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给7700万成年人的“独居指南”|我淘健康

字号+ 作者:生命时报 来源:生命时报 2022-01-18 我要评论

「独居」前,需要知道3件事

一个人吃、一个人住、一个人生活……从“空巢老人”到“空巢青年”,这样的生活状态看似自由,却常被贴上孤独、辛酸的标签。

事实上,独居作为仅次于夫妻与孩子组建的核心家庭模式,已成为第二稳定的家庭形态。

 

一份截至2016年的数据显示:

 

  • 17岁以上美国人中,50.2%是单身独居

 

  • 北欧国家独居人口早已超过半数

 

  • 韩国“一口之家”占30%

 

  • 日本独居人口占比达40%

 

近日,62岁演员刘雪华在综艺节目中展示了自己独居24小时的生活状态:一个人做家务、吃饭、喂狗、和姐姐通电话、睡觉……她表示,自从丈夫去世后,她已经独居了十年。

 

其中,她提到自己独居24小时开着电视,这一细节引发网友对于“该不该独居”的探讨。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采访专家,解读我国独居人口攀升的背后原因,并为不同独居者提供“定制化”的生活建议。

 

受访专家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任远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应用中心测评主管 肖震宇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华信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 张改改

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 迟毓凯

 

我国成年独居人群超7700万

 

据民政部最新统计,截至2018年,我国有超过2亿单身成年人,其中包括7700多万独居成年人,预计2021年这个数字将上升到9200万,甚至可能过亿。

 

根据我国统计局人口普查数据,我国“一人户”家庭占所有家庭的比例呈现以下趋势:

 

 

从独居人群的年龄分布来看,呈现明显两极分化:

 

  • 一极是老年人。《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指出,我国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近10%,辽宁、山东、江苏、广东、浙江、上海等6个东部省份和城市,75岁以上独居老人最多;

     

  • 另一极则是中青年人。受教育程度越高、经济实力越好的城市青年,越有可能选择独居。另外,因离婚、异地工作而独居的人群也在不断增多。

 

任远表示,这主要是因为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发展、人口迁移流动带来的社会现象,越来越多人选择独居是客观存在的趋势。

 

很多年轻人因为教育水平提高、独立性增强、结婚年龄推迟等原因,更专注于自身的发展和成长,主动选择独居。

 

那些背井离乡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不少也处于家庭分离或单身独居的状态。迁移流动人口面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高昂的生活成本,将婚育计划延后,选择一个人生活。

 

随着健康寿命延长,老年人空巢和独居的比重也在提高。一些老年人有着更多独自享受生活的条件和意愿,但那些高龄、丧偶、孤寡的老人大多都是“被迫”独居,无人照看。

 

 

从心理学层面讲,人们主动选择独居主要有以下两大原因:

 

社交不需要面对面打交道

现在的生活越来越便捷,有了远程办公、网上购物、线上娱乐,人们不需要面对面打交道也能维持一定的社交。

 

自我价值的提升

人们更加看重自我价值,自由、适应性、个人选择是最受现代人珍视的准则。因此,很多人不想迁就别人的生活方式,也不干扰别人的生活,更愿意享受自主安排的生活。

 

正如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一书中所说:“我这个人是那种喜爱独处的性情,或者说是那种不太以独处为苦的性情。每天有一两个小时跟谁都不交谈,独自跑步也罢,写文章也罢,我都不感到无聊。”

 

独居可能带来3大安全风险

 

独居虽然能充分享受到个人自由,但也不全然美好。除了会带来一些心理和生理层面的挑战,独居还可能面临安全风险。

 

!

发生意外难呼救

居家跌倒是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老年人通常会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如果突发急性心梗或低血糖等,很容易导致肢体性障碍、意识不清、昏厥等,独居老人根本无法应对。

 

!

孤独感更强烈

《中国青年报》曾对2000人进行过一项调查,57.9%的“空巢青年”表示缺乏感情寄托。不过一个人是否感觉孤独,决定因素是其本身,而非家居者数量。

 

 

孤独情绪可能更多表现在“被迫”独居的老年群体中。一些老年人不仅独居,还因为身体机能的衰老而不爱出门,久而久之,会因为疾病等产生焦虑、孤单感,无人诉说。

 

有研究发现,丧偶的老年人尤其需要社会支持,独居后,自我封闭与强烈孤独感现象十分普遍。

 

!

