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合作热线: 15658179397 客服热线: 400-996-2682
健康讲座

健康城市如何区分免疫治疗再挑战与再治疗的概念

字号+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今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肿瘤 2022-03-19 我要评论

不同于传统的治疗模式,肿瘤免疫抑制作用促使了免疫逃逸和无限增殖的特征,而免疫治疗的出现,显著改善了黑色素瘤、肺癌等实体瘤患者的预后。

                                                                                                                                                                                                                                                                                                                                                                                                                                                                                                                                                   

不同于传统的治疗模式,肿瘤免疫抑制作用促使了免疫逃逸和无限增殖的特征,而免疫治疗的出现,显著改善了黑色素瘤、肺癌等实体瘤患者的预后。尽管如此,在不可手术或转移黑色素瘤患者中有60%后续会出现进展或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免疫治疗“再挑战”是肿瘤患者十分关注的,在停止免疫治疗(ICI)一段时间后,能否再次启动ICI对于患者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期特邀解读专家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崔传亮教授、刘佳勇教授、王轩教授,详述黑色素瘤免疫治疗再挑战、再治疗和强化治疗的概念和定义。

 

                                                                                                                                                                                                                                                                                                                                                                                                                                                                                                                                                   

再治疗:定义为辅助治疗结束后复发后使用相同治疗类别的重复治疗,在完成PD-1单抗辅助治疗后复发的部分患者中显示出活性。

 

再挑战:定义为在对不可切除或转移性疾病的先前治疗有临床益处的患者中,在疾病进展后使用相同治疗类别的重复治疗。

 

1.崔传亮教授点评:临床意义与文章亮点

国外报道约40%~60%的晚期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对一线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有反应,而在不可手术或转移黑色素瘤患者中有60%后续会出现进展。2021年8月一项发表在《欧洲肿瘤学杂志》(Eur J Cancer)的研究综述评估了来自临床试验的长期随访数据,还纳入了回顾性研究的数据。对于辅助治疗复发或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再挑战、再治疗和升级的临床选择值得深入讨论。

 

目前针对于辅助治疗复发或晚期黑色素瘤进展患者已有大量数据发表,再挑战、再治疗和升级的临床选择值得深入讨论。本综述评估了来自临床试验的最新长期数据,还考虑了最近回顾性研究的数据。对于辅助治疗或晚期系统治疗中复发的黑色素瘤患者,给予再治疗,再挑战的定义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临床研究的数据也对进一步PD-1耐药后的前瞻性研究设计及临床治疗选择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1.1 从定义看再挑战与再治疗

 

1.1.1 再治疗定义

 

再治疗定义为辅助治疗结束后复发后使用相同治疗类别的重复治疗,在完成常规的PD-1单抗辅助治疗后复发的黑色素瘤患者中应用再治疗(使用同级别的治疗方案),部分人群能够从中获益。而在PD-1单抗辅助治疗期间复发的患者中,再次使用PD-1单抗单药治疗似乎并未带来临床获益,有必要在这些患者中更换或升级治疗方案。BRAF/MEK抑制剂和伊匹木单抗(单独或联合PD-1单抗)在辅助治疗期间和之后复发的患者中均显示出临床活性。

 

再挑战指在对不可切除或转移性疾病的先前治疗有临床益处的患者中,在疾病进展后使用相同治疗类别的重复治疗。应用帕博利珠单抗再挑战可能再次实现疾病控制,如有可能,强化治疗(PD-1抑制剂联合其他药物)应优先于 PD-1抑制剂单一疗法再挑战,因为已证明有更高的反应率。PD-1单抗联合CTLA-4单抗比单独使用CTLA-4单抗更有效,且毒性并未显著升高。此外,lenvatinib+帕博利珠单抗、entinostat+帕博利珠单抗和relatlimab+纳武利尤单抗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期待未来能够有再治疗和再挑战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数据,特别是PD-1单抗+CTLA-4单抗以外的联合治疗方案,为免疫治疗后进展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1.2. 从指南看再挑战与再治疗

 

再治疗的原则: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2022.v2版皮肤黑色素瘤指南:1. 既往1L治疗进展,2L可考虑使用类别不同的药物;2. 既往单药抗PD-1单药进展,后续治疗使用伊匹木单抗或双免(抗PD-1+抗CTLA-4)等。3. 既往抗PD-1+抗CTLA-4进展,后续可考虑临床研究、T-VEC、高剂量IL-2,化疗等。

