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朱惠莉:全面评估LAMA/LABA双支扩剂|京智康h8

字号+ 作者:医脉通呼吸频道 来源:医脉通呼吸频道 2021-12-17 我要评论

每年冬季,慢阻肺等慢性气道疾病都是呼吸科“热门”疾病,为临床工作带来一定挑战。

每年冬季,慢阻肺等慢性气道疾病都是呼吸科“热门”疾病,为临床工作带来一定挑战。临床上,支气管舒张剂是治疗慢阻肺的基础一线药物,包括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物,而两者联合应用,协同增效的作用机制可以增强支气管舒张作用,更好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与健康状况。慢阻肺稳定期的患者,尤其是中重度患者通常需要联合两种长效支气管舒张剂长期维持治疗,以降低疾病进展风险。本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的朱惠莉教授团队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LAMA/LABA双支扩剂治疗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文章,对此,我们特邀采访了朱教授。

 

 

 
 
 
 

Q1

您是基于怎样的考量选择对国内LAMA/LABA双支扩剂的使用进行分析研究?

朱教授:目前我国慢阻肺患病率偏高,慢阻肺已成为健康中国2030行动计划中的重点防治疾病。然而慢阻肺的诊疗水平偏低,大部分患者未能及时接受治疗,因此临床上非常关心慢阻肺的诊治环节。另外,慢阻肺规范化诊疗的水平低,推广差,尤其在基层医院,医护人员和患者对慢阻肺的诊治认知不足,因此需进一步加强培训。当前临床可供选择的吸入药物较多,如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化地选择吸入药物仍是临床难点。尤其在双支扩剂进入临床后,临床医生希望更深入了解双支扩剂的获益人群和具体获益,因此,我们选择对双支扩剂的使用进行研究。

 
 

Q2

您这篇文章中关于LAMA/LABA双支扩剂得到了哪些重要结论?请您详细介绍。

朱教授:根据国内外的相关文章及国内近两年使用双支扩剂的临床研究结果,发现慢阻肺急性加重,尤其对呼吸困难症状明显、肺功能较差、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不高的患者使用双支扩剂有明显的临床获益。另外,一些研究对比分析了双支扩剂、单支扩剂和三联药物的使用,发现,相比于单一制剂,双支扩剂在预防慢阻肺急性加重、控制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改善肺功能方面具有优势。相比于三联药物,双支扩剂更适合症状明显,尤其是存在呼吸困难和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当前国内使用ICS/LABA有近20年的历史,临床发现ICS/LABA并非适合所有慢阻肺患者,尤其在肺功能较差且嗜酸性粒细胞较低的患者中使用较高剂量的ICS,容易诱发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诱发肺炎等不良事件。因此,临床针对这部分患者不建议处方ICS,而是通过应用双支扩剂来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和肺功能。此外,患者心脏功能也可能得到一定改善。因此,本文通过对循证医学证据的分析,可以帮助临床更合理且更精确的为患者选择恰当的治疗药物。

 
 

Q3

根据您的研究结果和临床实践经验,您认为临床使用双支扩剂有哪些指征?

朱教授:在国际和国内的临床研究以及指南中,包括2021年中国成人慢阻肺指南修订版和GOLD2022,双支扩剂已被推荐用于GOLD分组B组和D组患者。中国指南和GOLD推荐D组患者症状负担重,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不高,可首选LAMA+LABA联合治疗。另外,根据中国临床实践,B组患者症状负担重,呼吸困难明显,大多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不高(仅17.4%患者EOS>300/μL),这些患者更适合使用双支扩剂。

 

另外,临床中选择药物也需要考虑药物经济学获益。当前,双支扩剂的价格比ICS/LABA的价格要低,且双支扩剂经同一吸入装置给药,患者使用依从性更好,临床推广使用更容易。而且新型的LABA/LAMA每日一次使用,药物作用时间较长,患者依从性更好,并且新型的LABA/LAMA制剂两药有协同作用,疗效更为理想。因此,从药物经济学效益和临床获益两个维度而言,患者都更易接受。

 

