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快讯

医疗健康科普短视频火了,靠谁来监管?

字号+ 作者:陈杰 来源:中国科普网 2021-10-26 我要评论

设立医疗健康科普短视频的播放“门槛”,加强各平台的监管,制定规则,守住底线,已越发迫切。

近一段时间,短视频风潮可谓愈刮愈盛,从最初偏娱乐化在年轻群体开始风靡,到如今重视文化及科普属性,越来越为中老年群体所接受。继图文搜索后,在短视频平台观看和搜索医疗健康内容也成为新趋势。在中老年群体更为关注的生活常识及健康科普方面,短视频拥有天然的优势,如便捷、内容不说教、通俗易懂等,深受老百姓青睐。

 

但伴随着该类短视频的大火,虚假欺骗信息和黑灰产业也浮出水面。近日有媒体报道,抖音宣布,除了对医疗账号和内容进行严格审核外,为保障内容安全,目前尚不开放肿瘤治疗相关内容,正逐步放开涉及肿瘤预防和早筛的科普内容。

 

设立医疗健康科普短视频的播放“门槛”,加强各平台的监管,制定规则,守住底线,已越发迫切。

 

图源:视觉中国

 

医疗健康类科普短视频异军突起

 

北京房山的张琳阿姨退休两年多,平时帮女儿带外孙之余,闲暇之余则爱刷刷抖音和快手,而医疗健康、生活小常识以及防诈骗类的科普短视频则是她最喜欢的内容。“年纪大了,平时十分注意医疗健康方面的知识,一些知名医生分享的健康相关的短视频很实用也很容易看懂,有些甚至改变了我多年的生活陋习。”

 

当前,中国正在进入老年化社会,健康正成为千千万万跟张阿姨同年龄阶层人的刚需,而不少对新鲜事物更加敏感的青年医生也关注到了公众的这一需求,纷纷涉足这一领域。

 

上海区域性的2021首届医生科普大赛自3月25日启动至今,已有上千名医生报名,共征集到千余支来自权威医生的医学科普视频。而令人惊喜的是,不仅年轻医生拍摄短视频参与比赛,七旬老人也紧跟时代步伐,拍起了科普短视频,将宝贵的医学知识和经验分享给公众。

 

成功进入初选赛的上海某医院的郁医生在接受科普时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趣味十足的短视频蕴含着参赛医生们的无限创意和干货知识,寄托着医生们对职业的热爱与情怀和对科普教育的责任,承载着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的使命感。” 

 

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主的信息技术逐步在推动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而对于医疗产业而言,让短视频与科普结合,让互联网与传统医疗结合,无疑可以碰撞出更多价值,让平安与健康走进千家万户。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心外科副主任医师程才,在抖音开设“才哥谈心”账号就走红了。视频既贴近普通人的生活经验,又透露了外科医生在手术台上的秘密体验,很快获得了超过三十万的点赞,甚至底下留言也变成了段子手竞赛。程医生对于自己之所以做医疗科普短视频的解释是,一是因为医生需要病人的信任,二是他认为有些病人也需要他。  

 

专业医疗健康科普需各方合力

 

当然,在网络无所不在的当下,有靠谱的医疗科普内容,也就会有健康养生谣言。

 

“也被一些养生谣言误导过,不过吃过亏后,我也更加注意这些医疗健康类短视频的发布者,只认平台有认证的医生发布的短视频内容。”张琳告诉科普时报记者,各个短视频平台内容量大,肯定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这需要用户对内容有一定的鉴别能力,当然更需要短视频平台承担起对内容及发布者的审核责任,为公众守住医疗健康科普的“底线”。

 

 

据了解,抖音就为医疗健康科普内容设置了严格的准入审核机制。目前平台仅为三甲主治医师以上专家和国医大师进行个人认证,公立二级以上医院等进行机构认证。后续认证资质将对更多医学科普力量开放。同时,对宣扬非法代孕、鉴定胎儿性别等违法违规内容和账号,以及医疗黑灰产等,平台也是从严封禁。

 

针对前一段时间网上流传抖音医疗认证账号可以买卖等问题,抖音健康安全策略负责人张晨接受科普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平台安全策略对此一直有严格限制。“认证医生和机构的资质目前有半年审、年审机制,同时上线了人镜一致排查,确保获得认证资质的人和出现在镜头前科普的医生为同一人。” 

 

其实,在短视频平台上,除了更为专业的医生创作者做医疗知识科普外,也有不少普通用户发布的健康类科普知识,这也可能成为谣言的源头。

 

针对普通用户发布的健康科普,抖音则设置了审核模型,不允许其发布涉及疾病诊断、治疗、用药等医疗科普的内容。同时也引入了健康谣言模型,如果普通用户发布的健康知识分享触发了模型,相关内容也会被下架,平台还将定期公布健康谣言。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抖音就下架了近70万个违规的医疗健康类短视频。其中包括61.2万个违规医疗科普的视频和7.3万个健康谣言视频。同时,抖音封禁了1278个存在站外导流违规提供医疗服务、资质造假等问题的违规账号。

 

从各平台的监管和规则来看,医疗健康科普的“门槛”其实已经并不低了,不过行业人士认为,对于医疗健康科普短视频,平台准入审核再严格也无法堵住所有漏洞,同时,医学又具有复杂性,部分内容可能存在有科学依据,但在不同应用场景、应用人群视角下有争议的情况。这就需要医疗行业的专家与平台创作者一起,在坚守“底线”的同时,不断探索更合理的方式方法,共同做好医疗健康知识的科普工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3.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4.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cccrea_service@wotaotao.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文章
  • 互联网医疗的困境和趋势

    互联网医疗的困境和趋势

  • 互联网医疗:“收割季”

    互联网医疗:“收割季”

  • 互联网医疗的数据顽疾,“技术催化”是最佳解药?

    互联网医疗的数据顽疾,“技术催化”是最佳解药?

  • 互联网医疗烧2千亿  最后由谁来“买单”?

    互联网医疗烧2千亿 最后由谁来“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