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合作热线: 15658179397 客服热线: 400-996-2682
健康科普

除“四害”,医疗监督执法由“打”向“治”延伸

字号+ 作者:健康报 来源:健康报 2024-03-15 我要评论

评论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十部门联合发文提出,加强医疗监督跨部门执法联动、严厉打击破坏公平就医秩序的行为。 (点击蓝字阅读政策全文) 这个工作

 

评论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十部门联合发文提出,加强医疗监督跨部门执法联动、严厉打击破坏公平就医秩序的行为。(点击蓝字阅读政策全文)这个工作部署直指“医托”“号贩子”“黑救护”“黑护工”,有望破解单一部门监管难的问题。

    

“医托”“号贩子”“黑救护”“黑护工”是医疗监督执法重点关注的“四害”,极大损害患者就医权益。要注意的是,铲除“四害”,要走出“抓了放,放了抓”的怪圈,除了强调“严打”,更要注重“善治”。

    

“四害”的共同特点是存在于灰色或黑色地带,披着虚假的外衣攫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医托”通过搭讪引导、宣传能治疑难杂症等手段,引诱欺骗患者到非法医疗机构、不良药店看病购药;“号贩子”游荡于医院附近,伺机在网上挂号平台抢占号源,然后加价倒卖给患者,扰乱正常医疗秩序;“黑救护”冒充急救车辆、无证开展医疗运输,没有医疗专业人员也没有专业设备,还常常坐地起价;“黑护工”经常抢地盘、争客户,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在医院内照顾患者没有章法。

    

“四害”令人深恶痛绝,多年来,各有关部门、各地予以重拳打击,有力震慑了不法分子。然而,在严打势头过后,“四害”往往会死灰复燃。究其原因,除了“四害”具有团伙性、隐蔽性,因不法利益巨大不惜铤而走险外,监管“九龙治水”也是症结所在。以打击“医托”为例,由于我国暂无可依据的法律条文,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无法针对机构雇用“医托”的行为进行有效打击和处罚,只能将“医托”问题移交给公安机关,并建议以涉嫌诈骗群众钱财进行查处。而相关部门“各管一段”,难免会出现举证难、取证难,进而可能导致惩戒力度不够,陷入“打而不死”的恶性循环。

    

铲除“四害”毒瘤,必须监管全链条协同发力。此次十部门联合发文,强调“加强执法联动”“形成执法合力”,全链条、无死角治理的导向更为明确,有望破解各部门单打独斗的困境,堵塞监管漏洞,用攥紧的拳头给予“四害”更有力的打击。

    

“医托”为什么存在?“号贩子”为什么屡禁不绝?“黑救护”“黑护工”为什么一直能找到生存的土壤?找准症结、对症下药,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创新驱动。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增加护理资源供给等方面进一步挖潜增效,确保“良币”充分、高效、便捷供给,才能有效驱逐“劣币”。

    

现实中,有些患者希望能获得导诊、陪同就医、专车接送、高端护理等服务,由此衍生出特定的消费市场。这些细分的服务领域有别于“医托”“号贩子”“黑救护”“黑护工”,既可以吸纳就业,又能满足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对这些新情况,还需要加强前瞻研究,着力解决好“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3.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4.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ts@jingzhikang.org.cn),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文章
  • 儿童安全莫大意,居家“四防”看这里→

    儿童安全莫大意,居家“四防”看这里→

  • 周末宅家,健康吃好“四餐”的关键

    周末宅家,健康吃好“四餐”的关键

  • 脖子一转就咔咔响的人,可能是颈椎“不稳”了

    脖子一转就咔咔响的人,可能是颈椎“不稳”了

  • 下肢是人体的“血糖仪”,医生提醒留意5个变化

    下肢是人体的“血糖仪”,医生提醒留意5个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