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王华庆:中国溶瘤病毒发展迎来新机遇

字号+ 作者:医脉通肿瘤科 来源:医脉通肿瘤科 2021-12-08 我要评论

医脉通特邀南开大学天津人民医院的王华庆教授,为我们分享溶瘤病毒研发现状以及《溶瘤病毒治疗恶性肿瘤临床应用上海专家共识(2021年版)》的意义。

 

溶瘤病毒凭借多项抗肿瘤机制以及优势,成为肿瘤免疫疗法中冉冉上升的新星。但目前临床医生对于该疗法缺乏足够了解,临床应用尚无统一规范,且国内外缺乏相关共识。《溶瘤病毒治疗恶性肿瘤临床应用上海专家共识(2021年版)》的发表将为临床医师规范使用溶瘤病毒类药物提供参考。对此,医脉通特邀南开大学天津人民医院的王华庆教授,为我们分享溶瘤病毒研发现状以及《溶瘤病毒治疗恶性肿瘤临床应用上海专家共识(2021年版)》的意义。

 

专家简介:王华庆 教授

南开大学天津人民医院副院长 肿瘤诊治中心主任 

 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肿瘤研究所所长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全国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常务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常委

中国老年协会肿瘤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

天津市医学会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医学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国家食品与药物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专家

 

医脉通:近年来,溶瘤病毒的研究数量呈现增长趋势,2021年ASCO大会中,数项溶瘤病毒临床研究入选了壁报展示或口头汇报。请您谈一谈,溶瘤病毒的研发现状如何?

 

王华庆教授:溶瘤病毒是一类能选择性地感染并杀死肿瘤细胞,且不损伤正常细胞的天然或重组病毒。基础研究显示,溶瘤病毒可以利用肿瘤的特异性畸变以及干扰素生成缺陷,“溶解”肿瘤细胞,同时释放大量肿瘤抗原。被释放的肿瘤抗原可作为免疫治疗的佐剂,且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诱导对免疫治疗不敏感的“冷”肿瘤转变为“热”肿瘤。此外,溶瘤病毒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可感染和破坏肿瘤血管系统,诱导中性粒细胞内流,导致血管塌陷和肿瘤细胞死亡。以上这些研究机制,使得溶瘤病毒被国内外专家同道越来越重视。

 

迄今为止,头颈部鳞癌、恶性黑色素瘤、乳腺癌、胃肠道肿瘤、肺癌以及血液肿瘤都是溶瘤病毒的研发热点。一项分析了近20年溶瘤病毒临床试验的研究显示,溶瘤病毒已开展了近百项临床研究,其中最多的是恶性黑色素瘤相关临床研究。我们可以看到,除恶性黑色素瘤外,溶瘤病毒在实体瘤和血液肿瘤领域“多点开花”。目前,溶瘤病毒的临床研究多为早期研究,包括Ⅰ期和Ⅱ期临床试验,其中Ⅰ期临床试验占了一半左右,Ⅱ期、Ⅲ期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

 

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已批准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溶瘤病毒产品上市。我国在2005年,批准了第一个溶瘤病毒产品——重组人5型腺病毒联合化疗用于治疗晚期鼻咽癌患者,证明了我国的溶瘤病毒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重组人5型腺病毒成为了中国首个且唯一上市的溶瘤病毒类抗肿瘤药。

 

医脉通:谈及重组人5型腺病毒,在今年的ASCO大会中,一项关于重组人5型腺病毒联合mFOLFOX6/FOLFIRI+贝伐珠单抗治疗不可切除的结直肠腺癌肝转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入选了壁报展示。可否请您谈谈重组人5型腺病毒的研发现状?

 

王华庆教授2021年ASCO大会壁报展示的研究,是由上海第十人民医院许青教授牵头的一项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方面的研究,即重组人5型腺病毒联合mFOLFOX6/FOLFIRI+贝伐珠单抗的研究,该研究引发了国际上的关注。

 

重组人5型腺病毒是以5型腺病毒载体为主链构建的一种删除E1B-55 kD和E3区基因片段的溶瘤病毒,不损伤正常细胞,特异性攻击P53基因突变的肿瘤细胞,从而杀伤肿瘤细胞。自2005年获批上市以来,重组人5型腺病毒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

 

