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合作热线: 15658179397 客服热线: 400-996-2682
健康科普

春捂不是“捂”全身,这两个部位「凉」点有益健康

字号+ 作者:生命时报 来源:生命时报 2024-03-05 我要评论

科学春捂,预防上火

 

3月的天气忽冷忽热,短暂回暖后气温又要降。据中国天气,4日至6日,受冷空气影响,中东部大部地区自西向东有4~6℃降温,江南、华南等地局地降幅可达8~10℃。
 

 

俗话说“春捂秋冻”,对乍暖还寒的天气,做好保暖是必须的,但换季时,身体有两处稍微凉些反而对健康有益。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结合多位专家观点,告诉你冬春交替时期,哪些身体部位该暖,哪些该凉。

 

身体这两处凉点更健康

 

春季气温骤然反复,对人的身体健康有较大影响,应急总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孙叙敏提醒,冬春交替,两处要凉些。

 

头凉

中医有“头为诸阳之会”的说法,古语道“寒从脚起,热从头散”。相对于脚而言,头部的温度较高,体表1/3的热量经头部发散。

 

同时,头部也是人体出汗较多的地方,因此头部易热、不易凉,保持头部适当的凉爽,有利于身体散热,避免上火。

 

心胸凉

中医将心归为五行中的火,认为心本就有火的特质。如果将心胸部捂得过热,外热接内火,就会导致口干舌燥、腮红面赤、手足心热、心情烦躁等问题。

 

因此,心胸处可以适当凉一些,比如晚上睡觉时,在保证卧室温暖的前提下,被子不用盖得太高,露出胸口可能睡得更踏实。

 

春捂要“”对重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生吴义春表示,身体这3个寒气入口要重点捂。

 

 

捂脚

 

我国唐代药王孙思邈主张“下厚上薄”。人体下身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风寒侵袭。裤子、袜子、鞋子一定要穿得厚点、暖和点,不要换得太快,脱得太早。

 

 

 

捂腹

 

腹部是阴经积聚的地方,腹部温度太低会导致胃肠道疾病、妇科疾病、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出现。腹部保暖是保护胃、脾、肠,预防消化不良和拉肚子。

 

 

捂背

 

 
背为督脉之海,也是阳脉之海,是一身阳气汇集的地方,背部保暖可预防疾病,减少感冒几率;后背如果受寒,容易阳气不足,有碍升发。
 
 
此外,春捂还要讲究“度”:
 

“捂”的温度

一般来说,昼夜温差较大(≥8℃)时,要“捂”一会儿,早晚注意增加衣物;中午气温在10℃以上时,可以适当减衣;白昼气温超过15摄氏度且比较稳定时,就可脱掉棉衣,穿得稍单薄些。

 

 

“捂”的程度

以自身感觉温暖,又不出汗为宜。春季,蓄积于体内的阳气外发,若内藏阳气过多,就会化成热邪外攻,诱发鼻腔、牙龈、呼吸道、皮肤等部位出血,以及头晕目眩等症状。

 

一份初春身体保养手册

 
初春天气变化无常,尤其是体弱人群、老人和儿童要格外注意保养,应急总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缪国斌提醒, 除了穿衣,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饮食方面宜多吃性味甘平的食物,少食酸涩、油腻食物。

 

春季也是养肝、护肝的好季节,多吃菠菜、荠菜、胡萝卜等食物,可起到有效调节肝火的作用。也可适当吃点辛辣的食物,如葱、姜、蒜等,能够起到益气通阳、祛散阴寒的作用。

 

此外,保证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充足摄入。

 

 

 

 

气温回升,室内一定要注意开窗通风,建议每天开3次窗,每次的时间不少于半小时。早上起床后,客厅和卧室要开1次窗,中午12点到1点开一次窗,下午3到4点开1次窗。
 

 

 

很多人有晨练的习惯,但此时早晨气温低、湿度大,容易感冒。而且,太阳出来前空气中的氧含量低,易引发心血管疾病,患有高血压、肺心病、“老慢支”、糖尿病等慢病的老年人更加危险。所以,建议在太阳升起后再进行户外运动。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3.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4.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ts@jingzhikang.org.cn),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文章
  • 全国爱肝日:人人都要掌握这些“肝”货

    全国爱肝日:人人都要掌握这些“肝”货

  • 除“四害”,医疗监督执法由“打”向“治”延伸

    除“四害”,医疗监督执法由“打”向“治”延伸

  • 又到一年“3·15”,舌尖上的安全要关注

    又到一年“3·15”,舌尖上的安全要关注

  • “春捂”,你捂对了吗

    “春捂”,你捂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