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时云飞:病理诊断新技术助推淋巴瘤诊疗革新

字号+ 作者: 医脉通 来源:医脉通血液科 2021-10-29 我要评论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时云飞教授分享我国淋巴瘤诊疗现状和病理诊断的新进展。

淋巴瘤是病理分型和临床表现极其复杂、疑难病例较多的一类恶性肿瘤。近年来,淋巴瘤的诊断、分期、治疗方式和疗效判断等变得越来越精细,在推动淋巴瘤诊疗精细化的进程中,病理诊断起到了重要作用。2021年7月3日-4日,第三届血液肿瘤精准检测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值此期间,医脉通特别邀请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时云飞教授,分享我国淋巴瘤诊疗现状和病理诊断的新进展。

 

淋巴瘤诊疗蓬勃发展,病理科鼎力相助

 

淋巴瘤病理分型复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颁布的《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分型及标准》,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分为170多个类型。时云飞教授指出,该分类标准结合了形态学、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以及新型二代测序手段检测出的分子变异,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分型标准,是指导临床的重要依据,极大地改善患者的诊断和预后。

 

尽管已有先进的分类标准,但是淋巴瘤的生物学行为和治疗方案选择差异很大,特别是对于疑难病例,需要多学科团队的配合,来为患者提供精准的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方案。在这样专业的多学科诊疗团队中,病理科处于核心地位。时云飞教授指出,在复发难治淋巴瘤患者的早期筛查方面,新型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包括二代测序、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技术的综合应用,丰富了肿瘤生物标记物的检测手段,可有效指导疾病诊断,预后评估,从而提高复发难治患者的生存获益。对此,时云飞教授分享了一例40岁男性患者的案例,在多家医院诊断结果不一的情况下,通过基因重排和二代测序检测,最终被确诊为早期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据此为患者制定了合适的治疗方案,使患者获得良好的疗效。

 

病理技术推陈出新,迎接精准化时代到来

 

病理学检查是淋巴瘤诊断的主要手段,需综合应用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技术以及流式细胞术等多项技术。其中免疫组织化学可用于鉴别淋巴瘤细胞的免疫表型,并据此判断疾病的细胞来源(如B或T/NK细胞)和分化、成熟程度等。进一步通过组合相关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进行不同病理亚型的鉴别诊断;FISH检测技术可以发现特定的染色体断裂、易位或扩增等,对特定染色体异常相关淋巴瘤的辅助诊断有指导意义;淋巴细胞抗原受体基因重排检测技术可用于辅助鉴别淋巴细胞的增殖属性(单克隆性与多克隆性),以及无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诊断的淋巴瘤,是对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的重要补充。其他检测技术还包括二代测序、流式细胞技术等,均是常规病理学诊断方法有利辅助手段。

 

对于病理诊断新技术,时云飞教授总结道,分子生物学的技术使淋巴瘤的诊断更加的精准化,有助于疾病的分型,推动了病理诊断观念的更新,同时在阐明发病机制,指导靶向治疗方面也有促进作用。

 

技术的更新也对病变组织标本提出了新的要求。时云飞教授认为,为保证淋巴瘤形态和组织结构的异型性,应以手术活检获取的病变组织标本为优;若无法获得,可通过空芯针穿刺获取组织条,并在组织离体以后半小时内使用福尔马林固定。

 

总结

在淋巴瘤治疗精准化时代,病理学检查是淋巴瘤诊断的必由之路,病理科医生是淋巴瘤多学科诊疗团队的核心成员。在病理检查技术不断更新的推动下,淋巴瘤的诊疗未来必定充满希望,为淋巴瘤患者带去更多获益。

 
 

 

 
 
 
 
 
 

时云飞 教授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医师

  •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病理科副主任(挂职)

  • 曾在美国City of Hope国家癌症中心访学

  • CSCO抗白血病淋巴瘤联盟青年委员会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病理专业委员会淋巴瘤学组委员

  • 北京抗癌协会淋巴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 北京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淋巴瘤学组委员

  • 从事病理工作10余年、擅长常见肿瘤病理诊断,侧重淋巴瘤病理诊断及科研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3.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4.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cccrea_service@wotaotao.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文章
  • 白鸥:多组学时代下淋巴瘤诊疗进展及展望

    白鸥:多组学时代下淋巴瘤诊疗进展及展望

  • 邹德慧:新药时代,滤泡性淋巴瘤的治疗策略

    邹德慧:新药时代,滤泡性淋巴瘤的治疗策略

  • 张会来:淋巴瘤免疫治疗与临床应用时机

    张会来:淋巴瘤免疫治疗与临床应用时机

  • 李小秋教授:淋巴瘤分子病理进展与临床治疗指导

    李小秋教授:淋巴瘤分子病理进展与临床治疗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