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快讯

互联网医疗行业里的三足鼎立

字号+ 作者: 陪伴你的 来源:大脑管家 2021-12-12 我要评论

互联网医疗企业逐渐细分出了:医疗服务、医药服务和健康服务,这三大主要赛道。

今年,国家卫健委发布《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成为2021年互联网医疗领域最重磅的政策。
文件当中明确划分出了AI辅助与AI替代、医与药等多组关系之间的红线,既为行业的核心行为划清边界,又将促使行业不同赛道分化出日渐明显的特征。
尤其是,其中明确提出禁止AI替代医生接诊,禁止先购药后补方,禁止药品回扣等规定,事关医疗质量与安全,必要性极强。
经过多年发展,互联网医疗企业因历史资源积累、战略方向调整、收入结构等不同,逐渐细分出了:医疗服务、医药服务和健康服务,这三大主要赛道。
未来,互联网医疗行业将以《细则》为契机,借助数字化基础设施继续升级服务质量,建立起数字化健康管护组织,放大有限医疗资源以提高用户健康水平。
为用户减少开支的同时,也为医保、商保控费,进而获得多元化的支付方支持。
1. 医疗服务
对于医疗服务领域的企业来说,其创立的大背景是医疗服务体系存在诸多痛点,包括医疗资源供需失衡且分布不均、服务体系效率低下、各参与方信息不对称等,而数字化恰好能助力解决这些问题。
该领域以在行业深耕多年的互联网医疗企业为主,在医疗资源覆盖和积累方面有先发优势,其尝试与探索产生了诸多开创性意义。
企业典型特征是整合线上线下、院内院外资源,重塑医疗服务流程,促进服务提质增效。
2015年,微医创办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开创了在线预约、远程诊疗、在线处方、药品配送、在线支付等一系列融合式创新医疗服务的先河。
此后,互联网医疗行业经历了低谷,也目睹了曙光,兴衰波折之后,有难以为继的企业陆续退出,也有新的企业成立。
坚持下来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公司终于在2020年抗疫过程中迎来了高光时刻。
随着互联网医疗可连接的资源更丰富,该领域也涌现出服务链更长的互联网疾病管理。
具体来看,数字化主要从以下几个层面为医疗服务体系提质增效。
最基础的层面,通过互联网医院高效连接医院、医生和患者,患者足不出户即可在线就医,甚至是看到北上广地区的名医专家,减少来回奔波的时间与交通成本。
时至今日,在线复诊、线上处方、送药到家等,仍是互联网医疗最基本的功能。
在进阶层面,互联网医疗实现了线上资源连接的同时,开始连接线下医疗机构,尤其是一定区域内从三级医院到基层医疗机构的各级资源。
通过数字化平台,区域内的医疗资源实现横向联动、纵向贯通,以实现更加有序的优化配置。
再往上一层,由于前两个层面已构筑起数字化基础设施,一定区域内线上线下、各级各类医疗资源得以贯通、重组。
这些基础设施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提高区域健康水平的同时,还可基于大数据处理、智能监控等能力为支付方节省开支,最终获得支付方认可,尤其是医保支付的认可。
2. 医药服务
在医药服务领域,企业的显著特征包括:从医药电商切入互联网医疗
当前药品和非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日化等)销售及相关服务占比较高,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低,也因此相关企业的财报中一直都未将医疗服务收入单列。
由于医和药原本就存在着强关联,医药电商经过多年发展,为了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除了销售药品之外,逐渐以互联网医院为载体,将服务范围延伸至在线问诊、电子处方、疾病管理等。
医药服务领域,企业主要通过供应链体系搭建推动药品流通相关参与方的线上化,以实现自身的价值主张。
针对C端,医药电商平台地域覆盖范围广、销售规模大,药品采购议价能力强,药品在消费端的销售价格有优势,平台以便捷的购买方式、配送渠道以及惠民的价格提升药品可及性。
针对B端药店,平台可利用流量优势为线下药店引流,并将在线问诊开方、慢病管理、客户管理系统等开放给药店,增强药店综合服务能力与管理能力,使药店服务不局限于单次、低频的药品销售。
针对B端药企,由于平台能积累大量的C端用户和销售数据,又通过互联网医院连接了医生用户,能充分运用这两端的用户画像,成为医药数字化营销渠道,为药企提供高效、精准的医患触达,提升药企在消费端与医生端的认知度与影响力。
3. 健康服务
健康服务领域内,企业主要过互联网咨询、科普内容及其他数字化赋能的形式,解决用户对健康问题的疑惑,聚焦于诊前或诊后,帮助用户进行疾病预防与筛查,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对大众来说,医疗健康需求除了疾病状态时的治疗诉求之外,也会产生要由专业知识来指导的健康需求,例如孕产、育儿、减重等。
这些人群中,许多问题无需就医,只需在遇到困惑时获得权威解答,再自行处理即可,必要时再就医。
健康服务公司更加重视诊前和诊后,他们面向C端的服务主要有医学科普、健康课程、健康消费品、在线咨询和问诊、筛查转诊等,同时为B端客户提供数字营销服务,其B端客户不只是来自医疗行业,还包括大量健康消费品企业。
在这些模式中,企业扩大了覆盖群体,服务场景多样,汇聚各个类型的流量入口,也能与医疗健康行业之外的企业形成合作,从而获得营收。
不过,尽管许多生活场景并不涉及医疗行为,但仍要求企业具备高度专业的医学知识,才能获取用户信任,产生足够影响力。
在上述三个赛道不断地交叉融合的基础上,"专科疾病互联网医疗服务"应运产生,且对三种服务内容均有所涉及。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3.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4.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cccrea_service@wotaotao.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文章
  • 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联盟酝酿大动作

    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联盟酝酿大动作

  • 互联网医疗价值专家研讨会

    互联网医疗价值专家研讨会

  • 互联网医疗开启淘汰赛,关系药品零售

    互联网医疗开启淘汰赛,关系药品零售

  • 互联网诊疗越来越“主动”

    互联网诊疗越来越“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