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人招募: 18858102946 客服热线: 400-996-2682
人物专访

杨子峰:我与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双向奔赴”

字号+ 作者:医师报 来源:医师报 2022-04-13 我要评论

我的研究道路由临床医学出身这个原点和起点所决定,在每一项研究中,我都会深入思考,去了解临床需求,以此看研究是否贴近临床。

 

 
 

医师报讯 (融媒体记者  宋箐)“在临床,把一条鲜活的生命救活时很有即时满足感,而从临床问题出发进行科学研究,拓展知识的边界,可以不断推动提升临床病毒诊断与治疗水平,救活更多的患者,也可谓‘普渡众生’。” 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长、广州国家实验室诊断技术创新研究与转化中心主任、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PI 杨子峰研究员看来,“我的研究道路由临床医学出身这个原点和起点所决定,在每一项研究中,我都会深入思考,去了解临床需求,以此看研究是否贴近临床,从而让每项研究都尽可能转化落地。”

 

 

 
 
 
 
 

+

 

+

 

+

 

+

 

+

 

+

 

杨子峰研究员

 

 
 
 
 

做好传帮带,打造科研队伍匠心云集的良性局面

 
 
 
 

 

“既来之则安之。”当问及如何走上中西医结合研究之路时,杨子峰以此六字形容。但这并不意味着消极面对。他说,“选择了一项职业,就专心做下去,干一行爱一行。

自广州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杨子峰开始从事基础研究,而后在各处访学中参与和开展了生态学、中药质量控制等多项临床应用研究。他坦言,先后在日本、澳门、美国等多地访学的经历让他获益匪浅

日本国立病院机构仙台医疗中心临床病毒中心作为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参考实验室,在东亚范围内曾领先多年,近年来中国快速追赶,如今他们也十分欣赏杨子峰这些中国研究者所做的工作;美国受限于制度和条件,只能开展禽流感相关动物实验,而我国是世界上罕见同时拥有研究现场和国际领先研究能力的国家,这更坚定了杨子峰在中国开展世界级研究,解决我国乃至世界流感治疗问题的决心;澳门有国家科技部批准的首个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联通两岸四地,作为研究者和联络员,杨子峰希望通过潜心研究,向世界展现华人力量。

这些求学访问经历,让杨子峰更加体会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Think globally,act locally”即“放眼世界,立足本土”的重要性“身在地球村,一定要有全球视野,在知识上互通有无;同时,也要有家国情怀和行动,坚定地为祖国、为家乡奉献。”这一观点至今还深深影响着杨子峰。

从初出茅庐的新人成长为一名资深的研究员,有很多帮助过杨子峰成长的老师——国内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朱宇同教授、张奉学教授,广州医科大学的钟南山院士;日本的西村秀一教授;美国的Robert Webster教授、Richard Webby教授等。“我是科研体系中的一名获益者,我有责任做好传帮带,做好薪火相传。” 正处中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杨子峰也正在思考传承问题,而不是等快要退休了再去想、再去做,要让科研队伍展现“众星云集,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

人才是科技发展的推动力。“我盼望着在研究中,能催生更多热爱祖国医学文化,拥抱世界科学技术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在中西医结合防治重大呼吸传染病领域能够出现匠心云集的良性局面。”

 

 
 
 
 

刻画还原中医药疗效,做领跑型研究

 
 
 
 

 

只根据与参考西方文献作为基点只能是跟跑型的研究,做并跑与领跑型研究才能实现国人独立自主的原创研究。而把中医药研究做好,就是领跑型研究。

中医药是我国伟大的瑰宝,其在历朝历代跨越千年的时间里,也在不断自我革新和发展。中医药的疗效毋庸置疑,也在发展进步,中医药的效果不需要去证明。但需要用基础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去揭示,需要用现代语言去刻画还原。如何做好中医药研究?杨子峰将其概括为:理、法、方、药。以药为载体,让世界理解和接受。

这些年来,杨子峰做了包括连花清瘟、血必净、六神丸、热毒宁、升降散(清解退热颗粒)在内的上百个名优中成药的二次研究,力求用更加现代化的语言让西医理解认可,进而被广泛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摸索挖掘抗病毒创新中药。从而实现源于中医药,推广全世界

 “创新药我们也在做,目前已经有一款中药单体的抗新冠药物正处于二期临床,接下来或将更进一步。希望除青蒿素外,还有别的创新药物,能够走上国际舞台,并且源源不断有。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开展中医药研究,杨子峰的灵感来自临床实践和广泛文献阅读。在实践和文献中找到现代医学痛点,掌握中医优点,便可发现临床研究的切入点。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例,其较为常见,治疗方案成熟,拥有大量临床指南。但每逢冬日,患者时有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发作,中医称为外邪入侵,对肺功能损伤极大,而常规激素应用无法预防,这便是痛点,在众多中药中,玉屏风散便有预防效果,实验证明确实如此。