 

再挑战的原则NCCN 2022.v2版皮肤黑色素瘤指南指出再挑战:应考虑既往治疗疾病是否得到控制,是否毒性残留,是否为有症状的疾病进展,是否伴随脑转移等。针对既往达到疾病控制(CR/PR/SD),无毒性残留,中断治疗3个月复发/进展的患者可考虑重启同类别药物治疗。

 

2. 刘佳勇教授:辅助治疗中再治疗、再挑战和强化治疗的选择

2.1. 黑色素瘤标准辅助治疗方案

 

CheckMate-238研究比较了2种ICI用于ⅢB/C期或Ⅳ期黑色素瘤完全切除术后辅助治疗的疗效,入组的906例患者随机接受纳武利尤单抗(3 mg/kg)或伊匹木单抗(10 mg/kg)治疗[1]。最近更新的数据显示,纳武利尤单抗组的4年无复发生存率(RFS)为51.7%,而伊马替尼组为41.2%(HR=0.71,P=0.0003)。两组4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分别为59.2%和53.3%,而4年总生存(OS)率接近(77.9% vs. 76.6%,HR=0.87,P=0.31)。不良反应方面,在接受纳武利尤单抗治疗的452例患者中,有35例(7.7%)因治疗相关不良事件(AE)而停止治疗,而这一比例在接受伊匹木单抗治疗的患者中高达41.7%,两组中Ⅱ/Ⅳ级迟发性不良反应(距离最后一次给药>100天)分别有3例和7例。这项研究证实了纳武利尤单抗对于高危黑色素瘤患者人群是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案,且相较于伊匹木单抗安全性更为突出。

 

KEYNOTE-054研究确立了帕博利珠单抗用于Ⅲ期黑色素瘤辅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该研究中纳入患者随机分成帕博利珠单抗组(514例,200 mg,Q3W,1年)和对照组(505例),对照组复发的患者可交叉至免疫治疗。最新数据显示,帕博利珠单抗组的3年RFS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3.7% vs. 44.1%,HR=0.56,P<0.001)[2]。接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的患者中,BRAF突变患者的3年RFS率为62%,这一数据与COMBI-AD研究中接受达拉非尼和曲美替尼的患者近似。42周后,帕博利珠单抗组有14%的患者存在局部疾病进展(PD),而在对照组则有19%(HR=0.73);两组发生远处转移的比例分别为25%和40%(HR=0.57)。其他研究也证实了帕博利珠单抗能够为ⅢA~ⅢC期黑色素瘤患者带来RFS和DMFS获益[3-4]。由安慰剂组交叉接受帕博利珠单抗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为39%,3年RFS率为32%,与Keynote-006和CheckMate-067研究相近。研究还提示接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的患者免疫相关AE(irAEs)的发生率与较长的RFS显著相关。

 

在IMMUNED研究中,Ⅳ期黑色素瘤患者分别接受纳武利尤单抗、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和安慰剂[5]。中位随访时间28.4个月,双免组的中位RFS尚未达到,纳武利尤单抗(NIVO)组为12.4个月,安慰剂组为6.4个月,双免组和NIVO组相较安慰剂组疾病复发风险分别降低78%和44%。但在两个免疫治疗组中,发生irAEs的比例较之前报道的研究较高。IMMUNED研究提示,在Ⅳ期黑色素瘤患者中,有必要进行辅助治疗以改善患者临床结局,而双免治疗的疗效更为显著。对于联合治疗的方案,IMMUNED研究给予4周期纳武利尤单抗1 mg/kg和伊匹木单抗3 mg/kg,q21d,此后给予伊匹木单抗3 mg/kg,q2w。而在CheckMate-915研究中[6],则应用伊匹木单抗1 mg/kg,q6w+纳武利尤单抗200 mg,q2w,但在这项研究中,双免治疗方案相较于纳武利尤单抗并未改善患者RFS,其可能与伊匹木单抗剂量过低有关。有研究曾证实接受10 mg/kg伊匹木单抗治疗的患者较3 mg/kg组有着更长的OS和PFS。

 

2.2.辅助治疗中进展和复发后的再治疗和强化治疗

 

在辅助免疫治疗后,出现疾病复发或进展的患者该如何选择系统治疗方案尤其值得关注(图1)。

 

