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快讯

互联网+医疗健康让“我的医生”成为了可行

字号+ 作者: GlobalMD 来源:全球医生组织 2021-11-21 我要评论

随着互联网+移动通讯技术的成熟应用,医生和病人是否在一起就诊或远程交流,诊断结果应当是一样的,这才是以患者为核心的互联网+远程医疗和健康管理。

 

随着互联网+移动远程通讯技术的成熟应用,医生和病人是否面对面交流或虚拟远程随访,效果应当是一样的。已有许多案例验证了。

指导健康和遵从医嘱是以客户和病人最适合的方式进行,这才是以病人为核心的互联网+远程医疗和健康管理。

总之,"互联网+"加什么都说得通,但不是“补丁”,是补充并满足患者刚需。最重要的是“互联网+”让“我的医生”成为了可行、可负担。

 

 

近来新闻报道官员考察互联网+远程医疗项目,或“互联网+”服务商自我评价其优质服务,总喜欢把远程医疗特色优势与常规医疗服务对比而论,好像只有如此才能说明患者获益。

 

比如,病人少跑路了,方便挂号、付款、查阅化验结果,甚至能看大牌专家等。换个角度思考,远程医疗服务的价值和意义就是这些吗

 

医疗界和民众对于“互联网+医疗健康”或远程医疗服务的认知,需要有一个循证和体验过程,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有人不认可“线上寻医”或“远程问诊”,这也可以理解。怕就怕调错了“频道”,怎么唱怎么听都不在一个调儿上。

 

在今年Telehealth 2018论坛上,远程医疗专家霍兰德教授描述远程医疗“是提供服务的另一种方式,核心价值在于改变“获取方式和降低成本”,这是消费者和医保都喜欢的事儿。

 

为什么有人抱怨远程医疗是“三无产品”呢?明确业务模式;法核算成本和定价;法确定报销标准

 

 

对比远程视频随访或来医院就诊,以此展示“互联网+”远程医疗的价值,最终会误入歧途或难以自圆其说。因为远程医疗随访无法完全替代医生—患者面对面的交流,需要规范准则指导。

 

把远程视教作为互联网+远程医疗的重要功能,为基层培养医生。当作了解一下专科技能和前沿进展,可行。但很难培育出优秀医生来,否则,医学院早应该远程“函授班”了。

 

从病人角度和体验来看,病人多了一种便捷就诊和咨询健康的方式。就好比每天上班或外出约会一样,选择公交地铁,或出租或自驾,哪个是最佳方式,每个人的选择也不尽相同。

 

当患者选择“最佳方式”看病或保健咨询时,首先考虑的是把与医疗无关的时间节省下来,或更好方式和医生交谈。当然,经济上还必须可承受、可负担。

从远程医疗到虚拟医疗
 
 
 

 

20多年来,美国一直在推进远程医疗服务,现在又改为“虚拟医疗”服务(即利用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Apps、PC线上平台和智能机器人)。

 

多数美国人开始把远程医疗和“线上”健康管理作为一种常规健康服务方式。暂且不谈数字化医疗热点,今天医疗界和医生们更关注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不再满足于让病人感觉好些、更贴心。

 

值得思考的是,若把上网查询疾病科普和健康资讯,微信阅读保健知识短文,都作为广义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内容,那么,我们每个人、每位医生已经迈入了“远程医疗和虚拟健康”时代。越是基层医生和健康管理人员,进入得越早、掌握得越娴熟。欠缺的是系统化引导利用。

 

倡导"互联网+医疗健康",目的是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各位不需要再探讨是否可做,而是如何做更有益于疾病诊疗和健康管理。很多人上网搜索资讯就是此目的。可见,“互联网+医疗健康”应当有彰显其积极进取,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的重大作用。

 

远程医疗或“互联网+医疗健康”的聚焦不仅是提高医院服务质量,优化诊疗流程、方便患者挂号或付费等。这些本来就是医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涵。有没有“互联网+”,医院都应该做好、做精益。

越来越追求个性化服务
 
 
 

 

如果不对比远程医疗与常规门诊服务,那么如何评估远程医疗或“互联网+医疗健康”特色优势?

