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人招募: 18858102946 客服热线: 400-996-2682
人物专访

周新: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用药普及度

字号+ 作者: 黄玲玲 来源:医师报 2022-04-28 我要评论

近日,疫情暴发为呼吸慢病防治工作带来一定阻碍,同时也加重了患者疾病发作的程度,甚至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近日,疫情暴发为呼吸慢病防治工作带来一定阻碍,同时也加重了患者疾病发作的程度,甚至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当听到有人因急性哮喘不幸死亡这个消息时,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周新教授感到非常惋惜,“虽然哮喘无法根治,但一般只要做到规范用药,不擅自停药,哮喘是可以控制住的。”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周新教授

 

 
社会进步 可能增加哮喘患病危险因素

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我国患者基数大,患病率与致残率逐年攀升。根据《柳叶刀》发布的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显示,中国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在4.2%,全国约有4750万人,加上20岁以下的患病人群,总共约有6000万左右哮喘患者1。虽然中国的患病率低于欧美国家,但庞大的人口基数也使得疾病的“危险系数”不断增大,患病率逐年上升。“并不是说生活条件好了,哮喘就会减少。它是成反比的,社会越进步,生活条件越好,化学物质越来越多,哮喘患病率自然随之增高,不论成年人还是儿童,皆无例外。”周新教授说道。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哮喘患者的控制率总体远低于发达国家。2017年我国30个省市城区门诊支气管哮喘患者控制水平的调查,根据GINA定义的哮喘控制水平分级,结果显示我国城区哮喘总体控制率为28.5%,低于同时期欧洲11个国家的调查结果2。患病率上升而控制率不佳将加剧整体疾病负担,为我国居民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从医46年,周新教授一直致力于气道疾病和肺部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工作,尤其重视呼吸慢病防控工作。除了哮喘,慢阻肺也是一项患者群体非常庞大的呼吸慢病。周新教授解释说,“大家没有像重视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重视慢阻肺,但慢阻肺患者群体以及该病所造成危害一点不亚于这两个疾病。”社会老龄化也是慢阻肺发病人群越来越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慢阻肺患者也在逐年攀升。

 

 
新药问世 为慢病防治带来飞跃式发展
 

作为一种长期、尚无法根治的慢性疾病,药物是哮喘和慢阻肺治疗过程中一个重要利器。作为上世纪70年代便开始参加工作的一个“老呼吸人”,周新教授几乎见证了哮喘药物从效果一般、副作用大到效果越来越好、副作用越来越小的发展历程。80年代使用的支气管扩张剂为沙丁胺醇,疗效短,副作用大(心跳加快、手颤抖等),且长期使用以后反而对病人有副作用。90年代末,一批行业领先的企业、机构通过临床研究证实,每天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可控制哮喘发作。哮喘患者可每天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根据病情调整剂量,像高血压患者每天都要服用降压药一样,控制病情发展。这项发现实现了哮喘治疗的一个飞跃式发展,打开了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作为哮喘基础治疗的新格局。

 

与此同时,临床试验发现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与长效的支气管舒张剂(LABA)作为联合制剂一起使用可缓解患者支气管舒张症状,减少哮喘发作情况。哮喘治疗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2002年,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在中国面世,一天两次,每天使用,大多数患者因此实现了对于哮喘的理想的控制、减少急性发作情况。《2020版中国支气管哮喘指南》指出,通过规范的诊断及治疗,80%~90%哮喘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控制2

 

哮喘一般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轻型患者中还包括一部分不典型哮喘,如咳嗽变异性哮喘等,占比不多。从整个哮喘人群来说,轻中度哮喘患者占大多数,重度是少数,仅占3%~10%3。中度和重度患者须天天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加长效的支气管舒张剂(LABA),大部分患者均能有效控制哮喘。

 

周新教授指出,“20年来,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明显减少,除了得益于哮喘新药的不断出现,还有吸入装置不断更新、越来越方便的缘故。操作简便,对吸气流速的要求低,一天两次甚至一天一次吸入的频率增加了患者的依从性。此外,患者本人及家属对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态度也从抗拒到逐渐接受与认可。因为80年代以前讲到用激素,别说患者不愿意用,我们医生也不愿用,害怕有副作用,当时的顾虑很大。”事实上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用量非常小,以微克为单位,长期用不会有明显副反应,因此哮喘患者都能接受。2019年《GINA》也明确指出:“所有成人和青少年哮喘患者,都应该接受ICS的控制性治疗,不管是按需使用(针对轻度哮喘)还是每日使用,以降低发生严重急性加重的风险和控制症状4。” 

 

 
自我管理 打牢慢病防控工作重要基石
 

周新教授强调,针对哮喘患者,除了药物治疗,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也极为重要。慢病防控工作目标的逐步实现需要医生和患者两大主体之间的相互配合。

 

