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合作热线: 15658179397 客服热线: 400-996-2682
健康资讯

手机会是失眠的解药吗?

字号+ 作者:医学界 来源:医学界 2024-02-16 我要评论

撰文丨燕小六 在社会既定印象中,手机、iPad等电子设备是睡眠的天敌。《2018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指出,超过一半的90后睡前玩手机,近四成人玩手机超过50分钟。在《中国睡眠研究报

 
 
撰文丨燕小六

 

在社会既定印象中,手机、iPad等电子设备是睡眠的天敌。《2018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指出,超过一半的90后睡前玩手机,近四成人玩手机超过50分钟。在《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中,15.8%的受访者因睡前玩手机而失眠。

 

但在临床上,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用手机等电子产品治疗失眠。他们给患者的医嘱或是:“记得回去每天玩一会儿。”

 

2月初,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失眠数字疗法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提出要为相关治疗提供全面而规范的参考和建议。

 

“因为到时候了。”《共识》通信作者、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张斌谈及编写初衷,如是说。他告诉“医学界”,医疗行业普遍关注到数字疗法,做了很多实践工作,掌握了不少证据,但目前国内外都缺乏相关规范。

 

“我们是欧美的跟跑者,应该很快能追上去。关键需要更多临床医师参与、实践。”张斌说。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张斌。图源/受访者提供

 

用手机软件治病

 

王先生的失眠自救就像“莫比乌斯环”,努力睡、睡不着、再努力,循环往复。

 

失眠多年的他试过很多方法:腹式呼吸、眼罩耳塞、床上用品、保健食品、助眠喷雾、按摩理疗、环境噪音、电话哄睡、处方药物……2023年冬,他扫了医生给的二维码,下载一个软件,开始数字治疗。

 

结合国际数字疗法协会等定义,数字疗法是用软件程序驱动,提供基于循证医学的治疗、管理等方案。通俗地理解,人们服用传统药物治疗,吞的是胶囊,起效的是其中有效成分。而在数字治疗环境下,软件就是“胶囊”,承载的治疗流程是“有效成分”。

 

2021年至今,张斌牵头、主持一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聚焦失眠数字疗法。其参与开发的软件以认知行为疗法为核心,治疗元素包括睡眠时间限制、认知治疗、放松疗法、睡眠卫生教育等。根据《共识》,失眠数字疗法还可能运用到数字化失眠短程行为疗法、密集睡眠再训练治疗等多个手段。

 

张斌及团队参与、研发的“基于神经信息学的失眠障碍精准评估与个体化防治体系研究与应用”,是“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图源/受访者提供

 

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例,国内外多份指南都推荐它是失眠治疗一线方案。美国睡眠医学学会提出,失眠治疗以心理和行为干预为主,短期药物治疗为辅。“大家觉得有效的安眠药物,证据推荐等级大都是弱或不推荐。”张斌说。

 

人的思维、想法,会影响情绪和行为。比如,对于没有失眠困扰的人们,床是温暖、幸福之所。但对失眠者,床就是灾难:明明很困,躺下却全无睡意,甚至越躺越精神。这或是因为他们在床上度过了许多“清醒”时间,玩手机、看电视、处理工作……逐渐地,床和“睡不着觉”划上等号。这就像巴甫洛夫的狗,每次在吃饭时听到摇铃铛,久而久之光听铃声不吃饭,也会分泌唾液。

 

认知行为疗法旨在重新建立床和睡眠的连接。其核心就是两点:第一“刺激控制”,要求用户“睡不着就离床”;第二“睡眠限制”,压缩睡眠的时间、产生睡眠压力,累积到一定程度,人或在某个时间点能轻松入睡。

 

“这个治疗流程很标准、模型清晰,适合数字化。”张斌介绍,用户注册、登录数字疗法后,需要完成睡眠测试,设定“睡眠基础线”。然后,日常要在线听一些科普讲座,了解正确的睡眠知识;学习睡眠技巧,如睡前拉伸、确保卧室全黑且无噪音;还要记录自己的睡眠情况,是否夜醒、有无用药等。

 

不少数字疗法产品经过随机对照试验,已经证明了效用。2020年3月,美国FDA批准“Somryst”上市,成为首个失眠“电子处方药”。该软件发布248例患者的真实世界数据,称平均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降低37.2%。2021年,苏格兰地方医疗服务体系(NHS)将数字疗法“Sleepio”纳入支付范围,后者能降低失眠者对助眠药物的依赖,帮助76%的使用者实现临床级别的睡眠改善。