目前关于再治疗的前瞻性研究数据较为有限。在KEYNOTE-054研究中,47例患者在完成帕博利珠单抗辅助治疗的6个月后出现复发,其中20例患者再次接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其中9例患者是不能切除的Ⅳ期黑色素瘤,在这9例Ⅳ期患者中,再治疗的疗效较低,仅有1例完全缓解(CR),中位PFS为4.1个月[7]

 

Owen等人[8]进行的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显示,在接受PD-1单抗进行辅助治疗的Ⅲ/Ⅳ期黑色素瘤患者中,有17%(147/850)会在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复发。在136例皮肤黑色素瘤患者中,104例(76%)在治疗期间复发(中位治疗时间3.2个月),32例(24%)在辅助治疗结束后复发(12.5个月)。复发患者的中位RFS为4.6个月。59例(43%)患者是局部复发,但有37%的患者会在其后出现远处转移,77例(57%)患者为远处转移复发。65%的复发患者接受了系统治疗,其中20例是在辅助治疗后发生PD。在这20例患者中,2例接受PD-1单抗再治疗,2例接受伊匹木单抗为基础的治疗方案,9例接受BRAF/MEK抑制剂。2例接受PD-1单抗再治疗的患者分别在辅助治疗后的5.6个月和13.5个月后复发,并且仍能从PD-1单抗中获益。在104例于辅助治疗期间复发的患者中,6例患者继续接受PD-1单抗治疗,但均未有效;33例患者接受以伊匹木单抗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其中8例(24%)有效;23例接受BRAF/MEK抑制剂,其中18例(78%)有效。该研究提示,PD-1单抗单药辅助治疗期间复发的患者中,以伊匹单抗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和BRAF/MEK抑制剂能够为患者带来获益,而继续应用PD-1单抗单药的临床获益十分有限。而对于完成常规PD-1单抗辅助治疗的患者,再次应用PD-1单抗可能会令患者获益。

 

在另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中,da Silva等人[9]评估了PD-1/PD-L1单抗单药辅助治疗后复发的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疗方案。其中44例(12.4%)是完成PD-1单抗辅助治疗后进展,8例(18%)接受了伊匹木单抗治疗,其中1例对治疗有应答,36例(82%)升级为PD-1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其中13例出现缓解。这项研究表明双免联合治疗更具有优势。

 

3. 王轩教授:晚期黑色素瘤的再治疗、再挑战和强化治疗的选择

3.1. 晚期黑色素瘤治疗的标准治疗

 

最近,三项晚期黑色素瘤大型Ⅲ期临床试验的生存数据更新,表3汇总了三项研究的5年PFS率和OS率。CheckMate-066研究在初治BRAF野生型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中,评价纳武利尤单抗对比达卡巴嗪的疗效和安全性。纳武利尤单抗组5年OS率为39%,达卡巴嗪为17%(HR=0.5,P<0.0001)[10]

 

CheckMate-067在无法切除或转移的Ⅲ/Ⅳ期黑色素瘤患者中,分为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三个治疗组[11]。有趣的是,在BRAF V600突变患者中,双免治疗较纳武利尤单抗单药的优势更为突出,值得进一步探索伊匹木单抗在BRAF V600突变黑色素瘤的价值。亚组分析显示,无论BRAF状态、基线LDH或转移数,双免联合和纳武利尤单抗单药治疗在OS和PFS方面的获益均优于伊匹木单抗单药。近期更新的数据显示,双免联合组的5年和6.5年黑色素瘤特异性生存率(MSS)在56%~57%之间,MSS曲线在3年后趋于平稳,表明3年后依然生存的患者死于黑色素瘤疾病的概率非常低

 

一项汇总分析对CheckMate-069/067研究中的双免方案和CheckMate-067/066研究中的纳武利尤单抗数据进行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CR率均是20%左右,但接受双免治疗的CR患者中其后未接受其他治疗且生存超过5年的比例更高(86% vs. 70%)[12]。此外,双免联合治疗组的无治疗间隔时间比纳武利尤单抗组更长,这表明联合治疗可以达到更持久的CR。在双免治疗组中,基线LDH、肿瘤负荷和M分期与CR率显著相关,而在纳武利尤单抗组中,CR率与基线LDH、肿瘤负荷和PD-L1表达相关。该研究同时得出重要结论,治疗的前12个月内达到CR提示患者能够获得更好长期生存。

 

