球场等。以社区体育公园营建为例,其结合了社区治理和城市零星地块、闲置地块、小微空间的品质提升与功能塑造,是优化社区边角空间,充实居住地周边健身场地的一举多得、经济有效的策略。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存量空间规划趋势与城市品质提升需求背景下,其在广东生根发芽多年,《广东省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指引(第二版)》编制等研究与规划建设推进工作成果逐渐积累、工作基础充实——社区体育公园的规划建设恰可成为高效营建兼顾应急与预防的健康社区空间之良策、迅速推广。

 

4.1 社区开敞空间多元改造策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挑战打开了社区开敞空间更多元应用的窗口。边角的、老旧的等各类未被妥善利用的社区开敞空间,通过多元功能改造与更新,建成合乎户外健身环境卫生要求的平整的社区体育公园,不仅可作为居民日常运动健身场所,还可作为“冗余”空间,转化为疫情期间多功能社区空间,为应急避难、公共服务供给提供优良环境。

 

图8 广东省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指引(第二版)中社区体育公园弹性营建示例⑥

 

4.2社区体育公园弹性化设计策略

 

营建社区体育公园平灾结合的弹性健康空间,应从安全性、速达性、识别性、复合性四方面原则出发优化设计:

(1)在保障场地设施的防护安全基础上,充分应用植物的缓冲、隔离、净化效用,保证健身环境的卫生安全,并结合高大乔木、芳香类植物的应用与色彩设计提供安全感与心理疗愈。

 

(2)除应布局均衡,还需保障公园出入口的通达与空间的导向感,与疏散道路连接便利;同时可参考日本经验、将社区体育公园与中小学进行一体化配置。

 

(3)强化园林树木的标志性,保证健身设施可视性、发挥其识别性,通过日常使用强化人们的环境认知印象、从而能高效引导应急自发趋向心理与行为。

 

(4)结合多功能开敞健身场地、草坪,预留临时医疗救助空间、隔离站点、卫生隔离用地的空间,为搭建供给、消防、临时停留、指挥管理设施提供场地,为室内外空间的功能转换提供便利。

 

图7 兼顾预防与应急的社区健康空间弹性设计策略——以社区体育公园为例⑤

 

应用平灾结合的弹性化设计策略,可从社区以社区体育公园为代表的绿色空间营建切入,为应对转型期城市发展的规划实践提供“针灸式”改造、多元共治的创新方向,应对突发事件与非常时期,为营建健康社区、健康城市提供关键助力。

 

4.3 社区体育公园协同治理策略

 

社区体育公园建成后管理水平同样深刻影响该社区空间的品质与弹性应用效率。明确公园空间管理机制的同时,在纳入运营管理主体、居民与第三方(非运营管理主体的政府或企业方)的多方协同干预下,有助于提高管理规范化程度、增强社区体育公园的综合社会效益,从综合治理着手实现可持续的空间弹性营建。具体而言:

 

(1)推广“共用共管”的社区治理模式,积极发挥社区居民或民间团体在社区体育公园管理使用过程中的作用,共同参与社区体育公园的运营管理中;

 

(2)推进政府职能从“运动员”向“辅导员”转变,在社区体育公园运营中将资源下沉、权力下放、人力下移、资金下投,支持社区居民自治,引导社区居民共同制定社区体育公园自治公园;

 

(3)培育群众文化组织,建立健身辅导站,鼓励爱好体育运动的志愿者担任社区体育指导员;

 

(4)多元运营,市场参与,探索差异化的运营模式,接受社会资本捐赠、提供高品质服务,还可运用竞争择优机制、选定专业化的社会组织或企业运营;

 

(5)以建立长效机制为目标,建立社区体育公园日常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与管理责任制,加强对社区体育公园运营设施的管理维护。

 

从社区体育公园的空间营建与治理反推至整体健康社区空间层面,开敞空间多元改造策略、弹性化设计策略、建成后协同治理策略的应用,为健康社区空间弹性营建提供实践指导。

 

 

05

结  语

 

本文在COVID-19疫情背景下、从重新认识弹性营建健康社区空间的迫切需求出发,明确健康的社区不仅须有卫生、安全的绿色开敞空间供给以解决居民户外活动的需求,还应有应急避难管理、应急服务供给的弹性储备空间,同时应通过空间营建落实国家预防为主方针、促进居民进行多元的运动健身活动,创造社区共治共建共享的空间纽带。社区体育公园的规划建设恰可成为高效营建兼顾应急与预防的健康社区空间之良策、迅速推广。由此,基于国家实施健康中国政策背景与上述需求,本文梳理了结合健康体育的社区空间营建相关研究进展,从弹性营建视角形成对日常服务、应急供给、交往共治多层次叠合的高品质健康社区空间再认识;结合广东省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实践,探索应用平灾结合的弹性化设计策略,从以社区体育公园为代表的绿色空间营建切入,为适应新经济形态的规划实践提供体现“绣花功夫”的更新改造、多元共治的创新方向,以营建健康社区空间为基本、保障人与城市的长效健康。

