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合作热线: 15658179397 客服热线: 400-996-2682
健康讲座

I/II期滤泡性淋巴瘤的一线治疗策略选择

字号+ 作者: 医脉通-llx 来源:医脉通血液科 2021-10-23 我要评论

澳大利亚淋巴瘤联盟开展了一项多中心、大队列回顾性研究,对PET-CT时代I/II期FL的一线治疗策略进行了总结。

 
滤泡性淋巴瘤是最常见的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iNHL),约20%-25%的FL患者疾病为早期(I期或II期)。目前早期FL存在多种治疗策略,包括观察等待、放疗(RT)、免疫化疗、联合治疗等。免疫化疗后序贯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也是FL可行的一线治疗策略,但目前相关研究数据较少。此外,在目前PET-CT指导FL疾病分期的背景下,仍缺乏相关真实世界研究数据指导FL的一线治疗策略。澳大利亚淋巴瘤联盟开展了一项多中心、大队列回顾性研究,对PET-CT时代I/II期FL的一线治疗策略进行了总结。现将该研究的主要结果整理如下,供广大读者参考。
 

研究方法

 

 
该回顾性研究自澳大利亚13个中心和加拿大3个中心纳入了自2005年至2017年确诊的初治I/II期,1-3a级成人FL患者,对这部分患者的一线治疗策略和预后进行了分析。研究纳入患者需同时接受PET-CT和骨髓活检确定疾病分期。
 

研究结果

 

患者总体情况

 
该研究共纳入365例患者(I期:221例;II期:144例),中位年龄为63岁(范围:21-94)。57%的患者为男性,6%的患者具有B症状,13%的患者具有巨大包块(≥7cm)。研究纳入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5个月(范围:3-164)。相比于I期患者,II患者具有巨大包块的比例更高(P<0.001),FLIPI评分也更高(P<0.001)。
 

治疗策略

 
研究中患者分别接受了观察等待(n=85;23%)和启动治疗(n=280)的治疗策略。与启动治疗的患者相比,观察等待的患者年龄更大(中位年龄:65[36-94] vs 60[22-85];P=0.005),结外受累患者比例更高(P=0.022)。其他基线特征无明显差异。
 
启动治疗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单纯RT(n=171;47%)、免疫化疗(n=63;17%)、联合治疗(n=46;13%),这三组患者基线特征存在若干差异。与接受免疫化疗和联合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单独RT治疗的患者具有巨大包块比例更少、受累淋巴结数量更少、B症状更少,同时I期患者比例更高。与接受免疫化疗的患者相比,接受联合治疗的患者B症状更少,FLIPI评分更低。
 
接受单纯RT的患者75.2%接受了24-30Gy的剂量,19%接受了>30-36Gy的剂量,接受联合治疗的患者RT剂量与接受单纯RT的患者水平接近。接受免疫化疗的患者化疗方案包括R-CVP方案(26.6%)、R-CHOP方案(46.7%)、BR方案(10.1%)、其他方案(5.5%),不同化疗方案之间无明显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差异(P=0.72),另有11.1%的患者接受了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接受免疫化疗和联合治疗的患者中,97.2%(106/109)接受了利妥昔单抗治疗,49例患者接受了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免疫化疗组,n=37;联合治疗组,n=12)。单纯RT组没有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
 

疗效结果

 
与观察等待的患者相比,启动治疗的患者PFS显著延长(HR:0.52;95%CI:0.32-0.85;P=0.002),其中II期患者PFS显著延长(HR:0.39;95%CI:0.18-0.82;P=0.002),I期患者PFS无显著差异(HR:0.67;95%CI:0.35-1.27;P=0.17)。观察等待患者与接受单独RT的患者至下一次化疗治疗时间(TTC)无显著差异(HR:0.91;95%CI:0.52-1.62;P=0.10)。两组患者总生存期(OS)接近(HR:0.94;95%CI:0.34-2.8;P=0.90)。研究中所有患者的5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66%和94%。
 
接受单纯RT、免疫化疗、联合治疗的患者总缓解率(ORR)分别为95%、96%、95%(P=0.87)。三组患者PFS存在显著差异(P=0.0023),但OS无显著差异(P=0.38)。由于免疫化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均接受了免疫化疗,且PFS无显著差异(HR:1.78;95%CI:0.68-4.70;P=0.24),因此后续分析中将两组合并为“系统治疗组”。
 