 

美国波士顿医疗中心引入一款数字程序,作为福利发放给全院1200名员工,约20%的人注册使用。9个月后,该院员工每周睡眠时长平均增加3小时,报告缺勤率下降50%。

 

我国不少医院、医生也在积极探索。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官网注册、开展40多项非药物治疗失眠的临床试验。其中近10项属于数字疗法,包括张斌等人申请的《失眠障碍数字疗法降低失眠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发生率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我们在广州做过纯自助式失眠数字治疗,有400余人参加。只是干预1周,就能减少一半的持续性失眠。”张斌告诉“医学界”。

 

“逼”出来的数字化

 

庞大的失眠人群、巨大的市场需求,或是推动上述变化的原动力。根据我国睡眠研究会2021年3月报告,我国有3亿多人面临睡眠障碍及相关问题。《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则指出,我国成年人失眠率或达58%。这意味着,每2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睡不好。

 

因此,“失眠”几乎是打开话匣子的万能钥匙。如果你在一场饭局上聊起自己几天没睡好觉,或是做了什么、突然睡好了,这场社交能在瞬间完成破冰。

 

由此也催生出庞大的“睡眠经济”。据天眼查数据,截至2023年4月,我国名称或经营范围含有“助眠、失眠、睡眠”,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企业超3000家。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称,预测到2030年,我国睡眠经济的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失眠正越来越普遍且年轻化。”张斌说,现代社会充满挫折:失业、失恋、失财、失友、失去自我……有些人可能因此出现急性或短程失眠。一部分人及时调整,重获一夜好梦。有的则从急性失眠转为慢性。根据定义,超过3个月、每周发作3次以上,就属于慢性失眠。

 

糟心的是,睡眠问题是威胁身心健康的元凶之一。“很多疾病都是从睡眠开始出问题或者睡眠异常开始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陆林院士在2020首届北京脑科学国际学术大会上总结,“像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甚至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早期也会表现出睡眠时间和睡眠节律的改变。老年人的痴呆、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改变都是以睡眠改变为早期症状。”

 

此外,睡眠障碍还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代谢和免疫疾病等风险。许多研究表明,儿童和青少年的自杀想法与睡眠时间短,存在相关性。“失眠不但引起个体的健康损害,而且可带来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共识》说。

 

但相较于日益严峻的失眠现状,我国的睡眠医学研究起步较晚,直到1994年中国睡眠研究会正式成立才逐渐发展。

 

根据《我国睡眠障碍防控研究现状及建议》,由此导致的问题是,我国睡眠障碍诊疗资源分布局限,现有临床干预手段存在局限性。尤其是后者,体现为治疗理念落后、以对症为主,专业人员严重数量不足,治疗成本也显著增加,推广和普及都不是易事。北方地区某医院的线下认知行为治疗以8次为一个疗程,每次时长近1小时,费用约为千元。

 

美国存在类似情况。失眠数字疗法“Sleepio”的开发者彼得·汉默斯(Peter Hames)毕业于牛津大学心理学专业,曾是失眠受害者。他有足够的知识储备,知道问题源于不良睡眠行为和习惯,可以做认知行为治疗。他向医生倾诉自己失眠的痛苦,后者听完,略表同情,给他开了一张安眠药处方。

 

有时,患者自身也更愿意吃药。他们很难频繁、长期去医院看病。行为治疗需要预约,但很多人随时要加班。还有人担心请假时实话实说,公司会因此辞退自己。

 

再加上治疗本身存在实施难点。它涉及认知、行为模式,需要限制在床时间,失眠者最初感受不佳。如果看不到即时效果,就可能不信任、不遵从治疗。“谁也不喜欢长期吃药,但谁也不喜欢认知行为治疗的繁琐。”张斌表示。

 

这恰恰是失眠数字疗法的机会。患者能通过简单的方式,高效接收并实践治疗,还可以自主选择治疗进度、训练模式。在线程序能消弭时间、空间障碍,大幅降低时间、交通等间接成本,一定程度缓解医疗资源不均。

 

它带来的惊喜不止于失眠疗效,更在于能降低传统治疗相关的经济负担。一项真实世界数据显示,在启动失眠数字治疗后的两年内,患者急诊就诊、住院等数量大幅下降,选择助眠药物治疗的人数减少,每位患者的治疗费用预计减少2059美元。