分析清楚痛点,找到中医“非我不可”的作用后,以现代动物模型、宏观基因组学等先进方法开展研究,使研究被国内外广泛认可,之后再回归临床,指导中西医临床规范合理应用,为患者谋求福祉。

“无论是普通医生还是大咖,理论、方法、方剂、药物四方面,在有限的一生中都只能选其一而深入,因此,我们需要理性探讨,分工合作,互相聆听,搭上国家发展的快车,做好坚持初心且出彩的中医药研究,共同刻画中医药振兴这幅伟大的画卷!等刻画还原完成的那天,中医药也就更好地走向世界了。”

 

 
 
 
 

与狡猾的病毒赛跑,多管齐下,料敌制胜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死率约为10%;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目前约为0.6%;流行性感冒约为0.1%;人感染禽流感则高达60%。对于新突发呼吸道传染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最有效的办法。

 “新发传染病是人类千百年来都在面对的循环。尽管无法预测新发传染病的发生,但随着知识边界不断扩展,我们逐渐能做到尽早警觉、尽早预防。”

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握先机?杨子峰指出,要对病原微生物行为特征、致病力等长期坚持“冷板凳”研究,做到举一反三,我们只有足够了解才能有所准备;对传染病传染率、传染方式、病死率、诊断方法等具有共性的临床应用基础研究要持之以恒,把这些研究透彻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要建立更大范围常态化监测网络,保持敏锐的风险觉察能力,同时发挥出各个临床单位和第三方检验的作用,做到哨兵和监测网结合;形成疫苗、中医药、化学药物、生物药物等常态全链条研究与转化体系,这样才能与狡猾的病毒赛跑。当疫情暴发时,才能为防疫迅速提供有力武器。

“多管齐下,既有研究,又有转化,螺旋式推进,这样我们才能准备好随时迎接狡猾的看不见的敌人。”

多年来,杨子峰在这方面也做了一系列工作,牵头组建由全国45家医院组成的国家临床医学中心病毒诊断分平台监测网,创建面向临床的病毒诊断和适宜技术基层推广平台,突破了基层“早发现”能力薄弱的瓶颈,为及时发现重症患者并进行早期干预,降低病死率奠定了基础;依靠多学科集成创新,率先精确揭示人H7N9和H5N6禽流感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规律,有效指导临床一线早期“识别”“预警”和“干预”,从而科学、有序地应对新发疫情;利用人工智能、国家临床中心监测网及P3实验室等特有平台资源,发现并证实一批中药及其抗SARS-CoV-2药理机制,指导临床紧急应用;建AI预测模型,精准预测早期疫情发展;领导指导了四亿例SARS-CoV-2大筛查的技术规范,积极响应和参与SARS-CoV-2疫情防控一线等。

健康城市是世界卫生组织在1994年给健康城市的定义。是一个不断开发、发展自然和社会环境,并不断扩大社会资源,使人们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能够互相支持的城市。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傅华教授等提出了更易被人理解的定义:“所谓健康城市是指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各个方面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障广大市民健康生活和工作,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有机结合的发展整体。
 
我淘健康以大数据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为理念,以“全民健康”建设为目标,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健康城市建设效果,以健康城市发展指数为依据,普及健康城市建设标准,加快推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基于杨子峰在重大呼吸道传染病诊治领域,特别是抗疫研究领域做出的贡献,他也获得了一系列国家高层次人才称号。近日,他也荣膺了“改变实践的年度中国原创研究——十大原创研究领衔者”荣誉。谈及未来工作,他有着清晰规划。从流感、禽流感到新冠病毒,杨子峰一直希望在新发呼吸传染病预警及中西医治疗上有所突破,为国家提供原创诊断试剂、药物甚至疫苗,做好战略储备和技术研究工作,为新发传染病的突袭时刻准备着!
 

 
 
 
 
 
 

 

 
我淘健康京智康打造海悦花园健康社区新样板
 
京智康助推“健康社区+健康小屋”数字化建设
 
我淘健康引领健康城市服务落地实践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3.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4.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cccrea_service@wotaotao.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文章
  • 杨谨:全面解读CDK4/6抑制剂研究进展与未来方向

    杨谨:全面解读CDK4/6抑制剂研究进展与未来方向

  •  杨祥云:不恰如其分体验在强迫症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杨祥云:不恰如其分体验在强迫症发生发展中起关

  • 2022 中国肿瘤液体活检高峰论坛专访—李国新教授

    2022 中国肿瘤液体活检高峰论坛专访—李国新教授

  • 2022 中国肿瘤液体活检高峰论坛专访—顾晋教授

    2022 中国肿瘤液体活检高峰论坛专访—顾晋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