其一,患者本人一定要提高对疾病的认识,知晓疾病的严重性,提升对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建立起长期的疾病管理模式。周新教授指出,“哮喘患者不能觉得症状好了,就停用药物,这样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及至危害生命。”

 

其二,患者要知道疾病发作的预警信号。患者平时一定要常备常用药物及急救药物,且储备相关知识。比如哮喘轻度发作时应如何用药自救,何种情况需尽快就医。

 

其三,要坚持规范化用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医生没提出停药就需坚持天天用药。如果病情加重,如有胸闷、气喘、咳嗽增加的情况,要及时就医,听医生的诊疗结果。尤其重症哮喘患者必须坚持每天用药。慢阻肺、哮喘患者通常都一个误区,认为症状改善或症状不明显后便擅自停药。实则,两类患者稳定期时也需坚持长期的规范用药。对哮喘患者而言,还应学会吸入性药物正确的使用方法。周新教授表示,“装置不佳、使用不当就达不到最佳治疗效果。患者一定要请医生或护士指导,勤学习,不要自己琢磨,一旦使用错误容易导致疗效不佳”。

 

 
慢病防治 要及时倾听基层的声音
 

对于慢阻肺与哮喘的防治工作,周新教授一直不遗余力,他是全国性哮喘防治机构——中国哮喘联盟的总负责人之一,为推广哮喘的规范化治疗,提高我国的哮喘防治和研究水平,联盟组织过多场学术、科普活动。他牵头编写了我国哮喘诊治规范、上海市呼吸医师规范化教程,参与咳嗽诊治指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制定。凭借在哮喘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周新教授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合作)和上海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

 

尽管已为慢阻肺、哮喘的防控做了诸多的贡献,周新教授仍认为慢病防治工作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研究,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目前,最令他忧心的是基层慢阻肺、哮喘的诊疗水平与大城市中的医院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大部分患者分布在基层,基层医疗机构和人员的专业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慢阻肺和哮喘的诊断需用到肺功能仪,但是部分基层医疗机构肺功能仪的配置率较低。如果没有肺功能仪,可能会存在误诊的情况。“就像基层医院如果没有血压计,怎么去诊断高血压?”周新教授做了个形象的比喻。诊断哮喘的标准是肺功能检查,一定要有肺功能仪。仅凭患者的讲述无法确定诊断结果。诊断哮喘,既要结合临床症状,又要做肺功能检测。提高基层慢阻肺、哮喘诊疗水平,必须将哮喘的诊断流程明确地建立起来,同时,要提高肺功能仪的配置率和使用率,加强基层医生的肺功能仪使用培训工作更是势在必行。

 

“我们也走过很多基层地区,有的县医院连肺功能仪都没有,有的县医院肺功能仪用得非常好,这与当地的经济条件、医疗资源还有医护人员的培训都有关系。”

 

此外,还应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药物普及度和可及性。“受限于当地条件,有很多基层医院甚至还没有新药物,还停留在使用沙丁胺醇的‘老路’上面,连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都没有。”这样患者就无法获得规范化的治疗,治疗效果有限,长期疾病管理更是堪忧。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是医保范围药品,目前已被多省市纳入医保乙类用药中,但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用药中仍难见到它的身影。周新教授呼吁,我们一定要积极推广相关药物的普及程度,“希望将来在县医院、基层医疗机构中能看到大城市三甲医院中正在使用的这些基本用药。”

 

每个患者来看病时,都会问周新教授一个同样的问题:“我吃什么药能好?”周新教授希望,有一天这个问题能够换成:“我怎么才能控制好我的哮喘、慢阻肺?”这才说明,患者自身的疾病管理意识提高了。
 

健康城市是世界卫生组织在1994年给健康城市的定义。是一个不断开发、发展自然和社会环境,并不断扩大社会资源,使人们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能够互相支持的城市。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傅华教授等提出了更易被人理解的定义:“所谓健康城市是指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各个方面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障广大市民健康生活和工作,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有机结合的发展整体。
 
我淘健康以大数据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为理念,以“全民健康”建设为目标,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健康城市建设效果,以健康城市发展指数为依据,普及健康城市建设标准,加快推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我淘健康京智康打造海悦花园健康社区新样板
 
京智康助推“健康社区+健康小屋”数字化建设
 
我淘健康引领健康城市服务落地实践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3.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4.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cccrea_service@wotaotao.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文章
  • 孙晓东:在基层医院的三年学科发展之路

    孙晓东:在基层医院的三年学科发展之路

  • 王锡山:应提高结直肠癌患者MSI/MMR状态的检测率

    王锡山:应提高结直肠癌患者MSI/MMR状态的检测率

  • 徐瑞华:探讨如何提高消化道肿瘤免疫治疗疗效

    徐瑞华:探讨如何提高消化道肿瘤免疫治疗疗效

  • 徐卫:如何提高DLBCL的治愈率?

    徐卫:如何提高DLBCL的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