 

“为了挽救睡眠,患者做过各种各样的努力,大部分存在焦虑症状。现在,我们能提供一种便利且有效的方式,患者接受意愿是高的。”张斌说。

 

有人担心使用手机治失眠,会越治越重。对此,《共识》有明确的规范要求,比如数字疗法要设置使用时长提醒,有亮度、色温调节等多种模式。

 

需要解决的问题

 

张斌坦言,失眠数字疗法和认知行为治疗曾经历过沉寂和萧条。

 

201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上架张斌等人翻译的《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逐次访谈指南》。第一版印了3000本,一度堆在出版社库房里,卖不动。“最初认可度不高。有人会质疑,谈话怎么可能比安眠药管用。”张斌回忆。

 

到2015、2016年,相关证据日渐充分,过往以药物为主的治疗思路不断被挑战。同期,《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逐次访谈指南》多次卖脱销、加印。后来,人民卫生出版社再度找到张斌,希望由其主编,整理、总结一本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的“中国”经验。

 

在主编新书的过程中,张斌开始研究数字疗法。随着信息技术快速进展、合作者越来越高级,失眠数字疗法的体验感不断提升,迄今发展出不同类型,包括全自助的人机互动型,以及治疗师参与或部分参与型。

 

它还不够“完美”。受制于文化程度,需要接纳互联网产品,患者缺乏足够的自律和主动性,都是现阶段失眠数字疗法迈不过的一道难关。2019年张斌在《中华精神科杂志》发表论文,肯定了数字疗法在国人的效果。但该文显示,患者依从性约为50%。“我们参考了几个国际高质量研究,8周疗程的依从性大约是40%,12周疗程的依从性大约是30%。这说明由于缺乏面对面的支持,数字疗法的依从性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近几年的数字疗法依从性已经得到了明显改观,我们中心已经上升到了80%。”张斌说。

 

大家都在想解决方案。美国克利夫兰诊所有一款相关软件,每天给用户发提醒邮件。还有的软件会主动帮用户预约课时。如果用户到时未登录,且经提醒后置之不理,程序会发消息称“我很失望”。

 

张斌等人发现,患者依从性和人际支持关系密切。经过多次调试,张斌和团队确认,数字疗法需要治疗师部分参与。这势必会增加治疗费用。“除了治疗师的个性化支持,付费本身也是一个筛选过程,能留下那些治疗意愿高的人。”张斌说。

 

2019年11月,我国第一款数字疗法产品正式获批为医疗器械,用于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辅助管理软件。此后,一系列数字疗法产品成功获批。预计到2025年,全球数字治疗市场将达到106.2亿美元,年复合增速26.1%。

 

这个行业被泼过冷水。2023年3月,美国数字疗法明星公司Pear Therapeutics宣布破产保护,它的一款失眠数字疗法被同行接手。此时距离该公司上市仅15个月。在此期间,医生共开具4.5万张由该司提供的失眠数字处方,仅53%被调剂。最终,公司2022年的营收达1269万美元,运营亏损为1.23亿美元。

 

在张斌看来,我国的失眠数字疗法会像美国那样成为“电子处方药”,这是一种趋势。只不过看哪家医院、公司先做出来。“经过大浪淘沙,很多失眠数字疗法初创企业已经消失了。剩下的、未来新加入赛道的,总会让这个行业越来越好。现下,我们需要展开培训,让更多医师们知道这种疗法。”

 

专家简介
 

张斌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精神心理科(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南方医院脑病研究院副院长

  •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

  • 2023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World's Top 2% Scientists)

  • 中国睡眠研究会副理事长

  • 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睡眠分会副主任委员

  •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委员

  •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课题,主编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160余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3.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4.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ts@jingzhikang.org.cn),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文章
  • 19岁少女突发精神失常,竟是卵巢里长出“脑组织”?

    19岁少女突发精神失常,竟是卵巢里长出“脑组织”

  • 西南首例!重医附一院眼科成功实施非生物人工角膜移植手术

    西南首例!重医附一院眼科成功实施非生物人工角膜

  • 疾控新作为 | 医教携手构筑免疫屏障,共同守护儿童健康

    疾控新作为 | 医教携手构筑免疫屏障,共同守护儿童

  • 把好用药安全关,网售平台不应是旁观者

    把好用药安全关,网售平台不应是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