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邵喜英:科学应对乳腺癌治疗中的常见不良反应

字号+ 作者: 医脉通 来源: 医脉通肿瘤科 2022-01-18 我要评论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喜英教授,为我们分享乳腺癌治疗中常见不良反应的管理。

 
 

2021年5月14-16日,备受瞩目的第五届杭州湘湖国际乳腺癌峰会(HXIBCS)暨第六届杭州湘湖乳腺癌中青年论坛在杭州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汇聚众多乳腺癌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乳腺癌诊疗新进展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医脉通有幸采访到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喜英教授,为我们分享乳腺癌治疗中常见不良反应的管理。

 

专家简介:邵喜英教授

 
  •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疗组长

  • 浙江省免疫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乳腺癌/多学科诊疗学组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细胞代谢与炎癌转化学组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 浙江省肿瘤诊治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秘书

  •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 浙江省数理医学会肿瘤精准诊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 浙江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 浙江省医师协会乳腺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医脉通:心脏毒性是临床使用蒽环类药物需关注的重要问题,其具有剂量依赖性,但又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您在临床实践中是如何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剂量调整?

 

邵喜英教授:对于乳腺癌患者,目前蒽环类药物仍然是治疗的基石,因此蒽环类药物所致的心脏毒性也是我们临床上关注的焦点。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发生呈剂量依赖性,累积用药剂量越高,发生心脏毒性的风险就越大。一般来说,阿霉素总剂量不宜超过450mg/㎡,表柔比星总剂量不宜超过900mg/㎡,而聚乙二醇化脂质体多柔比星总剂量不宜超过2000mg/㎡。与传统蒽环类药物相比,聚乙二醇化脂质体多柔比星以脂质体作为外壳包载普通多柔比星,外层再经聚乙二醇长链分子修饰,具有毒性小、保留和提高药物疗效的优点。因此,我们在临床上针对早期低危的乳腺癌患者,可能选择“去蒽环”;但是对于高危患者我们仍然需要保留蒽环类药物,尤其是对于高龄或有心脏病史的患者,我们可以采用脂质体蒽环类药物,保留疗效的同时降低心脏毒性。此外,在应用蒽环类药物时可以使用一些心脏保护剂如右丙亚胺来减少心脏毒性的发生。总而言之,对于蒽环类药物的使用,一方面要对剂量进行严格的管理;另一方面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合理应用,以保护患者的心脏安全。

 

医脉通: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临床上,怎样才能做到早期识别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哪些不良反应需要特别关注,以及如何处理?

 

邵喜英教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乳腺癌中应该说是刚刚起步,IMpassion130研究是在乳腺癌免疫治疗领域第一个取得阳性结果的III期临床试验,从此乳腺癌打开了免疫治疗之门。但是该适应证在中国尚未获批,因此临床应用尚未普及。通过我们中心开展的免疫治疗相关临床研究发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不良反应谱比较广,常见的主要为内分泌毒性,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炎等;肺毒性(如肺炎)、心脏毒性(如免疫性心肌炎)等比较少见。患者一旦出现咳嗽咳痰,我们可能马上安排患者进行CT扫描查看是否出现免疫相关性肺炎以便及时处理。同样如果患者出现胸闷气短,那么我们也会马上对患者进行心脏功能的监测,及时干预。关键在对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进行严格管理,重在预防和监测高危人群。此外,在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时我们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ECOG PS评分,PS评分较好的情况下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患者获益更多,而且应用越早,患者获益越好。
 

 
 
 
我淘健康打造家门口的“会客厅”
 
京智康+健康社区引领家庭医疗生态
 
我淘健康构建“互联网+健康社区”服务新生态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3.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4.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cccrea_service@wotaotao.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文章
  • 徐开林:CAR-T细胞治疗后疾病复发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京智康

    徐开林:CAR-T细胞治疗后疾病复发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 马军:详解应对IDH1突变AML的“破敌良策”

    马军:详解应对IDH1突变AML的“破敌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