生活方式不健康

一项针对北京婚恋青年的调查显示,年轻人的人际交往圈子很窄,加之交通和时间成本很高,导致没有多余精力开展人际交往,“宅”成了主旋律。

 

“一人独居、两眼惺忪、三餐外卖、四季网购、五谷不分”是很多年轻独居者的真实写照。

 

一个人很容易凑合过,饥一顿饱一顿,饮食营养质量低,宅在家运动少,长期这样生活会危害健康。

 

需要提醒的是,老年人选择独居前一定要注意评估健康,千万别因为不想麻烦子女或不愿受束缚而逞强,曾突发过心血管疾病、身体衰弱的老年人应当避免独居。

 

建议老年人每年根据“FRAIL量表”评估一次健康风险:

 

  • 有疲劳感;

     

  • 有阻力感(上一层楼梯就感到困难);

     

  • 自由活动下降(不能行走超过一个街区);

     

  • 5种以上疾病共存;

     

  • 一年内体重下降超过5%。

 

满足其中三项就意味着有衰弱症状,跌倒等风险较高,不宜独居。

 

给3类独居者的“生存建议”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无论是自我享受还是迫不得已,都应该有个好的心理状态,这样才能把日子过好。3类独居者不妨尝试以下方法:

 

拼事业的年轻独居者

做好时间管理

对独自在外打拼的年轻人来说,独居可能是一种婚姻前的过渡,也可能是不婚不育的选择。

 

主动选择这种生活方式的年轻人多是享受独居的,但也有可能面临一些实际问题,如居家环境脏乱、无聊寂寞难以排解、生活太过单调、独来独往变得不善交际等。

 

建议这类独居者做好以下几点:

 

  • 做好时间管理,将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

     

  • 培养一两样爱好,不断充实学习;

     

  • 与朋友每月聚会一次,定期组团出去游玩;

     

  • 一人吃饭要学会合理搭配,少吃外卖和垃圾食品;

     

  • 每周运动健身三次;

     

  • 可以养宠物、养花等来寄托感情。

 

离婚的中年独居者

拓宽社交圈

近十年来,中国离婚率持续走高,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已经超过30%。离婚后,恢复单身的男女多数选择独居生活,或带着孩子生活,这当中以享受独居的中年女性为主。

 

与年轻人相比,无论人格和经济上,中年人都更独立,生活能力强,加上多年积累的社交圈,更适应没有家庭羁绊的生活。

 

可是又因为曾经有过家庭,独居也会带来一些烦恼,尤其是时常纠结于继续独立生活还是重新接受亲密关系的两难选择。

 

建议这类独居者要做好4件事:

 

  • 重拾独居生活的能力,尤其是男性,以往在家庭中过度依赖妻子的照顾,独居后要锻炼照顾自己的能力。

     

  • 把目光重新投到自己身上,少了束缚后,可以提升职业技能,投资自我,追求更好的发展。

     

  • 对于还想组建家庭的,可以再次寻觅生活伴侣,积极拓宽社交圈。

     

  • 减少无意义的社交,多留些时间给亲人。

 

丧偶的老年独居者

更要注重安全

与独居的中青年相比,这些鳏寡孤独多是被动的,例如儿女在外打拼,没人照顾。当然,也有的老人更乐意独自生活,只是儿女可能会有些不放心。

 

对于独居老人来说,有几个安全生活的要点:

 

  • 备好安全生活用品。如医药包、拐杖、轻便推车、手机等,定期与子女、亲人通话,聊聊近况,让亲属掌握动态。

     

  • 防诈骗。对于不了解的信息和人,多向儿女询问意见。

     

  • 每年定期到医院体检。有慢病的按时服药、复查;有残障方面问题的报备居委会或社区,遇到问题随时联系。

     

  • 建立社交圈。很多独居的老人都舍不得身边的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没事可以约出来跳舞、打牌、下棋、旅游等。

     

  • 寻找价值感。趁着身体硬朗再找点力所能及的事做,积极参与公益组织,既能服务社会,又增加自我价值感。

     

  • 重新寻找幸福。有研究称,婚恋是老人克服老龄阶段孤独和追求晚年幸福生活的有效手段,年老仍可拥有浪漫。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3.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4.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cccrea_service@wotaotao.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文章
  • 控血糖的方法分享给糖友们

    控血糖的方法分享给糖友们

  • 请多给肿瘤“判官”点时间

    请多给肿瘤“判官”点时间

  • 研究揭示「中年发福」的真相

    研究揭示「中年发福」的真相

  • 秋冬补肾吃什么好?中医给你举个“栗子”|健康社区

    秋冬补肾吃什么好?中医给你举个“栗子”|健康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