结合当前临床研究结果和临床实践经验来看,对于肺功能较差、肺气肿较为明显,呼吸困难症状明显的患者,推荐起始选择双支扩剂,疗效更为理想。对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较高的患者,推荐选择含ICS的双联或三联治疗。我们从临床实践中发现,这样选择药物,患者临床缓解率更高,药物经济学获益较好。因此,临床上,针对呼吸困难症状明显且肺功能较差的患者,起始给予双支扩剂;对单支扩剂治疗疗效不佳的患者,也推荐改为双支扩剂。如果急性加重次数较高,可根据情况选择双支扩剂改善患者急性加重次数。如疗效不能达到预期,患者炎性反应较重,临床可添加ICS

 

总之,临床药物选择需依据指南,也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可根据慢阻肺患者的表型,如肺气肿表型等,为患者个体化治疗药物提供选择依据。

 
 

Q4

您认为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面的努力,进一步规范慢阻肺疾病长期管理?

朱教授:根据王辰院士团队的调研结果,中国慢阻肺患者患病率较高,40岁及以上人群患病率达13.7%,全国慢阻肺患者接近1亿人。然而,大多数患者都在基层社区,尤其是偏远地区,患者难以得到及时的诊治。基层的医疗环境和医疗水平与大城市的医疗水平相差甚远。因此,首先需要加强对社区,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医疗培训,提升慢阻肺的防治水平。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相关的工作,到基层、偏远地区,传递慢阻肺规范诊治方法。

 

第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及肺功能检查,提升肺功能检查技术从业人员水平。当前很多城市的一级医院已普及肺功能检查,但对肺功能检查结果的正确解读和慢阻肺的诊断仍存在一定问题。因此,需要教会基层从业人员如何做肺功能检查,如何解读检查结果,并进行慢阻肺的正确诊断。

 

第三,需要加强患者教育。首先需要加强患者宣教,让患者尽早认识到疾病状态,早发现,早治疗。其次,提升患者对疾病治疗的认知,让患者了解疾病需要长期治疗,提高患者依从性。另外,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包括呼吸康复,包括患者在家中坚持呼吸康复运动。以及需要提升患者对疾病状态的认知,如出现急性加重,需要及时到医院就医并调整用药。

 

第四,对于规范慢阻肺的长期管理还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如需要考虑如何让患者更易接受长期规范治疗,充分考虑患者经济负担和药物可及性问题。

 

第五,完善中国人群临床循证医学证据。临床上需要开展更多中国人群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中国人群的治疗方案,检验真实世界中药物治疗的短期、长期获益及安全性。

 

总结

当前,我国慢阻肺患病率较高,而慢阻肺规范诊疗推广水平偏低,临床需进一步规范临床诊治。而临床规范药物选择既要依据指南,也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LABA/LAMA是国内外指南推荐的B组和D组起始治疗药物之一,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次数较多,肺功能差,气流受限较为明显,呼吸困难症状严重,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不高的患者更适合选择双支扩剂。慢阻肺是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未来仍需通过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提升肺功能检查技术从业人员水平,深化患者教育,规范个体化诊疗,完善中国临床循证证据,从而进一步加强慢阻肺的长期管理。

参考文献 

1.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2021,44(3):170-205. 

2.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2022 report.

3.Zhu HL, et al.The role of long-acting muscarinic antagonist/long-acting βagonist fixed-dose combination treatment for chronic 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 in China: a narrative review[J]. J Thorac Dis. 2021 Nov.

4.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5.Liang C, et al.Characteristics, Management and In-Hospital ClinicalOutcomes Among In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 Results from the Phase I Data of ACURE Study[J].Int J Chron Obstruct Pulmon Dis . 2021 Feb 25;16:451-465.

MCC号ONB2112857有效期2022-12-13,资料过期,视同作废。

 

 
 
 
我淘健康打造家门口的“会客厅”
 
京智康+健康社区引领家庭医疗生态
 
我淘健康构建“互联网+健康社区”服务新生态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3.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4.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cccrea_service@wotaotao.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文章
  • 吴鸣:卵巢癌腹腔镜手术的选择与评估

    吴鸣:卵巢癌腹腔镜手术的选择与评估

  • 刘辉:DLBCL评估工具指导下的分层治疗策略

    刘辉:DLBCL评估工具指导下的分层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