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宋玉琴:淋巴瘤专科建设势在必行

字号+ 作者: 医脉通 来源: 医脉通血液科 2021-10-12 我要评论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宋玉琴教授谈国家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临床学科发展。

近年来淋巴瘤的发病率逐渐上升,随着新药的研发等各种治疗技术的提升,患者的预后有所改善,但目前来看,淋巴瘤的规范化治疗仍有待提高。为了更好地提高淋巴瘤的全程管理和诊疗办法,淋巴瘤专科项目建设凸显出重要性。今年4月2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设立的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启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该项目旨在整合优势资源,组建包含病理中心、临床中心、全程管理中心三大中心的淋巴瘤专科联盟,通过能力建设、专科人才培养、质控体系搭建等方式“多管齐下”,全面推动淋巴瘤专科建设与能力提升,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路径实践标准,从而帮助患者最大程度获得治愈机会。

 

2021年9月25日-29日,第二十四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1年CSCO学术年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关于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宋玉琴教授从“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的必要性”、“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临床学科的建议和行动”以及“专科建设项目数据平台的搭建”三方面进行了题为“国家卫健委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临床学科发展的几点建议”的汇报。

 

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的必要性

 

疾病负担重:发病率逐年上升、死亡率较高

宋玉琴教授指出,我国目前关于淋巴瘤的疾病负担方面的数据尚不精确,全国以及不同省份淋巴瘤的发病率、死亡率方面的数据并不全面。因此中国抗淋巴瘤联盟(UCLI)以及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联合分析了2006年-2016年我国的淋巴瘤负担相关数据,该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我国HL及NHL患者数分别约6900例和68500例,分别占世界HL及NHL患病总数的9.5%及14.9%,全年死于这两种疾病的人数分别为2900例和37600例。2019年更新的数据显示,上述两种疾病的患者数分别升至约9470例和91950例,死亡人数分别降至约2710例和44310例。同时统计数字表明,随着年龄增长,淋巴瘤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4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显著升高。地区分布方面:在我国经济、教育相对发达地区淋巴瘤发病率相对高、死亡率相对低,而经济及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地区,发病率相对低、死亡率相对高,也体现出了淋巴瘤诊治方面的地域差异。无论是HL还是NHL,2006年至2016年我国淋巴瘤的总体发病率都呈上升趋势,死亡率呈现缓慢下降趋势。随后,宋玉琴教授针对2019年北京患者的生存数据进行了分析:5年生存率方面,女性患者总体优于男性患者(42.59% vs 35.22%),且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1996年至2015年的数据显示,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48%升至65%。因此,目前来看,为更好地开展淋巴瘤的专科项目建设,需充分认识淋巴瘤的疾病负担,了解我国当前的淋巴瘤患病率及死亡率现状。

 

疾病亚型众多,部分亚型少见甚至罕见

淋巴瘤是一大类疾病,亚型众多,有些亚型甚至属于罕见,目前来看该疾病的各亚型分布分类与占比情况并不十分确切。

 

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多面性,治疗原则差异大

宋玉琴教授指出,病理诊断是淋巴瘤诊断的金标准,与此同时更应重视病理与临床的结合,方能更好地治疗。但是目前来看,不同亚型淋巴瘤的治疗方面仍有治疗原则上的差异。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针对惰性淋巴瘤的治疗共识认为:惰性淋巴瘤的第一目标追求为症状缓解与影像学缓解,延长无进展生存期(PFS)为第二目标,最终目标则为延长总生存期(OS);为患者指定治疗方案应同时考虑患者经济情况和防止重要脏器损害,尤其是年轻患者应考虑到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CAR-T细胞治疗的可能性。总之,所有患者的治疗应秉持高度个体化原则,争取全程有序管理。

 

预后应兼顾长期生存甚至治愈

尽管患者达到5年生存后仍面临疾病复发-缓解-进展的疾病反复过程,但随着目前淋巴瘤治疗的快速进展,部分淋巴瘤患者可实现长期生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1996至2015年的各类淋巴瘤统计数据显示,全组患者的5年OS率为63%,10年OS率为52%,而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的10年OS率可达63%,因此针对这部分患者应兼顾他们的长期生存质量甚至治愈的可能性。

 

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临床学科的建议和行动

 

淋巴瘤专科项目建设需多个临床学科的支持,因此宋玉琴教授就此强调了多学科合作组(MDT)在该项目中的重要性。MDT的体系包括临床科室、检验科室、影像科室以及病理科室的共同参与,在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方面密切配合。同时,淋巴瘤转化研究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目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实验室团队正牵头进行淋巴瘤相关研究,包括生物信息学、临床研究设计、流行病学、动物实验等等多层次探索。随后,宋玉琴教授简要介绍道,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临床团队继续开展“北肿说”,内容涵盖淋巴瘤文献深入学习、干细胞移植探索、更新诊疗手册等,为更多临床实际问题答疑解惑。

 

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数据平台的搭建

 

在淋巴瘤专科建设意识逐渐深入人心的过程中,通过搭建淋巴瘤数据平台可更好地促进诊疗水平规范化,从而提升治愈率和长期生存率,最终使得患者受益。

 

总结

最后宋玉琴教授总结道,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建设势在必行,通过加强临床与病理等学科的紧密合作,提高病理诊断水平,更早地为患者做出正确诊断,进而对患者开始专业团队的治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期待通过淋巴瘤专科项目建设,提高全国淋巴瘤诊疗水平,同时该项目也势必将推动和促进淋巴瘤学术发展,更好地服务更多患者。

 

 
 
 
 
 
 

宋玉琴 教授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抗淋巴瘤联盟  秘书长

  • 北京抗癌协会淋巴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 中国老年肿瘤学会淋巴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 北京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及秘书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3.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4.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cccrea_service@wotaotao.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文章
  • 张会来:谈滤泡性淋巴瘤治疗

    张会来:谈滤泡性淋巴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