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讲堂

专家访谈:肠癌精准诊疗时代——论一线、话维持、谈检测

字号+ 作者: 小卡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肿瘤 2021-08-09 我要评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肠癌领域专家的共同努力,以及多学科协作在大肠癌领域的开展,我国肠癌精准诊疗不断进步,已较以往取得显著成绩。

 
数据显示,我国大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率已位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三位。近年来随着我国肠癌领域专家的共同努力,以及多学科协作在大肠癌领域的开展,我国肠癌精准诊疗不断进步,已较以往取得显著成绩。然而,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大肠癌的防控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为进一步优化我国结直肠癌的诊疗策略,促进结直肠癌精准诊疗的发展。2019年11月9日,值默克肠癌精准论坛在南京召开之际,我们采访了前来参会的多位在结直肠癌领域颇有建树的权威专家。本期,我们将分享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秦叔逵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戴广海教授在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姑息治疗、维持治疗,以及血液检测在mCRC诊疗中的价值方面的经验与观点。
 

 

 
 
秦叔逵教授
 
 
靶向药物在RAS野生型mCRC一线及维持治疗中发挥重要价值
 

 

 

秦叔逵教授

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全军肿瘤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南京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国际肿瘤免疫学会(SITC)、亚洲临床肿瘤学会(ACOS)和亚洲临床肿瘤学联盟(FACO)常务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理事长

北京CSCO基金会副监事长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委会主委和胃肠间质瘤专委会副主委

全军医学科技委员会理事和肿瘤专科学会副主委

国家药监局血液和肿瘤药物咨询委员会和国家卫健委肿瘤规范化诊疗专家委员会成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候任理事长

《临床肿瘤学杂志》主编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共700多篇,SCI论文170多篇,主编和参编学术专著85部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0项及四等奖2项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军队一等技术津贴

 

 

RAS野生型左半mCRC姑息患者的治疗策略

秦叔逵教授在采访中指出,结直肠癌每年新发患者超过40万,是临床常见高发恶性肿瘤,对居民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结直肠癌如果能够早期诊断,有希望通过手术治愈。然而很多患者初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或术后具有较高复发风险。

一般临床将对mCRC的治疗分为两大类,即根治性治疗和姑息治疗。与根治性治疗相比,姑息治疗的目的不是治愈疾病,而是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近年来,随着西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的问世,靶向治疗药物在mCRC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们发现,与RAS突变mCRC相比,抗EGFR单抗用于RAS野生型mCRC患者具有更多获益。此外,mCRC根据解剖位置不同,可分为左半和右半。左右半因为胚胎发育来源不同,具有不同的分子生物学行为,治疗策略也有所区别。为探索抗EGFR单抗对左右半患者的获益,秦叔逵教授和李进教授共同牵头开展了TAILOR研究。结果显示,FOLFOX方案联合西妥昔单抗对比FOLFOX方案治疗RAS野生型mCRC,无论左半还是右半,均可显著获益,仅获益程度略有差别。对RAS野生型左半mCRC患者,证据提示,一线使用抗EGFR单抗联合化疗较一线使用抗VEGF联合化疗具有更多生存获益,其中位总生存可超过30个月。

RAS/BRAF野生型mCRC患者的一线维持治疗策略探讨

秦叔逵教授表示,维持治疗的名词源自血液病学领域,同样也适用于实体肿瘤领域。mCRC患者通过一线治疗取得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或疾病稳定后,如果不继续维持治疗,极有可能短期内复发。因此维持治疗已成为mCRC的重要治疗策略和治疗模式。

维持治疗通常选择副作用较小、使用方便的药物。患者通过一线使用化疗方案联合靶向治疗药物进入维持治疗阶段后,采用的维持治疗手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口服化疗药,如口服卡培他滨或氟尿嘧啶;另一种是采用靶向治疗进行维持,如西妥昔单抗单药。考虑化疗毒性相对较大,西妥昔单抗单药维持治疗具有显著优势,能有效控制肿瘤的发展。姑息治疗是为了让患者实现带瘤生存,维持治疗则有助实现这一目标。维持治疗的意义目前已在多个瘤种得到体现,已经成为mCRC治疗的重要策略和临床应用模式。

ctDNA检测在mCRC诊疗中的价值

我国医学经历了经验医学、实验医学、循证医学多个阶段的发展,目前正朝着精准医学或个体化医学方向不断发展。在精准医学时代,要了解肿瘤的特点及分子生物学特征以指导治疗,首先要有精准诊断。基因组学、NGS蛋白组学、代谢酶学等构成了精准诊断的重要工具和技术。

在基因诊断中,过去主要通过采集肿瘤组织样本进行检查。但对于晚期患者,即使患者有病灶转移,依然较难顺利取得有效的肿瘤组织标本。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液态活检也许可以实现基因精准诊断。

ctDNA属于液态活检的一部分。肿瘤在发展过程中,会有少量DNA、RNA、酶释放到血液,通过现代生物学技术对这些物质进行分析,对临床产生很大帮助。当然,在结直肠癌领域,组织学样本相对而言更为准确,但当采集困难时,则可以通过液态活检实现检测。此外,ctDNA的高低还可能预测临床治疗疗效,目前仍处于积极探索之中。