 

先看看今天的消费者群体,以80零后(出生)或80零后(年龄)为例,他们都关心一件事:如何做,最方便?我希望有我的医生”。签约家庭医生能做到吗?

 

今天,人们愿意少花时间,花合理的钱来建立“我的医生”概念,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医健服务。

我的医生

﹏﹏﹏﹏﹏﹏﹏﹏﹏﹏﹏﹏﹏﹏﹏﹏﹏﹏﹏﹏﹏﹏

 

我的医生”,是的,希望医生能记住我(患者)。

 

除非每月不间断去医院,还必须同一家医院同一诊室,否则病人如过眼烟云,医生怎么会记住谁是谁呢?这就是今天“医疗服务”消费者的刚性需求:我希望有“我的医生”。

 

只有通过"互联网+远程医疗"方式,才能维系“我的医生”,而且无处不在,随处可及。

 

其实,人们越来越有意识维系“我的医生”,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成熟科技使然。十年前谈论此事,没人理解,也无法实现。如今,我的朋友圈、我的群,我的陪练等等,到处都是吧?

 
 

"我的医生"特指或不特指某位医生,或许是几位专科医生。最终也有可能是"AI医生专家系统"。时间会证明的

 

——TIME
 
 

 

那么,为什么不专注打造“互联网+我的医生”或“互联网+我的家庭医生”呢? 这才是“互联网+医疗健康”发挥其技术优势的亮点。

 

如前所述,远程医疗服务的价值在于改变医疗服务的获取方式、且降低成本。这是消费者和医保都喜欢的事儿,怎么会是“三无产品”呢?

 

扪心自问“互联网+医疗健康”的社会责任是什么?在“互联网+”平台上健康孰轻孰重、谁先谁后?不仅仅为了今天,更为了21世纪剩余时间和未来22世纪,人们期望怎样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福祉?至此,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内涵和外延就容易理解了。

远程医疗作为医健服务选项之一
 
 
 

 

宣传“互联网+远程医疗”比面对面医患诊疗更好,总会有些牵强。如果把远程医疗作为医健服务选项之一,让消费者体验更方便、更实惠。让获取医疗资源和保健咨询不再只有唯一选择了。

 

得了急症,一定去急诊室吗?

通常,有些人会选择忍耐病痛而不自寻烦恼(没有人对去医院看病有好感!)。如果能远程咨询有资质的专科医生,在去急诊前获得帮助和指导,不是更好、更安全吗?

 

前提是必须是有资质的专业医生服务,触手可及,不是炒作的“线上轻问诊”或“江湖咨询师”。

 

归根到底,远程医疗模式是更好地辅助医健服务,并非是全新药物或治疗方案,是更科学、省时间的医疗健康管理。只改变候诊就医过程,不一定影响或改变疾病即刻疗效或结果。

 

互联网+我的家庭医生

应用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可以标识出需要居家慢病管理的老人健康状况或邀请专科医生随访。从长期效果来评估,更有意义和务实。

 

互联网+我的医生

每个人手边的就是“互联网+我的医生”工具,用最便捷的方式,让自己自由选择“我的医生”。

 

医疗服务除了崇尚平等、公平,还应当有自由。这才是体现以患者为核心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普世精神。
 


 
 
我淘健康打造健康社区服务体系
 
京智康聚焦未来健康管理建设
 
我淘健康推动京智康健康服务新模式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3.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4.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cccrea_service@wotaotao.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文章
  • 健康产业深度报告:抢抓大健康产业时代机遇

    健康产业深度报告:抢抓大健康产业时代机遇

  • 大健康产业,未来的趋势行业

    大健康产业,未来的趋势行业

  • 大健康行业企业机构医疗数据合规要点和应对建议

    大健康行业企业机构医疗数据合规要点和应对建议

  • 大健康产业如何发展?

    大健康产业如何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