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人招募: 18858102946 客服热线: 400-996-2682
人物专访

王增武:唤醒每个人是 “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角色认知

字号+ 作者:贾薇薇 来源:医师报 2022-03-16 我要评论

把心血管病防治的主战场由医院转向社区,推动我国心血管病防控整体水平的提升,是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使命与担当。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贾薇薇)把心血管病防治的主战场由医院转向社区,推动我国心血管病防控整体水平的提升,是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使命与担当。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社区防治部则是将这一目标落实在行动上的力量之一。

 

王增武 教授

 

“社区防治部肩负的主要职责是推广、普及、培训基层医务人员,将心血管病防治的成熟的技术、理念、方法手段尽快落到基层,推进我国医务人员知识理念和技术水平的提升,进而推进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控制水平的提升,实现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下降,让人民群众少得病、不得病。”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社区防治部主任王增武教授介绍,目前,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与全国不同省份或地市级医疗机构密切合作,建立了心血管病防控协作网,并进一步辐射社区,织就我国心血管病三级防治网络体系,而这也正是社区防治部落实工作的强力支撑。

 

“我们的任务是唤醒公众对于心血管病防治的重视,唤醒每个人是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角色认知。”

 
有耐性 有恒心 决不轻言放弃

 

有病早治、没病早防、三分吃药七分养,这是我国传统医学在疾病预防方面的箴言,现在来看也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王增武教授强调,每个人都应践行这样的理念,积极主动地改变自身的不良生活方式,提升对疾病的科学认知,加入到防病治病中来,成为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也是我们对健康中国建设所能作出的力所能及的贡献。”

 

不过,在将理论转变为实践的路上,可能还存在阻力。

 

老李今年50多岁了,高血压好多年,之前一直控制得很好,最近不知怎么,收缩压总是在160 mmHg下不去,是不是降压药没效果了?“通常这种情况,会考虑是不是季节变化?工作压力大?睡眠不好?也可能是药物敏感性下降所致。”王增武教授给他调整了药物,嘱咐其回去再观察观察,并提醒注意生活方式的管理。

 

2个星期后,老李回来了,血压虽然比之前控制好些,但还是不达标。“这时我们就考虑可能不是药物的问题。再仔细一问,原来前段时间老家给他带来一坛家乡的酱菜,老李喜欢吃,就每顿都吃点。我一听,可能罪魁祸首在这呢,就嘱咐老李先不吃酱菜试试看。”

 

又过了2周,老李再来复查的时候,血压正常了。老李有些激动:“原来也知道高血压得少吃盐,但真没想到,影响这么大!”王增武教授也在反思,怎样才能让患者把听到的知识真正落实到天天月月年年的日常生活中?

 

“只能持之以恒地提醒公众,同时也要用生动的案例让公众真正理解健康管理的意义,把听进去的知识转变为行动。”王增武教授想对每一位致力于慢病防治的医务人员说,“不管公众的认知水平如何,作为医务人员而言,我们要有谆谆教诲的耐心,长期坚持的恒心,先觉先知的睿智,去指导、引导老百姓的理念、行为,让他们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决不能轻言放弃。”

 

为了更好地与基层医务工作者交流沟通,传播心血管病防治理念和措施,“我们开通了‘心脏健康社区’微信公众号,打开了面向医务人员和大众开展心血管病预防、治疗、康复技术推广、普及和教育的窗口。由此实现了立体的、海陆空式的为基层医务人员和患者提供心血管防治知识技能和方法手段,让他们尽快掌握,并使之成为自己乃至团队防治心血管病的有力武器!”王增武教授介绍。

 

描绘我国心血管病防治效果图

 

2021年底,王增武教授团队发表在JAMA心脏病学子刊上的“职场多方位干预的高血压控制效果”荣获《美国健康促进杂志》2021年度主编论文奖。杂志主编透露了获奖原因:显示当地文化在人群健康改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且基于大样本长期观察“多重措施干预效果”的研究,仍然是“稀有物”。

 

而这正是王增武教授一直在做的事,“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健康、亚健康和心血管病患者人群,同时也在寻找适宜并便于在全国推广的控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形式、模式和方法。”此外,王增武教授也在带领团队努力描绘我国心血管病防治效果图,为完善我国心血管病防治策略提供基础信息。

 

以高血压防治为例,中心于2005年启动了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旨在通过培训提升医务人员对于高血压防治知识的掌握,更好地服务高血压患者人群。当前已在全国26个省(区、市)50家单位、260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相关工作。

 

王增武教授表示,当前心血管病防控倡导既要关注健康生活方式,也要加强危险因素的控制,高血压管理正是心血管病防治的基本点。同时,在响应国家“大健康”号召的背景下,我们也要逐步向多重危险因素和综合风险控制迈进。

 

2016年,开展了全国基层心血管病综合风险管理项目,旨在切实有效地提高基层医生的心血管病防治能力,使之能够有效地开展心血管病综合风险的筛查和控制。“互联网医疗为项目的实施插上了翅膀,如虎添翼。”王增武教授强调了互联网医疗的强大作用。他表示,基于互联网管理,有利于连续、动态地观察人群管理状况,进行实时指导和方案调整,同时,对于之前鞭长莫及的地区,现在只要有网络就能够提供医疗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医疗资源不均衡带来的不利影响,也为标准化、规范化落实指南要求提供助力。

让先进科研成果在实践中发挥作用

 

“虽然我国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速率日趋平缓,但整体态势不容乐观。”王增武教授表示,目前我国公众的健康素养仍有待提升,对于慢病防治技能的掌握只能达到15%左右,如果公众不能意识到心血管病防治的重要性,又谈何付诸行动?又如何取得效果?

 

王增武教授在多年的科研与临床实践中总结了目前我国慢病防治的现状,以及提升慢病防控效果的建议。

 

他表示,首先应在科研上下功夫,口说无凭,要用科学证据证明健康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以及危险因素的控制确实可以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有效减少残障,改善患者预后。科学证据可以坚定公众加入慢病防控队伍的决心。

 

其次,国家自2019年提出“健康中国行动”,“这无疑给我们打了一剂强心针。政府层面给出了强有力的政策红利,这对于慢病防控的推广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王增武教授表示,随着全民医保的普及,以及药物集采对于药物价格的调整,都进一步加强了药物的可及性,解决了慢病防控的基础条件。

 

第三,虽然目前公众的健康素养以及慢病防控技能的掌控还较薄弱,但动态观察显示,二者的比例均在逐步提升,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信号,说明公众正在践行健康生活方式,配合慢病防控政策的实施。

 

第四,慢病防控是我们的共同责任,全社会的各方力量都应积极推动。王增武教授强调了媒体、健康产业等在其中的作用,一方面要积极宣传科学、准确的慢病防控相关知识理念,另一方面要在心血管病管理的监测手段措施等方面取得突破。

 

对于下一步的科研计划,王增武教授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于心血管病的原始性探索不能松懈,我们还要继续寻找心血管病的发病、致病因素,为进一步全面防控心血管病提供理论基础;同时,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方法手段,让成熟、有效的手段能够被公众所接受,让先进的科研成果能够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此外,心血管病的二级预防也是一个重要课题,我们仍要继续挖掘减少残障、提高生活质量的措施,使患者能够最大程度地恢复身体功能和社会角色。”

 
 
 
我淘健康打造健康社区生态闭环 
 
我淘健康京智康打造海悦花园健康社区新样板
 
京智康助推“健康社区+健康小屋”数字化建设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3.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4.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cccrea_service@wotaotao.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