 
 
戴广海教授
 
 
ctDNA检测当前用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戴广海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肿瘤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第五届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

 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精准医学与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消化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结直肠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师协会腹膜后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抗癌药物、胃癌、胰腺癌、纳米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第二届肝转移学组委员

军队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军队微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胃肠分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结直肠癌肝转移专业委员会委员

CSCO理事,胃肠神经内分泌瘤专家委员会、胰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ctDNA检测与组织检测的优劣势比较

戴广海教授在采访中指出,组织学检测因为直接采集标本进行DNA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质量容易把控,判读标准一致,因此仍是检测的金标准。但组织学检测也存在缺点,例如通过一次肠镜取组织标本确诊的初治晚期患者,后续可能无法取得足够组织标本。而且,组织检测只能获知一个部位的情况,不能反映整体肿瘤情况。肿瘤存在较强的异质性,尽管转移灶和原发灶基本一致,但仍会存在微小差别。另外,肿瘤在发生发展过程中会发生变化,如RAS基因状态等,而组织学检测是一种有创检查,重复检测存在较多问题,无法实现动态监测。很多患者担心反复穿刺容易带来针道种植转移风险,或者反复刺激肿瘤带来不良后果,这也导致其使用受到一定限制。

ctDNA检测其最大的优势就是无创,且血液标本容易获得。此外,从肿瘤细胞脱落进入循环系统的DNA,可能更能代表肿瘤的整体情况,但质控难度是其当前必须面对的问题。此外,ctDNA检测的准确性也有待提高,各家检测平台在检测规范方面尚无法统一,对结果进行判读时仍存在争议。然而,尽管ctDNA检测目前尚无法取代组织学检测,仍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ctDNA检测未来在肠癌中的应用价值

如果ctDNA检测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将对临床产生重要意义。首先,可用于肠癌早期诊断。在肿瘤早期阶段,如果ctDNA检测能够像检测肿瘤标记物那样进行早期检测,将会发挥重要价值。其次,可用于对手术后或系统治疗后的微小病灶残留进行检测。再者,mCRC一线治疗后,基因状态可能发生改变,根据ctDNA动态监测结果,给予个体化的药物选择。第四,在患者耐药、药物反应良好或者肿瘤进展时进行检测,以对比与影像学结果的一致性,用于指导临床用药。第五,患者应用免疫治疗后,存在假性进展的问题,也即大量炎性细胞可能使肿瘤体积增大,然而肿瘤指标呈下降趋势,此时可以通过ctDNA检测判断这种假性进展。此外,对于术后患者,ctDNA检测也有应用价值。例如,通过ctDNA检测RAS基因突变量的水平,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未来,随着ctDNA检测质控问题及结果判读规范的统一,ctDNA检测将会应用的越来越多,新的指南或共识也将制定。

ctDNA检测在RAS野生型mCRC患者接受西妥昔单抗再挑战治疗中的意义

肠癌患者的生存期越来越长,但治疗药物仍有限,尤其在三线治疗以后,患者通常面临无药可选的境地。对RAS野生型mCRC患者,一线通常使用抗EGFR单抗联合化疗,二线则更换靶向治疗药物,三线治疗是否还可再次使用西妥昔单抗进行再挑战治疗,一直是一个争议性话题。从理论上来讲,RAS状态可随着治疗发生动态改变,一开始为RAS野生型的患者,随着西妥昔单抗治疗将RAS野生型细胞株减弱后,突变型细胞株的克隆逐渐占据优势,抗EGFR联合化疗治疗效果下降,在更换为抗VEGF或化疗后,突变型细胞株的克隆减弱,RAS野生型细胞株可能再次占据优势,此时给予抗EGFR单抗的再挑战治疗策略,在理论上可行。如果通过ctDNA检测动态监测RAS的动态变化情况,能为再挑战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戴广海教授分享了JAMA杂志上发表的一项单臂单中心Ⅱ期研究。结果显示,对于mCRC患者,再挑战治疗策略带来21%的缓解率,疾控率达54%,超过其他现有三线治疗方案。同时,研究还根据ctDNA检测结果对患者的RAS状态进行区分,结果提示,RAS野生型患者接受再挑战治疗策略的获益显著优于RAS突变型患者。这提示,通过运用ctDNA检测患者三线治疗时的RAS基因状态,可预测西妥昔单抗再挑战治疗策略的获益,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3.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4.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cccrea_service@wotaotao.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文章
  • DBS治疗帕金森病现状及精准医疗努力方向——301医院徐欣

    DBS治疗帕金森病现状及精准医疗努力方向——301医院

  • 专家访谈:附着点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专家访谈:附着点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 专家访谈:精准医疗下肿瘤治疗心脏毒性的防治措施

    专家访谈:精准医疗下肿瘤治疗心脏毒性的防治措施

  • CSCO 专家访谈 | 肺癌精准治疗如何落地基层?

    CSCO 专家访谈 | 肺癌精准治疗如何落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