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快讯

“互联网+医疗健康”开启社区卫生服务新图景

字号+ 作者: 徐志杰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2021-11-21 我要评论

近年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行业发展迅猛,网络医疗健康信息大量涌现,医疗服务模式也逐渐产生新的变化。

近年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行业发展迅猛,网络医疗健康信息大量涌现,医疗服务模式也逐渐产生新的变化。据统计,从2009年到2017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已从2亿元激增至325亿元,并且仍将保持高速增长。而截至2016年12月,中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已达1.95亿人,占到网民总数的26.6%。

 

为应对互联网与医疗日益融合的新形势,我国早在2001年即出台了《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后于2009年更新为《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更新后的管理办法相比于更新前在内容上做了很多有益的补充,在资质和审核等方面做了较为严格的规定。然而国家对互联网医疗发展战略的探索并未止步。

 

 
 

今年4月11日,李克强总理考察上海华山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在考察时总理强调,“远程医疗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要用‘互联网+医疗’让优质医疗资源普惠更多群众”。就在说完这句话的第二天,李克强总理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会上一锤定音:互联网,要“+”到医疗健康上了。

 
 

 

此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原则,推动互联网与医疗、公共卫生、药品供应保障等深度融合,多措并举完善支撑体系、加强行业监管,满足百姓医疗卫生健康需求。

 

4月28日,《意见》正式印发。这是继中央部署发展“互联网+医疗”后,该领域迎来的又一重磅顶层设计。

 

《意见》指明发展新方向

 

相较于2009年的《管理办法》,新出台的《意见》将关注点放在了整个健康行业的发展上,并且就医疗服务、药品供应和医疗保障等13个关键问题方面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其中有的意见是对既往政策规定的拓展和深入,有的意见则是基于地区实践提出的全新尝试。

 

最受关注的当属“互联网+”医疗服务部分。新出台的《意见》大力支持实体医院发展互联网医院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允许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和开具处方;同时支持医疗卫生机构、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开展远程医疗、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服务。两者相比较之下不难看出,国家目前重点推动互联网化的对象是医疗卫生机构,目的是让医院的医疗服务更加开放、普惠。

 

互联网医院的远程医疗服务能为老百姓带来巨大的便利是众所周知的,但《意见》真正的目的不仅限于让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技提供服务,而是意在使互联网成为撬动医疗体系内部变革的支点。

 

先是在医疗联合体的框架内“加快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从而“推动构建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然后是要面向基层提供各类远程辅助服务,将覆盖范围逐渐扩大,最终“逐步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延伸,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

 

不仅如此,《意见》还打算借助物流行业和药品零售行业等外部的力量,冲击长期以来公立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利益格局,增强医疗机构与商业市场合作的动力。

 

《意见》明确提出,要“探索医疗卫生机构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促进药品网络销售和医疗物流配送等规范发展”,该意见被药品零售行业视为“处方外流”的信号。

 

除了让互联网医疗逐渐自上而下地扩大覆盖面,《意见》也从创新公共卫生服务、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等多个方面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提出了用好“互联网+”的新要求。

 

 
 

笔者认为,当前许多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在缺少人才和技术的情况下,利用互联网为综合医院与社卫中心,以及社卫中心与社区居民搭建互通互动的桥梁,是一个极其富有远见的发展方向。

 
 

 

社区卫生服务的新图景

 

1.  创新“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

 

公共卫生服务在我国正面临着重大考验。尽管政府给公共卫生的经费投入每年持续增长,但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等关乎人群健康水平的领域仍然没有获得广泛的认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传统的公共卫生服务手段的效率不高,导致服务供给乏力,在内部层层管理和考核的压力下,公共卫生服务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

 

《意见》在创新公共卫生上主要提到了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推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在线查询和规范使用,电子健康档案以老年人、儿童、孕产妇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人群为重点服务对象,以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和疫苗接种为重点工作内容。

 

电子健康档案可在线查询在技术上并不难实现,但这意味着公共卫生服务将随时接受公众监督,档案作假可能即将成为过去式。因此,社卫中心应根据实际能力开展服务项目,提高有限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大力动员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把公共卫生服务做到实处。

 

二是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探索大数据技术分析手段预测疾病流行趋势和加强疾病智能监测。

 

目前国内已经有多起互联网公司与社卫中心合作的先例,但多集中在在线咨询和配药等领域,有着比较强的商业营利目的。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精准公共卫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它是基于可靠的基础监测数据,经过分析用于疾病地域分布的追踪,最后制定出最佳干预措施。

 

尽管目前实践较少,盈利模式不明,但《意见》的这一导向对社区医疗机构的管理者而言无疑是具有启示意义的。

 

2. 优化“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根据官方数据,截至2017年11月底,全国95%以上的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超过5亿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

 