 

事实上,社区体育公园的营建还只是构建健康社区的其中一个切入点与一个局部,如何由小及大,通过弹性营建策略,实现社区开敞空间整体品质提升、社区空间高效治理、真正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是探究健康社区空间弹性营建应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注释

①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3]。作者自译。图片根据以下文献数据绘制:Ekelund U, Steene-Johannessen J, Brown WJ. Does physical activity attenuate, or even eliminate, the detrimental association of sitting time with mortality? A harmonized meta-analysis of data from more than 1 million men and women. Lancet. 2016;388:1302-1310.doi:10.1016/S0140-6736(16)30370-1。

②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3]。作者自译。

③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4]。作者自译。

④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8]。

⑤ 本图参考了参考文献[7],结合社区体育公园实践绘制。

⑥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⑦ 除特别说明者,其余图表皆为作者自绘或自摄。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广东省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指引(第二版)[DB/OL]. (2019-11-29). 

http://zfcxjst.gd.gov.cn/gkmlpt/content/2/2708/post_2708041.html#1424

[2]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广东省物业管理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试行)[EB/OL]. (2020-02-04). 

http://zfcxjst.gd.gov.cn/gkmlpt/content/2/2883/post_2883800.html#1424

[3]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EB/OL]. (2019-07-15).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7/15/content_5409492.htm?trs=1

[4]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 2nd edition [DB/OL]. (2019-09). 

https://health.gov/sites/default/files/2019-09/Physical_Activity_Guidelines_2nd_edition.pdf

[5] Sport England. Active Design-Promoting opportunities for sport and physical activity through good design [DB/OL]. (2015-10). 

https://sportengland-production-files.s3.eu-west-2.amazonaws.com/s3fs-public/spe003-active-design-published-october-2015-high-quality-for-web-2.pdf?uCz_r6UyApzAZlaiEVaNt69DAaOCmklQ

[6] Sport England. Active Design Case Study - Our Parks: Bringing Activity to the Community [DB/OL]. (2017-03). 

https://sportengland-production-files.s3.eu-west-2.amazonaws.com/s3fs-public/active-design-our-parks-case-study-march-2017.pdf?4AoDUnv3Bc1cbJ9ysZ1A60yNvLWxnqQF

[7] 胡斌,张明子,吕元.社区公共空间的防灾复合化设计策略研究[J].建筑学报,2013(S1):46-50.

[8] 王婷杨. 城市防灾生活圈绿地空间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

[9] 李树华.防灾避险型城市绿地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10] 汤恩洋. 新居住区标准下社区公共体育空间供给模式探索——以杭州市西湖区为例[C].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住房与社区规划).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9:901-922.

[11] 刘京,刘应民.均衡与重构:城市社区体育风险治理的破壁之道[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9,53(03):18-24+44.

[12] 卢文云.改革开放40年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回顾与前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42(05):22-29.

[13] 刘红,关博,王稳,宋娜梅.国家体育治理的基层逻辑:社区体育治理的困境与超越[J].体育与科学,2018,39(02):77-83+120.

[14] 罗小龙,许璐.城市品质:城市规划的新焦点与新探索[J].规划师,2017,33(11):5-9.

[15] 黎子铭,闫永涛,张哲,韩文超.全民健身新时期的社区足球场规划建设模式[J].城市规划,2017,41(05):42-48+58.

[16] 闫永涛,黎子铭,许智东,张哲.社区足球场规划建设 理论·方法·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9.

[17] 柳鸣毅.健康中国背景下全民健身公共政策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7,53(01):38-44.

[18] 林建君,Teo Ee-Chon.中日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开放利用分析及启示[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28(03):127-132.

[19] 周涛,张凤华,苏振南.美英日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体育与科学,2012,33(04):69-74.

[20] 边宇,吕红芳.美国《全民健身计划》解读及对我国的启示[J].体育学刊,2011,18(02):69-73.

[21] 国家体育总局. 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EB/OL]. (2015-11-16). 

http://www.sport.gov.cn/n16/n1077/n1422/7300210.html

[22] 王敏芳,刘玉亭,邱君丽.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的影响因素与发展策略[J].南方建筑,2016(05):71-76.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3.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4.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ts@jingzhikang.org.cn),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文章
  • 眼药水一次多点几滴,效果会更好?

    眼药水一次多点几滴,效果会更好?

  • 中秋月下共团圆

    中秋月下共团圆

  • 认识一下身体里的“寿命时钟”

    认识一下身体里的“寿命时钟”

  • 你属于哪种类型的肥胖?进来了解一下

    你属于哪种类型的肥胖?进来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