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中医说的「痰」到底是什么?|健康社区

字号+ 作者:生命时报 来源:生命时报 2022-01-18 我要评论

看“痰”能辨病

阵阵秋风吹来,天气骤然转凉。中医认为,此时湿邪容易乘虚侵入身体,产生咳、痰等痰湿疾病。

 

 
 

受访专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内分泌科二区主任医师 王世东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副主任医师 韩 东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情报研究部副研究员 蒲昭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 李庆云

 

痰,分有形和无形

 

中医学所说的痰,是身体水液代谢异常形成的。水液,即水分,人体摄入水分后,要通过阳气使其“气化”,运输、分布到五脏六腑,保证人体的正常运行。当水液代谢异常,人体就会表现出许多病症,“痰”就是其中之一。

 

这里的“痰”,既包括我们通常说的、由呼吸系统分泌的、可咯吐而出的、有形可见的痰液,如黄痰、白痰、泡沫痰、血痰等;也指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时,停积或流窜于脏腑组织之间的“无形之痰”。

 

痰最爱藏在肺脾肾

 

中医认为,痰湿的产生主要受脾、肺、肾三大脏腑影响,故有“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肾为生痰之本”之说。

 

肺为贮痰之器

肺部痰证最易被人察觉和感受,可分为热痰、燥痰、寒痰及湿痰。
 
  • 热痰表现为咳吐黏稠黄痰并伴有热象;

 
  • 燥痰量少而黏、咳吐不利、口鼻干燥;

 
  • 寒痰、湿痰均表现为痰液清稀量多,灰白有沫。

 

 

脾为生痰之源

脾虚生痰或寒湿困脾往住是内外邪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多以运化功能障碍为特点,临床可分为痰热犯胃、痰浊中阻、痰瘀内结三种类型。

 
  • 痰热犯胃表现为恶心呕吐、胃脘胀痛等;

 
  • 痰浊中阻表现为不思饮食、腹胀腹泻、体倦身重;

 
  • 痰瘀内结表现胃脘疼痛,日久不愈,或吞咽困难等。

 

肾为生痰之本

中医认为,人体最重要的阴阳二气寄藏于肾,肾主水液开关,开阖不利,则水湿内聚为痰,故治痰从肾着手可防止痰湿再生。
 
临床可分肺肾气虚型和肺肾阴虚型,前者兼见浮肿畏寒、腰膝冷痛,后者多兼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看痰能辨疾病

 

有经验的呼吸科医生往往可以根据痰液的量、性状、颜色及气味进行疾病判断。

 

 

!

透明黏痰

可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患者。前者发病时间多在一周以内,后两者往往反复发作,有数月甚至数年的咳痰史。

 

由于气管、支气管内的腺体肥大,引起分泌物的量增加,且黏液分泌细胞增多,痰液黏稠度增加。

 

!

脓性黏痰

常见于化脓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患者。大量炎性细胞吞噬病原微生物后死亡形成脓液,同时又有大量黏液分泌物相混而成。

 

支气管炎及肺炎初期,痰液由稀薄泡沫转脓性。细菌性肺炎,痰液常呈黄色黏稠;肺炎链球菌肺炎,痰液可为铁锈状;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痰液为绿色;肺阿米巴感染,痰液呈棕褐色并带腥臭味;克雷伯菌肺炎,痰液为砖红色、胶冻样。

 

!

痰中带血

由于气道充血水肿,毛细血管破裂引起出血。长期痰内带血或伴有胸痛、消瘦,特别是长期吸烟者,要警惕肺癌。黑色血痰见于陈旧性出血,如伴胸痛、呼吸困难要警惕肺栓塞可能。

 

支气管炎,痰中带鲜红血丝,常见于支气管炎。肺水肿,心功能不全患者夜间或劳累后咳出血性泡沫样痰,可见于肺水肿。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常出现鲜血痰,多由病灶侵犯血管引起。

 

!

大量脓痰静置时分层

多见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急性感染期,痰量可达数百毫升,痰液可分为泡沫黏液、脓性分泌及坏死组织沉淀物。如痰液有恶臭气味,则提示可能合并厌氧菌感染。

 

 

!

拉丝黏痰

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感染患者,痰呈白色透明,黏稠不易咳出,可拉成长丝。多见于免疫力下降人群。

 

!

大量水样痰

多见于肺炎型肺癌患者,每日均可咳出100毫升以上的水样痰液,静置后可分两层,表面泡沫层和底层水样层,如患者出现逐渐增加的水样痰,务必及时就诊。

 

需要注意的是,如出现以上所提到的各种异常痰液情况,请及时来医院就诊,完善痰液相关细菌、真菌、病毒以及肿瘤相关检查,在疾病初期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深秋养生,先化痰

 

深秋,咳嗽咳痰的人很多,在中医看来,痰是引发多种疾病的因素。

 

痰流注于经络,会阻滞气机,导致肢体麻木;停留在胃部,阻碍胃气和降,可出现恶心呕吐;阻痹在心脉会引起胸闷心痛;阻滞于咽喉,嗓子会有异物感。

 
因此,深秋强身健体,需从化痰开始。
 

 

药物治痰

 

二陈汤是祛痰的经典方,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乌梅组成,可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如有咳嗽、咯痰量多、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均可加减使用此方。
 
痰证因脾虚不运所致,患者会出现胃虚食少、便溏、面色萎黄、四肢乏力等表现,当以健脾为主,可选六君子汤加减。
 

 

按摩祛痰法

 

丰隆、天突、云门等穴位有宣肺止咳、化痰散结的作用,日常可以尝试按摩穴位帮助祛痰,每次按3~5分钟,每日2次。

 

 

 

日常防痰

 

经常咳嗽痰多或痰湿体质的人,注意以下几点有助防痰排痰:

 

避免风寒湿侵入,不要久居湿地;饮食宜清淡,不要过食油腻,少吃甜食,少喝冷饮;适量运动、晒晒太阳,可提升阳气,有助肺气舒张,消散痰饮和湿气;烟易伤肺、酒易生痰,最好戒除或尽量少抽少饮;常吃些薏米、赤小豆、芡实、山药、冬瓜等健脾的食物。

 

最后提醒,痰证表现复杂,临床有寒痰、热痰、湿痰、燥痰等之分,使用以上方法调理前最好请医生辨证一下体质。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3.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4.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cccrea_service@wotaotao.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文章
  • 水果中蕴含的中医智慧:橘子|京智康

    水果中蕴含的中医智慧:橘子|京智康

  • 防高血压有个「关键年龄」|健康社区

    防高血压有个「关键年龄」|健康社区

  • 防高血压有个「关键年龄」|健康社区

    防高血压有个「关键年龄」|健康社区

  • 为什么越老越该「囤」点肉?|健康社区

    为什么越老越该「囤」点肉?|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