肝癌是重组人5型腺病毒的又一大研发热点,包括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用于中晚期肝细胞肝癌(HCC)患者的治疗。有学者回顾性分析了TACE单用或联合重组人5型腺病毒治疗HCC的疗效。研究显示,重组人5型腺病毒联合TACE可显著改善中晚期HCC患者的总生存期(OS)。此外,在治疗肺癌导致的恶性胸腔积液中,重组人5型腺病毒亦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因此,将来溶瘤病毒的研发,除热衷于头颈鳞癌(鼻咽癌为主,包括牙龈癌、舌鳞癌和喉鳞癌等)外,在HCC领域也应有一席之地。我国作为肝癌发病大国,重组人5型腺病毒成为国内肝癌患者的新希望。

 

医脉通:目前已经上市的溶瘤病毒产品,如重组人5型腺病毒以及T-VEC,采用瘤内注射的给药方式。请您谈一谈,溶瘤病毒不同给药方式存在哪些不同?

 

王华庆教授目前溶瘤病毒类药物多种多样,如腺病毒、疱疹病毒等,这些产品最常用的给药方式为瘤内注射,这是目前治疗效果最好的一种方式。此外,溶瘤病毒的给药方式还包括静脉给药、门静脉给药、腹腔内膜给药以及胸腹腔给药等。溶瘤病毒的类型、肿瘤所在位置以及治疗目的等因素均会影响溶瘤病毒的给药方式。

 

  • 瘤内注射:这种给药方式可将病毒颗粒直接注射进肿瘤中,与肿瘤细胞结合,从而绕过了血液稀释、抗体中和等问题,同时降低了脱靶风险。但这种给药方式可能会引起未注射部位或远端肿瘤病灶反应较差。对于体内胸腹部等较深部位的病灶,瘤内注射仍存在多重挑战,如CT定位以及B超定位穿刺困难。若肿瘤位于肝脏边缘,瘤内注射存在漏出脏器等安全隐患。此外,给药剂量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 静脉注射:这种给药方式很方便,肿瘤的化疗以及靶向治疗大都采用这种方式。静脉注射后,通过血液使药物到达多部位的转移病灶,且与化疗、靶向治疗等给药方式一致,具有良好的便利性以及给药安全性。但与瘤内注射不同的是,静脉注射给药后面临血液稀释的问题,因此药物到达肿瘤病灶的浓度比瘤内注射的浓度低。且由于这种给药方式无法直接到达肿瘤病灶,存在较高的脱靶风险。此外,静脉给药需要更高的剂量,以使肿瘤组织内溶瘤病毒达到有效浓度。

 

  • 门静脉注射:就原发性肝癌或肝转移病灶而言,门静脉注射可增加肝脏对于病毒的暴露程度,但这种给药方式具有较高的侵入性,带来安全性风险。

 

医脉通:溶瘤病毒发展约有百年历史,但国内外尚无溶瘤病毒相关指南。此次《溶瘤病毒治疗恶性肿瘤临床应用上海专家共识(2021年版)》的发表,您认为这将会为溶瘤病毒的发展带来哪些利好?

 

王华庆教授此次《溶瘤病毒治疗恶性肿瘤临床应用上海专家共识(2021年版)》的发表,具有重大意义。这是以上海肿瘤专家为主的共识,结合国内外溶瘤病毒治疗恶性肿瘤方面的最新进展,以循证医学为依托,临床专家共同制定的共识,引领我国溶瘤病毒治疗恶性肿瘤的规范,指引临床研究方向。

 

2005年,我国批准了重组人5型腺病毒联合化疗用于晚期鼻咽癌患者,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多数医师对于溶瘤病毒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循证医学证据缺乏足够的了解,对于溶瘤病毒的用法、剂量及疗效评价标准等方面均缺乏统一规范及指导。此次共识的发表,将会推动临床医师对于溶瘤病毒循证医学证据的了解,并提供规范化用药指导,推动溶瘤病毒的学术发展以及临床研究进展,为我国相关指南制定提供证据,进而深度普及溶瘤病毒疗法,惠及更多患者。
 

 
 
 
我淘健康打造家门口的“会客厅”
 
京智康+健康社区引领家庭医疗生态
 
我淘健康构建“互联网+健康社区”服务新生态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3.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4.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cccrea_service@wotaotao.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文章
  • 郭军:让世界听见更多“中国之声”

    郭军:让世界听见更多“中国之声”

  • 郭军:免疫治疗在中国黑色素瘤治疗中的机遇与挑战

    郭军:免疫治疗在中国黑色素瘤治疗中的机遇与挑战

  • 马军:为提升白血病的疗效和可及性贡献中国力量

    马军:为提升白血病的疗效和可及性贡献中国力量

  • 彭军:成人ITP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更新解读

    彭军:成人ITP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更新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