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邹德慧:浅谈PTCL的诊疗现状和进展

字号+ 作者: 医脉通-llx 来源:医脉通血液科 2021-10-26 我要评论

医脉通有幸邀请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邹德慧教授接受采访,就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诊疗现状和进展进行分享。

为进一步促进国内外白血病和淋巴肿瘤诊断领域的交流与发展,“第六届抗白血病·淋巴瘤国际高峰论坛暨CSCO抗白血病联盟&抗淋巴瘤联盟巡讲——哈尔滨站”于2021年7月8-10日在哈尔滨举办。本次论坛汇聚了国内外众多优秀的白血病和淋巴瘤专家,对新药研发及临床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值此期间,医脉通有幸邀请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邹德慧教授接受采访,就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诊疗现状和进展进行分享。

 

PTCL的分类和临床特征

 

PTCL是一种成熟T淋巴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发病率低于B细胞淋巴瘤。国际上相关统计显示,PTCL约占NHL的15-20%。PTCL在中国约占NHL的20%-25%,其中南方沿海地区NK/T细胞淋巴瘤(NKTCL)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虽然PTCL的发病率相比于B细胞淋巴瘤较低,但是PTCL的分类较为复杂。2016年WHO将PTCL分为多达29种不同疾病亚型。
 
PTCL根据临床表现简要分为四大类,分别为皮肤型、淋巴结型、结外型、白血病型。目前PTCL的诊断和治疗均面临着较多的困难和挑战。

 

PTCL的诊疗进展和挑战

 
不同PTCL亚型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遗传学改变及免疫特征,多数缺乏特异性的细胞遗传学或分子遗传学标记,因此诊断存在较大的困难和干扰,相比于大多数B细胞淋巴瘤亚型误诊和漏诊的情况更多。由于PTCL发病率比较低,每种亚型的病例数相对较少,因此目前PTCL的治疗面临的挑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PTCL治疗缺乏大样本、高证据级别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支持。目前大部分PTCL的治疗依然沿用NHL的治疗方案,例如结性PTCL依然采用CHOP/CHOP样方案作为治疗的基石,但是其疗效远远不如多数B细胞淋巴瘤。CHOP/CHOP样方案在其他PTCL亚型患者中的疗效同样并不理想,仍需要更多的临床探索发掘更好的治疗方案。其次,目前相关研究机构针对PTCL的投入相对较少,PTCL新药的研发远远落后于B细胞淋巴瘤,针对PTCL发病机制、信号通路的相关研究相比于B细胞淋巴瘤也是明显落后的。
 
但是最近几年国内外在PTCL的诊断、发病机制,分子标志物以及预后分层等方面取得较大进步,同时针对性开发了一些新药,目前部分新药已经在临床上获得了较好的疗效。例如针对CD30阳性PTCL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在传统方案基础上联合抗CD30单抗维布妥昔单抗明显提高了治疗有效率和缓解率,使更多年轻患者能够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巩固治疗,从而提高了这部分患者的整体疗效。部分特殊亚型PTCL,如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AITL),随着对其病理和发病机制了解更加深入,也开发出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案,比如双表观遗传联合治疗,相比既往联合化疗明显降低了治疗毒性反应,并显著提高了治疗有效率和完全缓解率。期待未来PTCL相关研究能够取得更多突破,探索出更多高效的新药治疗方案,为广大PTCL患者带来更多临床获益。
 
 
 
 
 
 
 

邹德慧  教授

  •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淋巴瘤诊疗中心主任医师

  •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淋巴瘤学组副组长

  • 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

  • 中国老年肿瘤学会淋巴血液专业委员会委员

  • 天津市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研究联盟委员

  • 《中华血液学杂志》通讯编委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3.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4.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cccrea_service@wotaotao.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文章
  • 邹德慧:新药时代,滤泡性淋巴瘤的治疗策略

    邹德慧:新药时代,滤泡性淋巴瘤的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