系统治疗组患者与单纯RT组患者PFS(HR:1.32;95%CI:0.77-2.34;P=0.96)和OS(HR:0.46;95%CI:0.17-1.5;P=0.21)接近。其中,接受系统治疗的I期(HR:0.56;95%CI:0.28-1.17;P=0.18)和II期(HR:0.96;95%CI:0.39-2.32;P=0.93)患者的PFS均与接受单纯RT的患者接近。
 
9%的I期患者和30%的II期患者在系统治疗后接受了利妥昔单抗的维持治疗(每2或3个月1次,持续24个月)。与接受单纯RT的患者相比,系统治疗后接受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的患者存在B症状、巨大包块、低血红蛋白的比例更高,受累淋巴结数量更多。相比于未接受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的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的患者PFS更优(HR:0.24;95%CI:0.095-0.64;P=0.017),但OS无显著差异(HR:0.89;95%CI:0.16-4.90;P=0.90)。多变量分析显示,与单纯RT相比,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是唯一显著改善系统治疗患者PFS的因素(HR:0.18;95%CI:0.573-59.3;P=0.005)。

 

疾病复发与疾病转化

 
各组患者治疗失败的发生率和发生情况有所不同。24.6%的单纯RT患者、18.3%的系统治疗患者、4.1%的系统治疗序贯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患者出现复发(P=0.006)。总体来看,89%的复发患者存在远处受累。其中4%的单纯RT患者、8.3%的系统治疗患者、0%的系统治疗序贯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患者在原发病部位出现复发。
 
21例患者出现疾病转化。与接受单纯RT(n=11[6.4%])或观察等待(n=8[9.4%])的患者相比,接受系统治疗的患者(n=2[1.8%])疾病转化发生率较低(HR:0.20;95%CI:0.070-0.61;P=0.34)。所有接受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的患者均未出现疾病转化。接受单纯RT和观察等待的患者疾病转化风险相似(P=0.50)。在疾病转化的患者中,中位随访31个月,1例患者死于转化后疾病。
 
研究中共22例患者死亡(5.7%),观察等待组5例(5.8%),其中2例疾病相关,3例疾病无关;单纯RT组12例(7.0%),其中6例疾病相关,1例疾病无关;系统治疗组3例(5.0%),其中2例疾病相关,1例疾病无关;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组2例(4.1%),均为疾病相关。
 

预后因素

 
目前已有的FL治疗相关预后指标无法识别高危患者(FLIPI:P=0.97;FLIPI-2;P=0.29),启动治疗的患者的疾病等级同样对PFS无预示作用(P=0.89),POD24(系统治疗后24个月内疾病进展)同样无法确定早期死亡的患者(P=0.89)。单变量分析显示,年龄>60岁、疾病分期、存在B症状、结节部位数量、受累淋巴结数量、β2微球蛋白水平与PFS无关,而ECOG评分<2分(P=0.012),无巨大包块(P=0.032)与较好的PFS存在关联。
 

研究结论

 

该回顾性研究数据显示,系统治疗序贯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是最有效的FL一线治疗策略。但该研究随访时间较短,尚无法确定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带来的PFS获益能否转化为OS获益。有待后续随机研究进一步确定FL的最佳一线治疗策略。

 

参考资料:

Joshua W. D. Tobin, Gabrielle Rule, Katherine Colvin, Lourdes Calvente, et al. Outcomes of stage I/II follicular lymphoma in the PET era: an international study from the Australian Lymphoma Alliance. Blood Adv (2019) 3 (19): 2804–2811. https://doi.org/10.1182/bloodadvances.2019000458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3.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4.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ts@jingzhikang.org.cn),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文章
  • 妊娠合并淋巴瘤患者的管理

    妊娠合并淋巴瘤患者的管理

  • 马军:中国淋巴瘤靶向治疗回顾与展望

    马军:中国淋巴瘤靶向治疗回顾与展望

  • Burkitt淋巴瘤的病理诊断

    Burkitt淋巴瘤的病理诊断

  • 初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进展

    初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