Keynote-006研究比较了帕博利珠单抗(10 mg/kg)对比伊匹木单抗(3 mg/kg)用于无法切除的Ⅲ/Ⅳ期黑色素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接受帕博利珠单抗有14%的患者达到CR,而在伊匹木单抗组中仅有3%。所有完成2年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的CR患者在5年时均存活[13]。值得一提的是,Keynote-002研究中伊匹木单抗治疗后复发的患者应用帕博利珠单抗再治疗的OS优于化疗再治疗,但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14]

 

对Keynote-001/002/006试验中共计1558例接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的患者进行汇总分析显示,BRAF野生型和BRAF V600E/K突变黑色素瘤患者的ORR分别为39.8%和34.3%,4年PFS率(22.9% vs. 19.8%)和OS率(37.5% vs. 35.1%)近似[15]。与未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BRAFi±MEKi治疗的患者基线状态更差,ORR(28.4% vs. 44.2%)、4年PFS率(15.2% vs. 27.8%)和OS率(26.9% vs. 49.3%)也更低。综上所述,无论患者BRAF V600E/K突变状态或既往有无接受过MEKi±BRAFi治疗,帕博利珠单抗均能够为晚期黑色素瘤带来获益在Keynote-001/002/006安全性数据分析中,17.7%的患者发生Ⅲ/Ⅳ级irAEs,有2例治疗相关死亡。而这项研究还发现,帕博利珠单抗的疗效在发生irAEs和未发生irAEs的患者之中相近,且是否应用激素治疗irAEs,也与免疫治疗的疗效不相关[16]

 

3.2.晚期黑色素瘤进站后的再挑战和强化治疗

 

Ⅲ期Keynote-006研究中,对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后进展患者的再挑战治疗进行了分析。15例初始治疗达到SD/PR/CR的患者进展后,再次挑战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其中3例CR,4例PR,5例SD,另有2例仍在评估之中。这些结果表明,ICI再挑战可以控制黑色素瘤进一步发展。

 

一项Ⅱ期研究对PD-1单抗单药治疗后进展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接受强化免疫治疗的疗效进行了探索。进展的患者接受4周期的帕博利珠单抗(200 mg,q3w)联合低剂量伊匹木单抗(1 mg/kg,q3w)和2年的帕博利珠单抗维持治疗。研究结果显示,强化治疗的有效率为29%,患者中位PFS和OS分别为5.0个月和24.7个月,27%的患者发生Ⅲ/Ⅳ级AE[17]

 

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对接受PD-1/PD-L1单抗治疗后进展的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纳入了355例PD-1/PD-L1单抗耐药患者,88%存在转移,患者在复发或进展时接受伊匹木单抗或伊匹木单抗+ PD-1单抗(强化)治疗。在转移患者中,接受伊匹木单抗联合PD-1单抗的中位PFS为3.0个月,接受伊匹木单抗单药的患者中位PFS为2.6个月(HR=0.69,P=0.0019),两组的中位OS分别为20.4个月和8.8个月(HR=0.50,P<0.0001)。研究者认为,PD-1/PD-L1单抗治疗后进展的黑色素瘤患者中,应用双免联合方案可能较伊匹木单抗单药带来更长的PFSOS,且AE也基本相当。

 

Betof Warner等人进行了一项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关于黑色素瘤患者PD-1单抗再治疗/再挑战的回顾性研究,纳入了396例患者,其中102例(25.8%)达到CR,23例随后出现PD[18]。在不可切除的Ⅲ/Ⅳ期非葡萄膜黑色素瘤亚组中(78例),患者因任何原因停止PD-1单抗治疗后再次接受ICI治疗,34例(45.6%)患者接受PD-1单抗单药治疗,其中5例(14.7%)有效,2例达到CR;44例(56.4%)患者接受伊匹木单抗+PD-1单抗治疗,11例(25%)有效,3例患者获得CR。初始抗PD-1治疗的最佳总体疗效(BOR)与再挑战治疗之间的相关性并未被评估。

 

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在黑色素瘤治疗中具有潜力,近期也有研究首次报道了这一联合方案的数据。Ⅱ期LEAP-004研究纳入了103例既往接受过PD-1/PD-L1单抗或CTLA-4单抗后进展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应用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强化治疗,ORR为21.4%,中位OS为14个月。45%患者出现Ⅲ/Ⅳ级治疗相关AE。这项研究展示了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强化治疗的出色表现,结果令人鼓舞[19]

 

