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陆维祺:外科视角解读腹膜后肿瘤的诊疗现状及趋势

字号+ 作者: 医脉通 来源:医脉通肿瘤科 2021-11-25 我要评论

医脉通特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陆维祺教授分享腹膜后肿瘤的治疗现状及展望。

前言

2021年10月8-10日,由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北京健康促进会共同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联合承办的2021复旦软组织肉瘤高峰论坛盛大召开。百余位软组织肉瘤领域的顶尖专家、青年医者、行业先锋相聚上海,共同探讨软组织肉瘤诊疗领域的新发展、新理念、新机遇。会议期间,医脉通特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陆维祺教授分享腹膜后肿瘤的治疗现状及展望。

 

专家简介:陆维祺教授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腹部及腹膜后软组织肿瘤外科主任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南院大外科主任兼普外科主任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淞医院普外科顾问

  •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腹膜后肿瘤学组副主任委员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盆底与软组织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医促会软组织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外科视角:腹膜后肿瘤的发展历程

 

陆维祺教授:近年来,腹膜后肿瘤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的开展大大提高了腹膜后肿瘤的治疗水平。手术切除是大多数腹膜后肿瘤的首选治疗方式,由于肿瘤往往侵犯重要的动脉血管及周围组织,再加上特殊生长位置使医生视野受到很大限制,因此腹膜后肿瘤的手术难度极高。既往我们外科医生都是“单打独斗”,但是一个医生的力量是有限的,手术技术和疗效总有“天花板”,而多学科协作可以召集各个专科的医生,从术前准备,到术中的协同手术,再到术后恢复,设计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全方面为患者保驾护航。腹膜后肿瘤的预后与手术质量密切相关,多学科协作增加了腹膜后肿瘤的切除率,扩大了肿瘤的切除范围,尽量做到R0切除,局部复发率呈明显降低的趋势。

 

此外,手术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肿瘤的大小,还需要注意肿瘤的性质,所以我们也制定了一些原则:易出现远处转移的高级别恶性肉瘤,手术需尽量做到完整切除;相对低级别的、以局部复发为主的肉瘤,则需要较大的肿瘤切除范围。对于腹膜后肿瘤的外科治疗,我们对根治性手术边界的探究一直在进行,手术的方式也一直在革新,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在不断降低,造福更多患者。

 

总结经验:软组织肉瘤治疗的难点与对策

 

陆维祺教授:腹膜后腔是软组织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中逾半数以上为软组织肉瘤。软组织肉瘤一般发现较晚、肿瘤较大、手术困难。另外,不同软组织肉瘤患者对化疗、放疗的敏感性差异较大,治疗方式的选择有限,需要首诊医生对肿瘤充分的认识。例如,易转移的高级别腹膜后肿瘤对化疗可能会非常敏感,若先行新辅助治疗,再行手术和辅助治疗,患者的疗效会非常好,所以我们更建议肿瘤内科医生治疗后再决定是否需要行手术治疗;对于已出现远处转移的肉瘤患者,如果肿瘤恰巧对化疗和放疗不敏感,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就非常困难。

 

开拓创新:腹膜后肿瘤诊疗的发展方向

 

陆维祺教授:本届复旦软组织肉瘤高峰论坛的主题是“共建绿洲,攻克肉瘤”。事实上,我国腹膜后肿瘤目前的诊治仍处于荒漠地带。与国际上知名的软组织肉瘤诊疗中心的成绩和标准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多学科协作在我国处于不断探索和发展的阶段,缺乏协作就如一盘散沙,无法有效利用我们的患者资源。所以我们提倡中国各个软组织肉瘤中心积极开展多学科协作,发挥团队合作优势,促进临床和基础研究,提高我国腹膜后肿瘤的诊治水平及国际地位。

 

 
 
 
我淘健康打造健康社区服务体系
 
京智康聚焦未来健康管理建设
 
我淘健康推动京智康健康服务新模式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3.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4.本站转载文章仅作行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cccrea_service@wotaotao.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文章