但应清醒地认识到,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着签约率未达标、签约服务内容与实际情况脱节的问题,社区居民的获得感不足。根本原因在于签约双方没有充分信任,签约内容权责不明,配套制度和资源的缺失。

 

《意见》在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同样提到了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鼓励开展网上签约服务,为签约居民在线提供健康服务,改善群众签约服务感受。只看指标不管质量是家庭医生签约饱受诟病的问题,国家已经在高度重视。

 

4月2日,新组建的国家卫健委在《关于做好2018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中没有一处提及“签约率”或“百分比”,而是把“不断提高居民对签约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作为签约服务的首要目标。

 

所谓提高获得感,就是要增加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意见》为此提出要为签约居民在线提供健康咨询、预约转诊、慢性病随访、健康管理、延伸处方等服务,这不只是简单的加强医患网上互动,实际上这已经是在要求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发生转变。

 

例如,如何建设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一贯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热点研究问题,但在当前社卫中心以坐堂式门诊提供医疗服务为主的背景下,组建团队实际并无用武之地。一旦在互联网上开放健康管理等服务项目,团队的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很快就凸显出来,随之带动的就是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转变。

 

二是加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智能化信息平台建设与应用,加强医联体技术扶持,探索线上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智能化信息平台如果能得到很好的建设和普及,则签约服务可以形成数据化,可借此统计并随时查看到签约居民人数和构成比例、复诊率、上门率、双向转诊率以及用户的活跃度等多种统计数据,这些数据不仅能成为考核签约团队工作质量的有力凭证,也能从中很清楚地看出综合医院对社卫中心的实际影响,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医联体内综合医院的“虹吸效益”。

 

3. 加强“互联网+”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

 

社区医生在数量上的短缺是制约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关键因素。年轻医生向往大医院而不去社区工作,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年轻医生认为社卫中心的学习平台无法和综合医院相提并论,工作时间越长与综合医院里的医生差距越大。

 

并且,社区卫生服务比专科医疗服务更加重视对整个人群健康水平的长期维护,其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有自身的独特性,如果没有合适的继续教育途径和机制,社区医生的岗位胜任力可能会受到影响。

 

因此,《意见》在加强“互联网+”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提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鼓励建立医疗健康教育培训云平台,提供多样化的医学在线课程和医学教育。

 

在线学习是教育领域近年来重点发展的内容,能让学习者不受时空的局限性充分发挥自主学习,且方便监督和考核。

 

教育培训云平台上的学习资源既可以由国家统一设计由点及面地覆盖,也可以发挥教学网络的社交互动特性,让社区医生相互学习,促进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

 

二是为基层和贫困地区提供远程教育,推广普及实用型适宜技术。

 

卫生适宜技术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医疗卫生技术,偏远和贫困受各方面条件限制难以按照一般的路径提供医疗服务,因此需要向其传播推广更加实用、经济和简便的卫生技术。

 

例如中医的针灸和推拿,对于缓解常见的腰腿疼痛有一定的效果,通过远程教育向乡村医生普及该技术有利于偏远地区人群生活质量的提高。

 

三是建立网络科普平台,提供健康科普知识精准教育。

 

提倡社卫中心利用移动社交媒体等网络媒介为用户长期提供健康科普教育,既方便了社区居民提高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认知,也是打造自身品牌,提升居民接受卫生服务依从性的良策。

 

社卫中心也可选择与互联网公司合力打造一个功能更加健全的健康科普平台,增进居民与社区医生的互动。例如开放用药咨询、疫苗接种提醒、随访计划等功能,把健康宣教与健康服务结合起来,从而提升居民的活跃度和认同感。

 

结语

 
 
 

国务院发布的《意见》顺应了信息化发展的潮流,其中的内容都是在地区实践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但在“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道路上,医院、企业和政府必然面临着很多困难。

 

新技术的应用、不同单位之间以及单位内部之间的合作以及与社区居民的互动等很多问题,都不是只靠互联网这项信息技术本身能够彻底解决的。

 

社区卫生服务要想真正获得老百姓的认可,只有选择抓住机遇,迎难而上,主动寻找突破口,才能在反复的实践与磨合中找到面向社区人群的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我淘健康打造健康社区服务体系
 
京智康聚焦未来健康管理建设
 
我淘健康推动京智康健康服务新模式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3.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4.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cccrea_service@wotaotao.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文章
  • 大健康行业企业机构医疗数据合规要点和应对建议

    大健康行业企业机构医疗数据合规要点和应对建议

  • 医疗数字化崎岖:16万亿大健康产业的「长坡厚雪」

    医疗数字化崎岖:16万亿大健康产业的「长坡厚雪」

  • 万亿大健康赛道中,SKG找到破局“新答案”

    万亿大健康赛道中,SKG找到破局“新答案”

  • 《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

    《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