免疫检查点受体LAG-3是细胞增殖和T细胞激活的负调控因子,也是十分具有潜力的ICI。在一项Ⅲ期临床试验中,LAG-3抗体relatlimab联合纳武利尤单抗治疗黑色素瘤患者的PFS数据显著优于纳武利尤单抗单药治疗(10.1个月  vs. 4.6个月,HR=0.75,P=0.0055)[20]。在另一项Ⅰ/Ⅱ期研究中,接受过PD-1/PD-L1治疗的患者应用纳武利尤单抗+relatlimab强化治疗后,整体人群ORR为11.5% (DCR49%),而在LAG-3≥1%的患者中,ORR为18%(DCR64%)[21]。此外,帕博利珠单抗联合entinostat(选择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也显现出色的有效性,在PD-1单抗治疗后进展的人群中,ORR达到19%[22]

健康城市是世界卫生组织在1994年给健康城市的定义。是一个不断开发、发展自然和社会环境,并不断扩大社会资源,使人们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能够互相支持的城市。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傅华教授等提出了更易被人理解的定义:“所谓健康城市是指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各个方面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障广大市民健康生活和工作,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有机结合的发展整体。
 
我淘健康以大数据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为理念,以“全民健康”建设为目标,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健康城市建设效果,以健康城市发展指数为依据,普及健康城市建设标准,加快推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解读专家

崔传亮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黑色素瘤及泌尿肿瘤内科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

主要从事黑色素瘤及泌尿系统肿瘤的内科治疗

2010年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访问学者

CSCO黑色素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

参与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黑色素瘤诊疗指南的编写

CSCO尿路上皮癌专业委员会秘书

北京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头颈部黑色素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多项黑色素瘤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工作

负责并参与了多项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

作为主要参与人获得了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中国抗癌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中华医学会科技奖三奖

华夏医学奖三等奖等奖项

刘佳勇 教授

北京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行政副主任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中国抗癌协会软组织肉瘤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北京骨科分会骨肿瘤学组委员

CSCO黑色素瘤委员会委员

CSCO黑色素瘤青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骨肿瘤和骨转移瘤青年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肢体肿瘤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委会化放疗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皮肤肿瘤专委会外科学组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与软组织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肿瘤整形分会委员

北京抗癌协会早癌筛查委员会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委员会循证评价专委会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头颈肿瘤MDT专委会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热疗专委会委员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肺癌转移性骨病MDT协作组委员

《中华肿瘤防治》青年编委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编委

 

王  轩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黑色素瘤及肉瘤内科

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博士

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

JCO中文版杂志中青年编委、审稿专家

第一作者论文荣获2015年中国临床肿瘤学科基金优秀论文奖

2021年ASCO Merit Award研究奖获得者

2014年获得美国肿瘤学会国际奖学金支持,于美国密西根大学肿瘤中心学习

2015年作为访问学者于澳洲黑色素瘤中心研修学习

擅长黑色素瘤的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

 

 

参考文献(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1] Weber J, Mandala M, Del Vecchio M, Gogas HJ, Arance AM, Cowey CL, et al. Adjuvant nivolumab versus ipilimumab in resected stage III or IV melanoma. N Engl J Med 2017;377: 1824e35.

[2] Dummer R, Hauschild A, Santinami M, Atkinson V, Mandala` M, Kirkwood JM, et al. Five-year analysis of adjuvant dabrafenib plus trametinib in stage III melanoma. N Engl J Med 2020;383:1139e48.

[3] Eggermont AMM, Blank CU, Mandala M, Long GV, Atkinson VG, Dalle S, et al. Longer follow-up confirms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benefit of adjuvant pembrolizumab in high-risk stage III melanoma: updated results from the EORTC 1325-MG/KEYNOTE-054 trial. J Clin Oncol 2020;38:3925e36.
 

 
 
 
我淘健康京智康打造海悦花园健康社区新样板
 
京智康助推“健康社区+健康小屋”数字化建设
 
我淘健康引领健康城市服务落地实践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3.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4.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ts@jingzhikang.org.cn),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文章
  • 来自中医师的叮嘱—热热热!如何安度炎夏?

    来自中医师的叮嘱—热热热!如何安度炎夏?

  • 肠道菌群失调,如何应对?

    肠道菌群失调,如何应对?

  • 口腔溃疡、关节痛……可能是自身免疫出了问题

    口腔溃疡、关节痛……可能是自身免疫出了问题

  • 人体“恒温”的秘密藏在耳朵,低1℃就伤害免疫力

    人体“恒温”的秘密藏在耳朵,低1℃就伤害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