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刘荫华:乳腺外科与新辅助治疗的进展回顾与未来展望

字号+ 作者: 医脉通 来源:医脉通肿瘤科 2022-02-12 我要评论

医脉通有幸采访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荫华教授,为我们分享乳腺外科治疗与新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

 
导读

"2021乳腺癌治疗年度进展回顾"于2022年1月8日以线上会议为主的形式隆重召开。本次会议聚焦2021年度国际、国内乳腺癌领域的重要进展,邀请乳腺癌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乳腺癌的转化研究、外科治疗、放射治疗、早期乳腺癌和晚期乳腺癌治疗进展进行主题演讲,回顾总结改变乳腺癌临床实践的重要研究结果。与会期间,医脉通有幸采访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荫华教授,为我们分享乳腺外科治疗与新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

 

 
 
 
 
 
 

刘荫华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组长

北京医学会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乳腺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医脉通
 

2021年乳腺癌领域研究硕果频出,推动着临床实践发生改变,您所在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今年实现了哪些突破?

 

刘荫华教授
 

首先,非常荣幸能参加由江泽飞教授牵头组织的“2021乳腺癌年度进展回顾”会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是具有百年历史传承的国内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之一,作为教学医院,对患者做出准确的诊断和规范的治疗,这是我们始终坚持的宗旨。我院乳腺疾病中心成立于2007年,10余年来,乳腺疾病中心全体同仁始终坚持多学科合作,诊断优先,诊断方法规范的基本原则。乳腺癌临床诊疗位于国内领先水平,去年收治的新发乳腺癌患者数超过500例。

 

目前,乳腺疾病中心承接了两项中华医学会乳腺外科学组的多中心研究,其中CSBrS-015研究评估了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接受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和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新辅助治疗的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率及耐受性,总入组例数超过1万例,经双靶联合化疗方案新辅助治治疗患者的pCR率近60%。但这一研究也暴露了乳腺癌新辅助治疗领域的部分问题,比如,各中心针对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新辅助治疗特别是双靶治疗的比例差距过大,具体数值为2%-60%不等,患者总体的治疗比例平均值仅约30%。

 

另一项研究CSBrS-021,共纳入全国近30家医院约7000例HER-2低表达早期乳腺癌患者,对新型抗体偶联药物(ADC)的临床合理应用数据进行了总结。对新型ADC的探索是乳腺癌分类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希望可以更好地贯彻分类治疗这一理念,也正在撰写与这一理念相关的指南,以进一步推动早期乳腺癌分类治疗的发展。

 

医脉通
 

2021年乳腺外科治疗领域的工作获得了哪些成就,您可否对此做一个总结?

 

刘荫华教授
 

2021年,在中华医学会会长赵玉沛院士指导下,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的41位同道共同撰写了中国第一部乳腺外科临床实践指南《中华医学会乳腺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该指南采用GRADE(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系统标准作为撰写依据,将指南采纳的证据等级分为Ⅰ、Ⅱ、Ⅲ、Ⅳ四类。指南撰写正式启动于2020年5月,完成于2021年5月,目前已经出版见刊。

 

此前,尽管国内外诸多指南为乳腺癌的诊疗提供了重要参考,但乳腺外科依然缺少具有高级别证据并适合中国临床实践要求的临床实践指南。例如,目前临床对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必要性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但有关示踪剂、切口位置和病理评价方式的选择,尚无指南作出详细说明。

 

而此次出版的《中华医学会乳腺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对上述问题,和多基因检测的合理选择以及BRCA基因突变患者对保乳手术或预防性双侧乳房切除的选择等多个问题,都从外科的角度给出了高级别的证据推荐。

 

此外,我们欣喜得知人民卫生出版社已经批准2022年5月出版《中华医学会乳腺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2版)》。2022版除了对旧有6个章节进行编修更新以外,还增加了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外科问题、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问题、炎性乳癌的外科治疗问题和首诊IV期乳腺癌的外科治疗问题4个新章节。在此,再次对执笔和参与编写的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也真诚希望得到同道的批评和指正。

 

医脉通
 

新辅助治疗已成为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仍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您如何看待未来乳腺外科中新辅助治疗策略的发展?

 

刘荫华教授
 

在江泽飞教授的带领下,中国乳腺癌分类治疗的理念越来越清晰,这其中,规范化诊断是分类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前提。CSCO指南和NCCN指南对早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适应症都进行了非常明确的推荐,但目前的执行情况仍存在诸多现实问题。例如,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双靶新辅助治疗在很多中心仍然是空白,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整体比例仅为2%-3%,这无疑已经与现在的分类治疗时代脱节。

 

与更加依靠内科医生的辅助治疗和全身治疗相比,新辅助治疗更贴近外科医生自己的本职工作,术业有专攻,对新辅助治疗的探索理应贯彻到外科医生的实践过程中。

 

我个人认为,乳腺外科医生是最热衷于知识的群体之一,在学习中,我们外科医生应该向内科医生虚心请教,明确如何使患者接受并坚持完成新辅助治疗,如何对新辅助治疗进行科学严谨的疗效评价,如何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以及手术术式等重点问题。

 

希望在CSCO BC的领导下,乳腺肿瘤科医生和乳腺外科医生能够更加团结,一起进步,共同推动中国乳腺癌的诊治水平更上一层楼!

 

 
 
 
我淘健康打造家门口的“会客厅”
 
京智康+健康社区引领家庭医疗生态
 
我淘健康构建“互联网+健康社区”服务新生态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3.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4.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cccrea_service@wotaotao.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文章
  • 王殊:乳腺癌新辅助治疗领域进展回顾与展望

    王殊:乳腺癌新辅助治疗领域进展回顾与展望

  • 闫敏:将增强HER2+乳腺癌脑转移患者药物治疗信心

    闫敏:将增强HER2+乳腺癌脑转移患者药物治疗信心

  • 邵喜英:科学应对乳腺癌治疗中的常见不良反应

    邵喜英:科学应对乳腺癌治疗中的常见不良反应

  • 王殊:乳腺癌新辅助治疗领域进展回顾与展望|京智康

    王殊:乳腺癌新辅助治疗领域进展回顾与展望|京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