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人招募: 18858102946 客服热线: 400-996-2682
行业报告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治保障有新变化

字号+ 作者:健康报 来源:健康报 2023-09-04 我要评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自今年9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共8章,包括总则、无障碍设施建设、无障碍信息交流、无障碍社会服务、保障措施、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自今年9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共8章,包括总则、无障碍设施建设、无障碍信息交流、无障碍社会服务、保障措施、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等。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有利于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全体人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近日,健康报记者就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治保障,以及医疗场景、老年人居住环境中的无障碍建设现状等,进行采访,观察相关领域面临和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相关报道从今天起推出,敬请关注。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是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的根本性制度保障,其相较2012年颁布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在内容上有哪些变化?释放出哪些信号?

 

重点人群变化
将老年群体纳入其中


专家认为,《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与《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相比,突出变化之一是重点保障人群的扩大。《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总则第一条明确“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而《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在此处的表述为“保障残疾人等社会成员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将老年人纳入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点保障人群,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法律部主任王旭表示,这一调整紧扣老龄社会的切实需求,呈现出立法鲜明的特点。
    

“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进程加快,加强面向老年群体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时机正在逐步成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冯文猛指出,从创建老年友好型社区到打造老年友好型城市,“老年友好”试点范围逐步扩大,更广视角下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已有实践经验。
    

老年人的数字融入困境一度成为社会治理的痛点和难点。《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公共服务场所涉及医疗健康、社会保障、金融业务、生活缴费等服务事项的,应当保留现场指导、人工办理等传统服务方式。
    

“在相关服务的提供中,不只是保留人工窗口的问题,而是涉及整套流程的再造,要使其符合老年人的操作习惯和实际需要,并解决人工服务与信息服务转轨过程中所暴露的细节问题。”《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执笔人、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黎建飞以医疗场景为例解释,“比如,医院在保留现场挂号服务的基础上,还需增加现场号源。”他指出,医疗机构将是评判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是否落地生效的重点场所。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广泛而深远,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有助于为老年人提供便利,也将鼓励低龄老年人走出家庭、进入就业市场,从而释放社会劳动潜力、提升社会消费能力。”王旭说,《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同时妥善处理保障重点与惠及全体的关系,规定“残疾人、老年人之外的其他人有无障碍需求的,可以享受无障碍环境便利”,将最大限度提升无障碍环境的包容性、普惠性和通用性。

 

法律位阶变化
可有助解决实际难题


“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从条例上升为法律后,法律位阶提高,法律约束力增强。”冯文猛说。
    

“提高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立法层级,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有助解决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实际难题。”王旭解释,对比《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增设“保障措施”“监督管理”两个专章,进一步明确所有权人、管理人的维护管理职责,强调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监管和检查。同时,在“法律责任”一章中,对擅自改变无障碍设施的用途或者非法占用、损坏无障碍设施等行为作出禁止性规定,明确相应法律责任。
    

“从此前的调研情况来看,一些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存在保障不充分、监管不到位的现象,部分缺失、损坏或不达标。比如,老旧街道部分路段盲道缺失、无障碍电梯长期停用、无障碍停车位被占用等,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可能形成安全隐患。”王旭介绍,针对上述“重建设轻维护”的问题,《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标准和规范予以明确,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更科学、节约、创新、融合。
    

在黎建飞看来,无障碍设施建设重在系统、连续。无障碍环境由一个个环节串联起来,残疾人融入社会生活的信心也正是在点点滴滴中建立的。倘若某个环节缺失,无障碍设施建设就无法形成一个闭环,效果将大打折扣。比如小区内的无障碍设施再到位,假如楼内没有设置无障碍电梯,残疾人也很难迈出畅行的第一步。

 

黎建飞认为,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法律施行后,起草实施条例、开展公益诉讼、开展执法检查、开展无障碍环境评估等一系列工作需紧随其后。

 

章目内容变化
开启全景式建设规划


对比《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将原有章目“无障碍社区服务”更名为“无障碍社会服务”,下设条目也由4条扩充至9条;围绕医疗健康、社会保障、金融业务、生活缴费等服务事项,均提出更翔实而具体、更有针对性的无障碍环境建设要求。
    

“社区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单元。从社区服务过渡到社会服务,一方面,所涉及的服务内容更为广泛,由此开启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全景式规划;另一方面,社区服务相对侧重硬件设施的建设,而社会服务则将软性服务囊括其中,强调多维度的服务支撑以及服务与服务之间的紧密衔接。”冯文猛说,《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施行后,残疾人、老年人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都会进一步拓展。
    

黎建飞认为,从无障碍社区服务到无障碍社会服务,传递出国家层面关注残疾人、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命宽度的信号。不同部门应形成合力,从文化、旅游、邮政、电信、交通、商业等各个方面为残疾人、老年人提供便利。
    

除前述变化和特点外,《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也对公众长期关注的无障碍服务问题作出回应。例如,针对药品说明书“字小如蚁”的问题,《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完善药品标签、说明书的管理规范,要求药品生产经营者提供语音、大字、盲文、电子等无障碍格式版本的标签、说明书。
    

“此前有医药企业反映,提供无障碍格式版本的标签、说明书,会增加生产成本。”黎建飞指出,老年人往往存在多药并用的现象,错服、漏服将会引发严重后果,相关企业要学会算长远账、算整体账。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3.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4.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ts@jingzhikang.org.cn),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